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资料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枚常在园中嬉戏。祖、父相继去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23岁写《阿房宫赋》。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进土及第。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冬季,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后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柏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次年,被召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三年,迁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当唐王朝似欲中兴实则无望的时代,面对内忧外患,他忧心如焚,渴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他在《郡斋独酌》里说自己:"岂为妻子计,未在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商。"他主张削平藩镇,收复边疆。其"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的气概很像后来岳飞的《满江红》。他在《燕将录》里褒扬谭忠,是因为他能劝说河北诸镇不反抗朝廷。为了实现这些抱负,他主张读书应留心"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他强调知兵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主兵者,圣贤材能多闻博识之士,则必树立其国也;壮健击刺不学之徒,则必败亡其国也。然后信知为国家者兵最为大,非贤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败灭,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虚也"(《注孙子序》)。为此,他写了《原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和《孙子注》。由于怀才不遇,他的愿望不能实现,所以往往在生活上旷放不羁。这些都影响到他的创作。
杜牧多才多艺,工诗文,能书画,前人甚至说"有唐一代,诗文兼备者,惟韩、柳、小杜三家"(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三)。
杜牧的诗现存二百多首,众体兼备,内容丰富,情调豪放爽朗,风格清新俊逸。他的近体诗,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尤其七言绝句更是名篇迭出,脍炙人口,如《过华清宫绝句》、《赤壁》《题乌江亭》、《泊秦淮》、《江南春》、《寄扬州韩绰判官》、《山行》、《秋夕》等,历代传诵,家喻户晓。他的七律《早雁》、《河湟》、《润州二首》、《题宜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九日齐山登高》、《登九峰楼寄张祜》等篇也为人称道。至于他的五绝、五律、五言排律,亦不乏佳什,如《长安秋望》、《秋晚早发新定》、《题扬州禅智寺》、《华清宫三十韵》、《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等便是这些诗体的代表作。他的古体诗写得也很好,尤其是五言古诗写得非常出色,叙事议论,精采感人,如《杜秋娘诗》、《张好好诗》、《郡斋独酌》、《感怀诗》等。
杜牧的诗歌,内容丰富,反映面广。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党争严重,社会动荡。杜牧从小有着经邦济世的抱负,但官场险恶、仕途坎坷,使他壮志难酬,长时期的幕僚生活、不稳定的朝野升迁,使他感慨良多。杜牧的诗作就其内容题材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关心世事,爱国忧民之作。此类为数不多。如他25岁时写的《感怀诗》,通篇夹叙夹议,笔力雄健,慨叹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暴敛造成的国弱民贫的深重灾难,歌颂太宗李世民顺应民心,以文德治天下的业迹,肯定宪宗李纯武力削藩平叛之举,希望朝廷励精图治、平息战乱、实现安定统一。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诗中"夷狄日开张,黎元愈憔悴"等句,质朴简洁,精警动人。又如《郡斋独酌》、《河蝗》、《早雁》、《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等。
第二类,品评历史,借古讽今之诗。这是杜牧诗中最引人注目的篇什。此类诗大体又有两种情况:一是论史之作,以七绝为代表,如《赤壁》、《题乌江亭》、《题商山四皓庙》、《春申君》等。杜牧很注意研究国家治乱的经验教训和经济、军事问题,所以在咏史诗中往往有新颖独特的评论。二是借古讽今之作。诗人针对晚唐朝廷的黑暗政治和腐朽没落的社会现实,借历史上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加以讽喻。历史人物吴王夫差、秦始皇、隋炀帝、陈后主,特别是本朝的唐玄宗,都是诗人笔下批判的对象。如《过勤政楼》、《过华清宫三绝句》等。
第三类、写景抒怀,纪行咏物之作。此类数量不少,佳作迭出。如《登乐游园》、《江南春》、《泊秦淮》《山行》、《清明》等。
第四类、以女性为题材的诗。如《题桃花夫人庙》和《月》诗,同情被楚王虏获、终身不语的息夫人和被汉武帝遗弃、禁闭冷宫的陈皇后。在《金谷园》和《宫人家》中,他感叹被逼跳楼的绿珠和身如囚犯的宫女。在长篇叙事诗《杜秋娘诗》和《张好好诗》中,他采用对比的手法具体写出杜秋娘和张好好两位女子今昔生活的坎坷变化,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宫廷的斗争和社会的变化。
第五类,酬赠抒怀之作。如《寄扬州韩绰判官》等。
杜牧在《献诗启》中说:"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他非常推崇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近看四君子,与古争强梁"(《冬至日寄小侄阿宜》)。杜牧才华横溢,又善于吸取前人长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洪亮吉说得好:"杜牧之与韩、柳、元、白同时,而文不同韩、柳,诗不同于元、白,复能于四家外诗文皆别成一家,可云特立独行之士矣"(见《北江诗话》)。
前人评价杜牧诗"俊爽"、"俊迈"、"气俊思活"、"雄姿英发"、"情致豪迈"、"轻倩秀艳"、"豪而艳,宕而丽"等。李商隐曾写诗极表对杜牧的关切和倾倒之意:"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杜司勋》)。含蓄而准确地道出了杜牧诗歌那种把忱国忧民的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的豪放爽朗、清新俊逸的艺术特征。
杜牧既善用比兴手法,状物抒情,又善用白描手法,直叙见闻;既长于舒徐宛转地描述人物故事,更长于敏捷真切地捕捉景物的动态变化、自己的瞬间感受;既注意叙议结合,又注意情景交融;既常用对照手法,又巧以数字入诗。杜牧诗歌的语言风格既绚丽多采,又清新自然;既明丽爽俊,又含蓄委婉,既风流华美,又神韵疏朗。诚如全祖望所说"杜牧之才气其唐长庆以后第一人耶!"(《鲒绮亭集外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7

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杜牧简介

第2个回答  2008-03-22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生于唐德宗贞元19年 ( 公元803-852 年 )。出身官宦世家,历代书香门弟,先祖杜预是晋朝著名学者,祖父杜佑是中唐的宰相和史学家,所著 [ 通典 ],与郑樵的 [ 通志 ],马端临的 [ 文献通考 ] 并称为 [ 三通 ],乃中国治史研究的经典。

杜牧生于内忧外患的晚唐,当时君主昏庸,宦官专政,士人党争,及藩镇割据。青年时,他已关心国事,二十三岁写出留存千古的文章 [ 阿房宫赋 ],给当政者引鉴秦朝的劳民伤财,骄奢淫逸所导至失败和灭亡。

文宗太和二年 ( 公元828年 ),杜牧二十五岁进士及弟,奉派江西观察使任幕僚,后迁任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和宣歙观察使崔郸幕中任书记和判官等职,十数年间,奔波各地,于地方施政及治安,很有能力发挥其才,他经常探究 [ 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远近险易,古人之施政得失 ] ,作为施政及用兵之据,在淮南幕府中曾写出政论文 [ 罪言 ],于修明朝政,削平藩镇提出切中时弊的见解,后被牛僧孺当朝相时引用为施政方针。

武宗会昌二年 ( 842年 )以后,他从幕僚升任地方官,致力免除苛捐重税,改革时弊,颇有政声;几年后,朝庭用兵抗击回纥和平安泽潞藩镇叛乱,杜牧上书宰相李德裕,陈述用兵方略,得蒙采纳,并取得战事成功,以他文官出身而有军事韬略,不愧文武全才,人中龙凤,可惜杜牧处于晚唐一个岌岌可危的朝代,而他又耿介正直,不屑逢迎权贵,因此,只能作为地方官员,使其舒展局限,当他在江南作地方官,郁郁不志时,曾纵情声色于烟花之地,作内心苦闷的逃避,事后又每每懊悔不已,成为难解的矛盾。

杜牧在文学创作有多方面成就,诗,赋和散文都足以成家。他主张: “ 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 他推崇李白,杜甫,韩愈和柳宗元,并融会前人长处。在 [ 献诗启 ] 中,他说:“ 苦心为诗,未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古不今,处于中间。”诗是杜牧最杰出的成就,与同代另一诗人李商隐 ( 812-858 ) 齐名,并称“ 小李杜 ”。

他的古体诗题材广阔,笔力雄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宕跌见长,多用质朴口语,少用典故,简洁白描,浑然天成,传达出无穷的诗情画意,他用词之浅白,与白居易一时瑜亮。

宣宗大中六年 ( 852年 ) ,杜牧四十九岁,病中梦到自己死去,醒后,一直郁郁不欢,从此不诗不文,不久便去世了。他的侄子在其死后,刊行其作品,曰 [ 樊川集 ]。

参考资料:baidu

第3个回答  2008-03-24
杜牧简介资料一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
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
樊川”。
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
昌盛的理想。23岁时写成《阿房宫赋》,以秦朝的滥用民力、奢逸亡国为戒,给本朝统治者敲了警钟。
关于杜牧生卒年,钱大昕《疑年录》据杜牧大中六年《自撰墓志铭》推断,生年为贞元十九年(803),卒
年为大中六年(852)。但也有学者考证其卒年在大中七年以后。
大和二年(828)进士及第,制策登科,授弘文馆校书郎。同年十月,离开长安,到江西观察使沈传师
府署中担任幕僚,后转入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和宣歙观察使崔郸幕中任掌书记、判官等职。十数年间奔波
各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进一步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于“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
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 (《上李中丞书》),多所探究,尤喜议政谈兵。 在淮南幕府中写的政论文
《罪言》等,对修明朝政、削平藩镇提出了切中时弊的见解。著名的《张好好诗》,也写在这一时期。
开成四年(839)回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及比部员外郎。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
州刺史。在地方官任上,常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革弊政,免除猾吏豪胥额外强征的苛捐杂税。会
昌年间,宰相李德裕主持抗击回纥侵扰和平安泽潞藩镇叛乱的军事活动。杜牧为了实现其政治主张,上
书陈述用兵方略,得到采纳,并取得“泽潞平,略如牧策”(《新唐书·杜牧传》)的成效。可见他确
有实际政治才干。
大中三年(849),回朝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复出为湖州刺史,一年后又内调为考功郎中、知制
诰。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生性耿介,不屑逢迎权贵,仕宦不很得意,从而对社会政治持清醒的批判态度。但抱负难以施
展的苦闷,又造成他纵情声色、颓废放任的生活作风,有一些"风流艳事"流传。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
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他最推崇李
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而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
风貌。在《献诗启》中说:“某苦心为诗,未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
清代洪亮吉也说他“文不同韩、柳,诗不同元、白,复能于四家外诗文皆别成一家”(《北江诗话》)。
全祖望甚至称誉他为“唐长庆以后第一人”(《杜牧之论》)。
诗歌创作是杜牧最特出的方面,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
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长篇如《郡斋独酌》,着重表现诗人“平生五色线,愿
补舜衣裳”的拯物济世的抱负,直抒胸臆,感激淋漓。《感怀诗》反映唐王朝安史乱后数十年来藩镇跋
扈、边患频仍的动乱历史,画面宏伟,意气纵横,可与其《罪言》并读(翁方纲《石洲诗话》)。余如
《杜秋娘诗》、《张好好诗》同情封建社会里妇女的不幸遭遇;《李甘诗》赞扬朋友的刚直气节,情事
委曲尽致,亦称名篇。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
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
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一些抒情写景的小诗如《泊秦淮》、《山行》、《江南春
绝句》等,都能用质朴口语、简洁白描,传达出悠远不尽的诗情画意,历来传诵人口。而象《赤壁》、
《题商山四皓庙》、《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之类咏史绝句,则又叙议结合,警拔精悍,往往在人们意想
不到的地方自出手眼,读来一新耳目。当然他也写了一些放浪不羁、流于颓唐轻薄的作品如《遣怀》、
《赠别》,属于消极的部分。
杜牧的诗歌具有独特风格。刘熙载于《艺概》中把他的诗风和李商隐加以比较说:“杜樊川诗雄姿
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指明了两人的区别。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
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
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前人用“俊爽”二字来概括这一基本风貌(胡应麟《诗薮》),是
比较中肯的。
杜牧的文章在晚唐也自成一家,“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四库全书总目》)。据他《上知
己文章启》中说,其所写《燕将录》、《罪言》、《原十六卫》、《与刘司徒书》、《送薛处士序》、
《阿房宫赋》等,都是对现实有感而发,具有针砭时事的政治内容,尤其《罪言》一篇,为宋祁写《新
唐书·杜牧传》全部收录,并得到欧阳修的赞许,认为笔力不可及(费衮《梁溪漫志》)。另外,《杭
州新造南亭子记》一文还反映了作者进步的辟佛思想。文章语言方面,杜牧坚持使用散体,笔锋犀利,
明白晓畅,在晚唐四六骈文风行的情况下,继承了中唐古文运动的传统。他还把散文的笔法、句式引进
赋里,写出像《阿房宫赋》那样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的新体“散赋”,突破六朝、唐初以来赋作
日益骈偶化、声律化的趋势,对后来赋体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杜牧简介资料二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
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
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
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
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枚常在园中
嬉戏。祖、父相继去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二十岁
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二十三岁写《阿房宫赋》。文宗大和二年(828),二十六岁进
土及第。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冬季,入江西观察使
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
居扬州,颇好宴游。 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 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
官。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后任池州、睦州刺
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柏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
转吏部员外郎。 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 次年,被召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三年,迁中书舍
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当唐王朝似欲中兴实则无望的时代,面对内忧外患,他表现了忧心如焚,渴望力挽狂澜,济
世安民。其在《郡斋独酌》里说自己:“岂为妻子计,未在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
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商。”他主张削平藩镇,收复边
疆。其“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的气概很像后来岳飞的《满江红》。他在《燕将录》里褒扬谭忠,
是因为他能劝说河北诸镇不反抗朝廷。为了实现这些抱负,他主张读书应留心“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
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 (《上李中丞书》)。 他强调:知兵与否,关系着国家兴
亡:“ 主兵者,圣贤材能多闻博识之士,则必树立其国也;壮健击刺不学之徒,则必败亡其国也。 然
后信知为国家者兵最为大,非贤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败灭,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虚也” (《注孙
子序》)。为此,他写了《原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和《孙子注》。 由于怀才不遇,他的
愿望不能实现,所以往往在生活上旷放不羁。这些都影响到他的创作。
杜牧可谓多才多艺,工诗文,能书画,甚至被前人盛誉为“有唐一代,诗文兼备者,惟韩、柳、小
杜三家”(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三)。
杜牧的诗现存二百多首,众体兼备,内容丰富,情调豪放爽朗,风格清新俊逸。他的近体诗,历来
受到人们的推崇,尤其七言绝句更是名篇迭出,脍炙人口,如《过华清宫绝句》《赤壁》《题乌江亭》
《泊秦淮》《江南春》《寄扬州韩绰判官》《山行》《秋夕》等,历代传诵,堪称家喻户晓。他的七律
《早雁》《河湟》《润州二首》《题宜州开元寺水阁》《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九日齐山登高》,
及《登九峰楼寄张祜》等篇,也为人称道。至于他的五绝、五律、五言排律,亦不乏佳什,如《长安秋
望》《秋晚早发新定》《题扬州禅智寺》《华清宫三十韵》《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等,便是这些诗体
的代表作。他的古体诗写得也很好,尤其是五言古诗写得非常出色,叙事议论,精采感人,如《杜秋娘
诗》《张好好诗》《郡斋独酌》《感怀诗》等。
杜牧的诗歌,内容丰富,反映面广。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党争严重,社会动荡。杜牧
从小有着经邦济世的抱负,但官场险恶、仕途坎坷,使他壮志难酬,长时期的幕僚生活、不稳定的朝野
升迁,使他感慨良多。杜牧的诗作就其内容题材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关心世事,爱国忧民之作。此类为数不多。如他25岁时写的《感怀诗》,通篇夹叙夹议,
笔力雄健,慨叹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暴敛造成的国弱民贫的深重灾难,歌颂太宗李世民顺应民
心,以文德治天下的业迹,肯定宪宗李纯武力削藩平叛之举,希望朝廷励精图治、平息战乱、实现安定
统一。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诗中“夷狄日开张,黎元愈憔悴”等句,质朴简洁,精警动
人。又如《郡斋独酌》《河蝗》《早雁》《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等。
第二类,品评历史,借古讽今之诗。这是杜牧诗中最引人注目的篇什。此类诗大体又有两种情况:
一是论史之作,以七绝为代表,如《赤壁》《题乌江亭》《题商山四皓庙》《春申君》等。杜牧很注意
研究国家治乱的经验教训和经济、军事问题,所以在咏史诗中往往有新颖独特的评论。二是借古讽今之
作。诗人针对晚唐朝廷的黑暗政治和腐朽没落的社会现实,借历史上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加以讽喻。历
史人物吴王夫差、秦始皇、隋炀帝、陈后主,特别是本朝的唐玄宗,都是诗人笔下批判的对象。如《过
勤政楼》、《过华清宫三绝句》等。
第三类、写景抒怀,纪行咏物之作。此类数量不少,佳作迭出。如《登乐游园》《江南春》《泊秦
淮》《山行》《清明》等。
第四类、以女性为题材的诗。如《题桃花夫人庙》和《月》诗,同情被楚王虏获、终身不语的息夫
人和被汉武帝遗弃、禁闭冷宫的陈皇后。在《金谷园》和《宫人家》中,他感叹被逼跳楼的绿珠和身如
囚犯的宫女。在长篇叙事诗《杜秋娘诗》和《张好好诗》中,他采用对比的手法具体写出杜秋娘和张好
好两位女子今昔生活的坎坷变化,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宫廷的斗争和社会的变化。
第五类,酬赠抒怀之作。如《寄扬州韩绰判官》等。
杜牧《献诗启》中讲:“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
他推崇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近看四君子,与古争强梁” (《冬至
日寄小侄阿宜》)。杜牧才华横溢,又善于吸取前人长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洪亮吉说得好:“杜
牧之与韩、柳、元、白同时,而文不同韩、柳,诗不同于元、白,复能于四家外诗文皆别成一家,可云
特立独行之士矣"(见《北江诗话》)。
前人对杜牧诗的评价是“俊爽”、“俊迈”、“气俊思活”、“雄姿英发”、“情致豪迈”、“轻
倩秀艳”、“豪而艳,宕而丽”等。李商隐曾写诗极表对杜牧的关切和倾倒之意:“高楼风雨感斯文,
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杜司勋》)。含蓄而准确地道出了,杜牧诗
歌那种把忱国忧民的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的豪放爽朗、清新俊逸的艺术特征。杜
牧既善用比兴手法,状物抒情,又善用白描手法,直叙见闻;既长于舒徐宛转地描述人物故事,更长于
敏捷真切地捕捉景物的动态变化、自己的瞬间感受;既注意叙议结合,又注意情景交融;既常用对照手
法,又巧以数字入诗。杜牧诗歌的语言风格既绚丽多采,又清新自然;既明丽爽俊,又含蓄委婉,既风
流华美,又神韵疏朗。诚如全祖望所说“杜牧之才气其唐长庆以后第一人耶!

参考资料:《鲒绮亭集外编》

第4个回答  2008-03-26
(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