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如题所述

《沁园春 长沙》上片主要内容为写景,写看到的深秋橘子洲头的景色。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下片主要写对于往昔的回忆,尤其是学生时代与同学之间的往事回忆。如: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表达方式以排比句式的形式,通过各种意象的罗列表现出磅礴的气势。

《沁园春·长沙》是一首长调,他以传统的形式反映现代的生活内容,颇有创意,可见词人的匠心独运。词中描绘的“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拼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生动活泼的全景式写意风景画。

扩展资料: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作者最后又以如椽大笔,突出描写了当年游泳的生活细节。人们都知道作者喜爱游泳,尤擅在大江大河中劈波斩浪。他的《水调歌头·游泳》有句云:“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游泳在作者作品中已成为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意象。

正如他多次阐发的那样:“革命者不可能在温室中成长,要在大风大浪里锻炼自己”,“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因而,结尾三句不仅表现了作者和“百侣”那种一往无前奋勇搏击的豪情壮志,而且也昭示人们:“主沉浮”的伟大革命理想的实现,必定需要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沁园春·长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9-06
《沁园春 长沙》上片主要内容为写景,写看到的深秋橘子洲头的景色。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等等。
下片主要写对于往昔的回忆,尤其是学生时代与同学之间的往事回忆。如: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等等。
表达方式应该是以排比句式的形式 通过各种意象的罗列表现出磅礴的气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