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全名叫什么

如题所述

  艾青原名蒋海澄,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下面由我为大家提供关于艾青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艾青简介一、人物介绍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其作品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著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湛江,夹竹桃》等诗集。[2]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艾青于1910年阴历2月17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母亲生他时难产,生了三天三夜,一个算卦的又说他是“克父母”的,因此他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甚至不许他叫父母为“ 爸爸妈妈”,只能叫“叔叔婶婶”。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 ,就托付给大堰河收养,然而这个妇女却十分疼爱他。

  解放时期,担任主编

  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

  新中国以后

  担任《人民文学》副主编。著有诗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春天》《海岬上》。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直到1976年重又执笔,出现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

  改革开放后,作家协会副主席

  1979年平反,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

  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其诗作《我爱这土地》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北方》中的《土地情诗》被编入鄂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十三课。《北方》被选入苏教版必修三语文书。《我的思念是圆的》被入选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另外,他的诗作《太阳的话》也被选入小学六上语文教材。

  艾青简介二、主要作品

  《大堰河》(诗集)1936,上海群众杂志公司

  《北方》(诗集)1939(自费印出);1942,文生

  《他死在第二次》(诗集)1939,上杂

  《向太阳》(长诗)1940,海燕读书

  《吴满有》(长诗)1943,新华书店;1946,作家书屋

  《黎明的通知》(诗集)1943,文化供应社

  《愿春天早点来》(诗集)1944,桂林诗艺出版社

  《雪里钻》(诗集)1944,新群

  《献给乡村的诗》(诗集)1945,北门

  《释新民主主义的文学》(理论)1947,香港海洋书屋

  《走向胜利》(诗集)1950,文化工作社

  《新文艺论集》1950,群益

  《欢呼集》(诗集)1950,北京新华书店;1952,人文

  《艾青选集》1951,开明

  《新诗论》1952,天下

  《宝石的红星》(诗集)1953,人文

  《艾青诗选》1955,人文

  《黑鳗》(长诗)1955,作家

  《春天》(诗集)1956,人文

  《海岬上》(诗集)1957,作家

  《苏长福的故事》(报告文学)署名纳雍,1960,新疆人民

  《归来的歌》(诗集)1980,四川人民

  《艾青叙事诗选》1980,广东人民,1984,花城

  《海恋花》(散文集)1980,四川人民

  《艾青选集》1980,香港文学研究社

  《彩色的诗》(诗集)1980,江苏人民

  《抒情诗选一百首》1980,香港时代图书公司

  《艾青诗选》1982,外文

  《艾青谈诗》(理论)1982,花城

  《落时集》(诗集)1982,浙江人民

  《艾青抒情诗选》1983,文联

  《雪莲》(诗集)1983,黑龙江人民

  《域外集》(诗集)1983,花山

  《艾青》(综合集)1983,人文

  《艾青短诗选》1984,花城

  《绿洲笔记》(散文集)1984,四川人民

  《启明星》(诗集)1984,百花

  《艾青论创作》1985,上海文艺

  《艾青选集》(1-3册)1986,四川文艺

  《艾青诗选》1997,人文

  《我的思念是圆的》

  《下雪的早晨》

  《年轻的城》 新疆石河子

  《春》

  《太阳的话》选入语文人教版六年级第六单元

  《我爱这土地》选入2007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课

  《树》

  《大堰河——我的保姆》选入语文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三课

  艾青简介三、人物评价

  艾青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出版的诗集有《大堰河》《北方》《他死在第二次》《向太阳》《献给乡村的诗》《反法西斯》《旷野》《黎明的通知》《雪里钻》等,咏叹民族命运,呈现出忧郁、感伤逐渐转向悲壮、高昂的诗风。在诗学上受凡尔哈仑等外国现代诗人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他直接表现新生活及建设者的诗作,疏离已有的艺术个性,显得平淡,但保持着原有诗思的格局。取材域外的《维也纳》《南美洲旅行》《大西洋》等,写实与象征互渗,想象和感受独到,为当时的出类拨萃之作。

  20世纪70年代末复出后,他诗思如涌,《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属精心构撰的长诗,大量篇什短小精悍,主题接续三四十年代渴求光明、真理的情思线索,并有大幅度延伸,更为深沉、凝重、睿智,注重在具体物象中把握超越物象的意蕴,走向象征。

  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讲究哲理,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 《鱼化石》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02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男,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毕业于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