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怎样绕着"地球"公转的

如题所述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周期27.32日。月球轨道(白道)对地球轨道(黄道)的平均倾角为5°09′。但是已知月球平均每年以3.8cm的速度逐渐与地球离去。

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同步(潮汐锁定),因此始终以同一面朝向地球。

扩展资料:

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地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地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经天平动。

又由于月球的自转轴倾斜于公转轨道平面(白道面),而白道与黄道又有约5度的交角,因此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时,极区会作约7度的晃动,这种现象称为纬天平动。再者,由于月球距离地球只有60地球半径之遥,若观测者从月出观测至月落,观测点便有了一个地球直径的位移,可多见月面经度1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周日天平动。

如同绝大多数天体运行,月球绕地球的长期轨道痕迹是一个甜甜圈,月球轨道远离的现象会到目前轨道的大约1.4倍为止,然后再慢慢绕回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月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9

月球轨道以27.32天完整的环绕地球一圈。地球和月球的质心在距离地心4,700公里(地球赤道半径的0.73倍)的地球内部,两者各自围绕着质心运转。

月球与地球中心的平均距离是385,000公里,大约是地球半径的60倍。轨道的平均速度是1.023公里/秒,月球在恒星的背景之间大约每小时移动0.5°,这相当于月球的视直径。月球的轨道不同于大部分行星的天然卫星,它是接近黄道平面,而非地球的赤道平面。

特性

近点月和远点月的大小比较。

月球的质量中心和地球的质量中心长期的平均距离大约是385,000 公里,相当于地球半径的60倍,或是地球直径的30倍。两者共同的质心大约离地球中心4,670公里,也就是在地表下约1,700 公里。地月直径比例为4:1,地月质量为81:1。

月球轨道的平均离心率是0.0549。非圆形的轨道导致从地球上观察月时,是直径的大小和角速度上都有着明显的改变。

对一位虚构的在质心上的观测者而言,月球每天的平均角位移量是向东13. 176358°,轨道的指向在空间中并没有被固定住,而是随着时间不断的进动,其中一种是拱点线的进动:椭圆形的月球轨道慢慢的反时针方向转动,完整的旋转一圈是8.850年(3,233天)。

另一种运动是轨道平面本身的轴垂直于黄道的顺时针进动。月球轨道与黄道的交点对时间的进动,完整的环绕一圈是18.6年(6,793天)。

月球轨道对黄道平面的倾角是5.145°。月球的自转轴并没有垂直于公转的轨道平面,所以月球赤道相对于轨道平面的倾角常数是6.688°。

或许曾有人试图由月球轨道平面的进动,去解释月球赤道和黄道之间的倾角应该始终在这两个数值的合(11.833°)和差(1.543°)之间变化者。

不过,在1721年贾可卡西尼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月球进动轴的旋转与轨道平面有相同的速率,但是相位相差180°。因此,虽然月球的自转轴相对于恒星并没有固定,但是月球的赤道平面和黄道始终保持着在1.543°。

潮汐效应

地球上的潮汐主要是来自月球牵引地球两侧引力强度的渐进变化的潮汐力造成的。这在地球上造成两处隆起,最明显的是海潮和海平面的升高。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大约是月球环绕地球速度的27倍,因此这个隆起在地球表面上被拖曳的速度比月球的移动还快,大约一天绕着地球的转轴旋转一圈。

海潮会受到一些影响而增强:水经过海底时的摩擦力与地球自转的耦合,水移动时的惯性,接近陆地的平坦海滩,和不同海洋盆地之间的振荡。太阳的引力对地球海潮的影响大约是月球的一半,它们相互的引力影响造成了大潮和小潮。

单独一个月的天平动。

月球和靠近月球一侧隆起的重力耦合对地球的自转产生了一个扭矩,从地球的自转中消耗了角动量和转动的动能。反过来,角动量被添加到月球轨道,使月球加速,使得月球升到更高的轨道和有更长的轨道周期。结果是,月球和地球的距离增加,和地球的自转减缓。

通过阿波逻任务安装在月球表面上的月球测距仪,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发现地月距离每年增加38毫米(虽然每年只是月球轨道半径的0.1 ppb)。

原子钟也显示地球的自转的一天,每年约减缓15微秒,在UTC的缓慢增加被闰秒加以调整。 潮汐拖曳会继续进行,直到地球的自转速度减缓到与月球的轨道周期吻合;然而,在这之前,太阳已经成为红巨星,吞噬掉地球。

月球表面也能体验到周期约27天,振幅约10公分的潮汐,它有两种成分:因为它的同步自转,来自地球的是固定的;和来自太阳的变动。

来自地球噵致的量是天平动,这是月球轨道离心率造成的结果;如果月球轨道是理想的圆,就只会有太阳造成的潮汐。天平动会改变从地球看见的角度变化,使得从地球可以看见59%的月球表面(但在任何时间看见的都略少于一半)。

这些潮汐力累积的应力会造成月震。虽然每次震动可以持续至一小时以上-明显的比地震的时间长-因为缺乏水来阻尼震动的振幅,但月震不如地震的频繁,也比地震微弱。月震的存在是1969年到1972年的阿波罗太空人安放在月球上的地震仪的一个意外发现。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月球轨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1-20
地球和月球是相互绕地月中心共同旋转——这个中心是在地球的内部,因此就以为月球是绕地球公转的。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就是从地球的北极上空来看是月球绕地球作逆时针旋转,从地球的南极上空看来月球是顺时针绕地球旋转。公转周期为30天。

月球是自转的,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也就是月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是一致的。自转时的周期也是30天,这样的话,月球就老是以一面来对着地球转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2-11
谁有视频啊 看着明白点
第4个回答  2020-02-27
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轨道为什么是椭圆形
我们知道木星等行星的卫星的公转轨道是圆形,地球等行星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月球也是卫星,可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轨道为什么是椭圆形呢?地球膨裂说认为,卫星的公转轨道之所以是圆形是因为卫星是被俘获的,行星的公转轨道之所以是椭圆形是因为行星是太阳爆炸形成的。为什么爆炸形成的行星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呢?
关于行星的公转轨道为什么是椭圆形,有的科学家提出了碰撞说等理论。碰撞说认为,早期的太阳系在形成过程中,原始的行星受到了小行星的撞击和其他一系列扰动,才导致椭圆轨道的形成。这叫行星徙动理论。但碰撞说难以解释太阳系的角动量分配异常。因此始终没有一个使人信服的科学说法
行星的公转轨道为什么是椭圆形呢?,地球膨裂说认为,这是因为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也就是行星是太阳爆炸形成的。46亿年前,太阳因内部的核聚变而发生爆炸,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这些熔融的火球冷却后形成了行星、小行星、卫星和慧星,地球就是其中之一。一些大的火球在冷却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了球形。一些小的火球来不及收缩成球形,而冷却成了不规则的形状,形成了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小行星。一些小一点的火球由于离大火球较近而被“俘获”,形成了大火球的卫星。一些离太阳较近的行星具有较重的物质;一些离太阳较远的行星,具有较轻的物质。这是因为离太阳较远的行星具有的液态氢等物质和太阳表面的熔融物质一样,并且较轻,而且处在太阳表面,因此它们在太阳爆炸时获得了较大的离心力,飞离太阳较远;距离太阳较近的行星具有的岩石、金属等物质和太阳表面下面的熔融物质一样,并且较重,而且处在太阳表面的下面,因此它们在太阳爆炸时获得了较小的离心力飞离太阳较近。
8大行星(包括小行星和慧星)的公转轨道都是椭圆形。因为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所以8大行星在太阳爆炸后飞离太阳的同时受到太阳万有引力的吸引围绕太阳公转。因此行星的公转轨道是一个飞离太阳运动和围绕太阳公转运动的合运动,因此是一个椭圆型。这就像人造卫星是从地球上发射出去的,所以人造卫星初始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一样。因此人造卫星的初始地球轨道是椭圆形是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一个铁的证据。 当然,由于各行星获得的初速度不同,它们的椭圆形轨道也不同。
行星的卫星的公转轨道是为什么圆形呢?地球膨裂说认为,因为卫星是被行星浮获的,不像行星是太阳爆炸形成的,没有飞离太阳的运动,因此卫星的公转轨道不是一个飞离太阳运动和围绕太阳公转运动的合运动,所以卫星的公转轨道是圆形,火卫二轨道离心率0.0002;海卫一偏心率 0.0000。
月球也是卫星,为什么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不是圆形,而是扁率为0.006的椭圆形呢?地球膨裂说认为,因为月球也是卫星,所以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应该是圆型。但当月球被地球“俘获”,第一圈公转运行时有相邻的行星经过,因为相邻的行星的万有引力的吸引,相邻的行星与地球之间变成了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轨道的远地点,第一圈时的公转的轨道变成了椭圆形。根据牛顿的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变成了始终是椭圆形。有的卫星公转轨道是椭圆形也是这个道理。但如果卫星第一圈公转时没有相邻的行星经过,卫星的公转轨道就是圆形。
作者:赖柏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