人总是有缺点的,但只要不断改正缺点总会进步的诗句

如题所述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 处:《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白话译文: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2、《诫子吟》宋 邵雍

善恶无佗在所存,小人君子此中分。

改图不害为君子,迷复终归作小人。

良药有功方利病,白圭无玷始称珍。

欲成令器须追琢,过失如何不就新。

白话译文:

善恶没有其他奥妙而在于是不是存在于言行中,

是小人还是君子就在这件事上区分。

改变错误的计划,不为害别人的是君子,

迷失不改过,到头来只能作小人。

良好的药有效才利于病人,

像玉一样的清白之身不被玷污才能称作珍宝。

想要成为优秀的人才必须追求雕琢,

犯了过失为什么不去改过自新呢。

扩展资料:

关于人总是有缺点的,但只要不断改正缺点总会进步的典故:

1、孔子认错

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子贡和颜渊到海州游览。登山时孔子感到又热又渴,他让颜渊下山去舀海水来喝。颜渊拿了盛器正要下山,忽听得身后有人在笑,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回头一看,是个渔家孩子,于是就问他笑什么。

那个孩子说:“海水又咸,又涩,不能喝。”说完,他把盛了淡水的竹筒递给了孔子。 后下雨,孔子不由得诗兴大发,吟出了两句诗:“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孔子的三个弟子都齐声赞扬孔子的诗做得好,那孩子却持反对态度,他对孔子说:“千层浪、万点坑,你有没有数过?”孔子心服口服地对孩子的反诘表示赞同。 孔子在当时已是名扬天下的贤人,但是,在一个孩子面前,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勇于承认。

2、晏子改过

晏子到晋国的时候,看见一个穿得非常破烂的人在路旁休息,晏子从外表感觉他像一位很有才华的人,于是派人前去问道:“先生是干什么的?”对方回答道:“我是越石父。”晏子听说是越石父,就问他:“为什么搞到这个地步?”

越石父说:“我在中牟给别人当仆人。”晏子问:“你为什么要给人当仆人?”越石父说:“还不是为了度过困境!”晏子又问:“你当仆人有几年了?”越石父说:“大概有三年了!”晏子接着问道:“可以赎身吗?”

越石父说:“可以。”晏子立即把一匹驾车的良马解下来,赎回越石父,并把他带到齐国

晏子回家的时候,对越石父连个招呼也没打,就走了。越石父非常生气,要求与晏子断绝来往。晏子派人去告诉他说:“我并没有与先生交往,你当奴仆时我看你可怜,所以才把你赎回来,你应该知足才对,先生为什么如此绝情呢?”

越石父说:“有句话说,君子最大的痛苦是找不到知己。我为人奴仆三年,没有人能了解我。当您把我赎回来的时候,我以为遇到知己了。上车的时候,您不打招呼,我想您大概是忘记了。

现在回到齐国,您又不辞而别,这和雇我当仆人的有何区别呢?我还不如继续去当我的仆人!

晏子听到越石父的这番话后,赶快去见他,说:“前两天只见到先生的相貌,今天才了解先生的才气!有句话说,君子不会因小误会而绝情,您给我一个改过的机会吧!”于是晏子马上设宴,以尊贵的朋友之礼招待他。越石父说:“您这样做,我反而愧不敢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诫子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2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悔愧轻狂错愈深, 醍醐警醒重为人。 知耻后勇幡然悟, 一改往昔立志新。

    知错必改大修行, 悔过自新暗反剩 有朝负荆深道歉, 完好如初伴君行。

     一个人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聪明人知错就改,糊涂人有错就瞒。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山中无直树,世上无直人。

第2个回答  2015-01-20
优点是更能随便,没有过多的限制,可以将诗意尽情地发挥。缺点是很多俗不可奈的句子,也强作诗句,莨莠不齐。这也是后来有郭老郭老,诗多好的少的原因

某种方面来说,新诗害了中国诗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