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病人绝对卧床时间需多久?

我家的病人60岁,脑出血30毫升,出血部位较浅,对肢体神经没影响,2周时CT片显示血肿开始吸收。现已卧床三周,能否开始坐起来,或走动。

脑出血患者什么时间可以开始活动,要看出血部位是否已经稳定。一般情况下,出血部位停止出血后,一周即已稳定,并开始吸收。应该说一周之后就可以开始循序渐进地活动,以免卧床时间过长,影响肢体障碍的恢复;但医生和家属往往害怕再次出血,常常让患者10天或2周后才开始活动。
你的病人已经超过了3周,应该是慢慢活动的时候了。
不过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保持血压的稳定,并且活动要循序渐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3-21
脑出血亦称脑溢血或中风、卒中,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动脉、毛细血管或静脉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20~30℅,本病好发于50~65岁,男女发病率相近,年青人患高血压可并发脑出血。
一、病因

大约半数是因高血压所致,以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最常见。其他病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变、脑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畸形、梗死性脑出血、抗凝或溶栓治疗等。

二、临床表现

多数有高血压、头痛病史,寒冷季节发病率高。起病常突然而无预感,少数患者有前驱症状,表现多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或活动不便、口齿不清等,可能与血压增高有关。多在体力活动或精神激动时发病,大多在数小时内发展至高峰。急性期常见的主要表现有头痛、头晕、呕吐、脉搏减弱、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偏盲、大小便失禁等。发病时有明显的血压升高,一般在170/110 mmHg(23.9/14.6kPa)以上,多数患者脑膜刺激征呈阳性,瞳孔常有双侧不等大,眼底可见动脉硬化、出血。常有心脏异常体征。幕上病变者对侧肢体软瘫,两眼出血侧偏斜,破入脑室或脑干出血则出现深昏迷、高热、去大脑强直、双侧瞳孔缩小或扩大。

三、辅助检查

1.CT检查

是临床确诊脑出血的首选检查。发病后即可显示新鲜血肿,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区,边界清楚,可显示血肿部位、大小、形态,是否破人脑室、血肿周围有无低密度水肿带及占位效应、脑组织移位和梗阻性脑积水等,有助于确诊及指导治疗。

2.MRI检查

急性期对幕上及小脑出血的价值不如CT,对脑干出血优于CT,病程4~5 w后不能辨认脑出血时,MRI仍可明确分辨,故可区别陈旧性脑出血和脑梗死;可显示血管畸形的流空现象。MRI较CT 更易发现血管畸形,血管瘤及肿瘤等出血原因。

3.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

怀疑脑血管畸形,Moyamaya病、血管炎等可行DSA检查,尤其是血压正常的年轻患者应考虑以查明病因,预防复发。

四、治疗

1.保持病室安静,卧床休息,减少探视。严密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和意识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缺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吸痰,头部抬高30度并偏向一侧,间断给氧,痰多不易吸出时立即气管切开。

2.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病后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 ml计算,如有高热、多汗、呕吐、腹泻,适当增加入液量,维持中心静脉压5~12 cmH20,防止低钠血症,以免加重脑水肿。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 h达高峰,维持3~5 d后逐渐消退,可持续2~3 w或更长。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并致脑疝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可采取下列措施:

(1)头部降温:使用冰帽、冰垫、冰水袋等。

(2)适度换气:利用人工呼吸给氧,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3)脱水剂:快速静滴20℅甘露醇125 ml,每6~8 h一次,也可使用10℅甘油果糖500 ml静滴,或加速尿20~40 mg交替使用,激素与上述药物合用可增加降压效果,减少反跳现象发生,亦可辅助选用胶体性脱水剂20℅人血白蛋白。

4.控制高血压,根据患者年龄、病前有无高血压、病后血压情况等确定最适度血压水平。180/105 mmHg以内可观察而不用降压药,>180/105 mmHg宜选用卡托普利、倍他乐克等降压药。

5.手术治疗。

五、护理

1 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发病1~2 h内禁食。

(1)急性期患者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

(2)限制钠盐摄入(少于3 g/d),钠盐过多储留会加重脑水肿。

(3)食物温度适宜,对于尚能进食者,喂水或食不宜过急,遇呕吐或返呛时应暂停片刻,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4)昏迷不能进食者鼻饲流质,4~5次/d,每次200~300 ml,如牛奶、豆浆、藕粉、蒸蛋或混合匀浆等。定时回抽胃液,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保持口腔清洁。

2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翻身应保护头部,动作轻柔,以免加重出血,抬高床头15~30度,促进脑部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被动运动训练,从床上到床边到下床活动,循序渐进,时间由5~10 min开始,渐至每次30~45 min,如无不适可2~3次/d,失语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3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意识等变化。根据病情进行脑科监护,直至病情稳定为止。若血压升高,脉搏减慢甚至呕吐,则为颅压升高表现,密切注意神志、瞳孔变化,立即报告医生,进行脱水、降颅压处理,防止脑疝发生。

4 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保持皮肤卫生,尤应注意眼角膜、外阴及臀部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拭,每2h翻身拍背1次,按摩骨突及受压处,预防褥疮。

5 神志不清、躁动及合并精神症状者加护栏、适当约束,防止跌伤,必要时给予少量镇静剂。

6 舌根后坠明显时,取侧卧位;及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合并呼吸节律或深度改变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确保呼吸道通畅。

7 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足底放托足板或穿硬底鞋,防止足下垂。

8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使用缓泄剂,必要时用开塞露通便,切忌大便时用力过度和憋气,导致再次发生脑出血。

9 做好心理护理,避免情绪激动,解除患者不安、恐惧、愤怒、抑郁等心理,保持心情舒畅。

六、出院指导

1. 脑出血可多次发作,应经常随诊,每天测血压,定期做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如出现肢麻、肢瘫、失语及突然头痛、呕吐、意识改变加重,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2.选择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

3.体胖者适当减轻体重,减少热量摄入,忌食纯糖。

4.康复训练过程艰苦而漫长,或终生伴随,需要有信心、耐心、恒心,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5.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第2个回答  2008-03-21
血压稳定,可以开始坐起来,或者短时间站立,走动。
要求循序渐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