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

1945年美国,原子弹爆炸;

1946年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

1947年美国,晶体管问世;

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60年美国,激光器出现;

1961年苏联,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环绕地球一周安全返回地面;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

1972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77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

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天;

1996年英国,克隆羊“多利”成功;

1999年美国,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

2000美、日、法、德、英、中公布人类基因工作草图。

扩展资料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意义

从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来对比,蒸汽机的发明极大的提高了人类劳动生产率,电力的发明直接改变了人类几千年的生活习惯,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意义,更加伟大,空间技术的开创,让人类探索太空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已经从自足自满的求生状态上升到了,探求自我及宇宙来源的精神追求层面上。

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成果,更多的运用在了第三产业上,深刻影响了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生活体验方面,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精神世界,丰富了人类的社会生活。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意义,还有另外一面,就是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因为技术壁垒,也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的贫富差距。但是可以预见的是,科技进步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而利用科技进步造福全人类,拉进世界各国人民的距离,也是科技界的共同愿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三次科技革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11
第三次技术革命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领域的重大革命.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这次技术革命的一大成果.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也极大地刺激了美国.1958年,美国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但1959年苏联就取得了一项新成就:她发射的“月球”2号卫星成为最先把物体送上月球的卫星.正在美国人瞠目结舌之时,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又在1961年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美国不甘落后,开始了60年代规模庞大的登月计划,终于在1969年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70年代以来,空间活动由近地空间为主转向飞出太阳系.1981年4月12日,美国第一个可以连续使用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并于2天后安全降落.它身兼火箭、飞船、飞机3种特长,是宇航事业的重大突破.1970年以来,中国宇航空间技术迅速发展,现已跻身于世界宇航大国之列.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果还表现为原子能技术的利用和发展.1945年美国成功地试制原子弹后,1949年苏联也试爆原子弹成功.1952年美国又试制成功氢弹.1953年~1964年间,英国、法国和中国相继试制核武器成功.原子能的技术首先被应用于军事领域,和平利用原子能工业也有一定发展.1954年6月,苏联建成第一个原子能电站.1957年苏联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下水.到1977年,世界上有2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核电站反应堆229座.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另一重大突破.40年代后期的电子管计算机为第一代计算机.1959年出现晶体管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在100万次以上.1964年达到300万次.60年代中期,出现许多电子元件和电子线路集中在很小的面积或体积上的集成电路,每秒运算达千万次,它适应一般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的需要,使用方便.70年代发展为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1978年的计算机每秒可运算1.5亿次.80年代发展为智能计算机.90年代出现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大体上每隔5年~8年,运算速度提高10倍,体积缩小10倍,成本降低10倍.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银河”大型计算机每秒也可计算上亿次.从1980年开始,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科技手段现代化和国防技术现代化,也推动了情报信息的自动化.以全球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缩短人类交往的距离.同时,合成材料的发展、遗传工程的诞生和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发展,也是这次技术革命的结晶.追问

百度滚

追答

呵呵,别人肯帮你查就不错了,你这么天才,这么简单的题也需要来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4-11
第三次技术革命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领域的重大革命。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这次技术革命的一大成果。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也极大地刺激了美国。1958年,美国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但1959年苏联就取得了一项新成就:她发射的“月球”2号卫星成为最先把物体送上月球的卫星。正在美国人瞠目结舌之时,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又在1961年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美国不甘落后,开始了60年代规模庞大的登月计划,终于在1969年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70年代以来,空间活动由近地空间为主转向飞出太阳系。1981年4月12日,美国第一个可以连续使用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并于2天后安全降落。它身兼火箭、飞船、飞机3种特长,是宇航事业的重大突破。1970年以来,中国宇航空间技术迅速发展,现已跻身于世界宇航大国之列。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果还表现为原子能技术的利用和发展。1945年美国成功地试制原子弹后,1949年苏联也试爆原子弹成功。1952年美国又试制成功氢弹。1953年~1964年间,英国、法国和中国相继试制核武器成功。原子能的技术首先被应用于军事领域,和平利用原子能工业也有一定发展。1954年6月,苏联建成第一个原子能电站。1957年苏联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下水。到1977年,世界上有2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核电站反应堆229座。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另一重大突破。40年代后期的电子管计算机为第一代计算机。1959年出现晶体管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在100万次以上。1964年达到300万次。60年代中期,出现许多电子元件和电子线路集中在很小的面积或体积上的集成电路,每秒运算达千万次,它适应一般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的需要,使用方便。70年代发展为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1978年的计算机每秒可运算1.5亿次。80年代发展为智能计算机。90年代出现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大体上每隔5年~8年,运算速度提高10倍,体积缩小10倍,成本降低10倍。 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银河”大型计算机每秒也可计算上亿次。从1980年开始,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科技手段现代化和国防技术现代化,也推动了情报信息的自动化。以全球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缩短人类交往的距离。同时,合成材料的发展、遗传工程的诞生和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发展,也是这次技术革命的结晶。
  第三次技术革命就其规模、深度和影响来说,远远超过前两次技术革命,它大大加速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巨大动力之一。
第3个回答  2015-04-11
第三次工业革命成果:原子能,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合成材料,计算机。
第4个回答  2020-09-17
(2016·荆门)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同之处是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
(2011·咸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2014·恩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
(2019·黄石)近年来,随着网络在线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流行,传统阅读方式正在受到挑战。网络媒体带来大量信息,搜索更加方便;数字化阅读以文字、音像、视频满足人们的多元阅读需求。网络媒体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第三次工业革命。
(2018·随州)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如钢铁采矿)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原子能、生物工程等“朝阳工业”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这次科技革命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