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的意思,中心思想,以及词语的翻译

如题所述

一、《两小儿辩日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有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近(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则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一个车盖,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 的看着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清凉而略带寒意,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二、《两小儿辩日 》中心思想

《两小儿辩日 》出自战国《列子·汤问》第七章,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能为力。

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

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两小儿辩日 》词语解释

1、东游:向东游历。

2、见:看见。

3、辩斗:辩论,争论,争辩。

4、其:代词,代“两个小孩”。

5、故:缘故,原因。

6、以:认为。

7、始:刚刚,才。

8、去:离。

9、日中:正午。

10、初:刚刚。

11、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12、及:到。

13、则:就。

14、盘盂: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5、为:说,通“谓”。

16、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17、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18、决:判断。

19、笑:在这里不是嘲笑,采用了反问的句式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20、汝:你。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列子及其弟子所编著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文题是后人所加。此文记录的是春秋时期,两小孩与当时的大学问家孔子的故事。

《列子》又名《冲虚经》,属于早期黄老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其思想主旨本于黄老、近于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在《冲虚经》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视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我们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远远超越《伊索寓言》。

《列子》一书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思想与道家十分接近,后来被道教奉为经典。西汉初颇行于世。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散落民间,西晋又有所发展,唐宋时期达到顶峰。唐高宗乾封二年(667)李治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李隆基立玄学博士,指定《老子》《列子》《庄子》《文子》为必读之书,时号四玄。

天宝四年(745)追封列御寇为冲虚真人,《列子》一书为《冲虚真经》。到了宋代,真宗赵恒在“冲虚”二字后面又加“至德”二字,书名又成了《冲虚至德真经》。

徽宗政和六年(1116)赵佶诏立《内经》《道德经》《列子》《庄子》博士。 全书共载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134章,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基本上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人物背景

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

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1

一、《两小儿辩日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近(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则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一个车盖,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 的看着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清凉而略带寒意,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二、《两小儿辩日 》中心思想

《两小儿辩日 》出自战国《列子·汤问》第七章,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能为力。

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

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两小儿辩日 》词语解释

1、东游:向东游历。

2、见:看见。

3、辩斗:辩论,争论,争辩。

4、其:代词,代“两个小孩”。

5、故:缘故,原因。

6、以:认为。

7、始:刚刚,才。

8、去:离。

9、日中:正午。

10、初:刚刚。

11、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12、及:到。

13、则:就。

14、盘盂: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5、为:说,通“谓”。

16、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17、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18、决:判断。

19、笑:在这里不是嘲笑,采用了反问的句式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20、孰:谁。

21、汝:你。

22、知:同“智”,在这里指智慧。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列子及其弟子所编著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文题是后人所加。此文记录的是春秋时期,两小孩与当时的大学问家孔子的故事。

2、赏析

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这则小故事用对话贯串始终。全文以孔子的见不能决为贯串线索,颇有条理地叙述了两小儿辩日的过程。先写两个小孩分别就太阳距离人的远近鲜明地提出看法,引人思考。

接着又分别摆出根据。两人互不相让,都使用反问句式,扣住了题目中的“辩”字,增强了论辩性。“笑”在原文中显然有“讥笑”之意。至于该不该“笑”,也可以从多方面看。

若从作者为道家,孔子为儒家来看,显然要“笑”孔子;但若从孔子的态度来看,又不该“笑”了,因为孔子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并没有“强不知以为知”, 为什么要“笑”他呢?

“孔子不能决”告诉人们,做人就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孔子不能决”还告诉我们,孔子那样的大学问家,尚且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此看来,知识是无穷尽的,什么人都应该不间断的学习,不放弃探求。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而不妄加决断,正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两小儿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

也可以从两小儿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结果自然就不一致;说明他们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具有多元化思维;同时他们也具有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本文同样深刻阐述了“学无止境”这一道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7-29
一、《两小儿辩日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有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近(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则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一个车盖,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 的看着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清凉而略带寒意,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二、《两小儿辩日 》中心思想
《两小儿辩日 》出自战国《列子·汤问》第七章,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能为力。
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
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两小儿辩日 》词语解释
1、东游:向东游历。
2、见:看见。
3、辩斗:辩论,争论,争辩。
4、其:代词,代“两个小孩”。
5、故:缘故,原因。
6、以:认为。
7、始:刚刚,才。
8、去:离。
9、日中:正午。
10、初:刚刚。
11、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12、及:到。
13、则:就。
14、盘盂: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5、为:说,通“谓”。
16、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17、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18、决:判断。
19、笑:在这里不是嘲笑,采用了反问的句式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20、汝:你。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列子及其弟子所编著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文题是后人所加。此文记录的是春秋时期,两小孩与当时的大学问家孔子的故事。
《列子》又名《冲虚经》,属于早期黄老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其思想主旨本于黄老、近于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在《冲虚经》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视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我们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远远超越《伊索寓言》。
《列子》一书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思想与道家十分接近,后来被道教奉为经典。西汉初颇行于世。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散落民间,西晋又有所发展,唐宋时期达到顶峰。唐高宗乾封二年(667)李治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李隆基立玄学博士,指定《老子》《列子》《庄子》《文子》为必读之书,时号四玄。
天宝四年(745)追封列御寇为冲虚真人,《列子》一书为《冲虚真经》。到了宋代,真宗赵恒在“冲虚”二字后面又加“至德”二字,书名又成了《冲虚至德真经》。
徽宗政和六年(1116)赵佶诏立《内经》《道德经》《列子》《庄子》博士。 全书共载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134章,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基本上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人物背景
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
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28
两小儿辩日的意思:两个小孩争辩太阳何时离人近、何时离人远。
中心:文章通过记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何时离人近、何时离人远的问题,各执一词,连圣人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探究精神,也说明知识是无穷尽的,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1、见两小儿辩斗( 争论 ) 2、 问其故( 原因 )
3、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认为 )( 距离 )4、而日中时远也( 中午 )
5、及日中则如盘盂( 到 ) 6、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是 )
7、及其日中如探汤( 热水 )
9、孔子不能决也( 判断 )10、孰为汝多知乎( 谁 )( 智慧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10-24
中心思想是: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