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宣简介:强项令董宣与光武帝的故事

如题所述

董宣,生卒年不详,字少平,陈留圉人。东汉初年名臣,先后任北海相、江夏太守、洛阳令等职。在职时不畏强暴,惩治豪族。他任洛阳令期间,汉光武帝刘秀姐姐湖阳公主的奴仆苍头仗势杀人,被公主包庇,吏不能捕。董宣候其出门,拦住湖阳公主的车,令奴下车而杀之。公主还诉于刘秀,光武帝一时也不好办,令其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两手据地,拒不低头。刘秀令人强按之,也不能使其俯首。作为执法严格的官员,被刘秀戏称为强项令,意思是一个脖子刚强、不肯低头的市长。自此京师豪族贵戚莫不畏之,号为卧虎,并歌之曰:_鼓不鸣董少平。
后汉书中有其传。
故事说的是,洛阳令董宣系一铮铮硬汉,他认为皇亲国戚犯了法也应同样办罪。古话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可说是这么说,中国漫漫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几人能做到?所以又有一句古话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士。
有一次,湖阳公主一个家奴平时气焰嚣张,竟在光天化日之下仗势行凶杀了人,终于慌张起来,只得躲在公主府里不敢出去。湖阳公主安慰他,说只要有自己在,不会有人敢把他怎么样的,叫他不要怕。董宣不能进公主府去搜查,就天天派人在其门口守着,只等那个凶手出来。几天后,湖阳公主坐着车马外出,跟随着她的正是那个杀人凶手。董宣得到消息,就亲自带着衙役赶来,于途中拦住了她的车。湖阳公主认为董宣触犯了自己的尊严,便沉下脸来说:好大胆的洛阳令,竟敢拦阻我的车马!董宣可没有被吓倒,要是害怕就不敢这样做了。他拔出宝剑往地下一划,还当面责备湖阳公主不该放纵家奴犯法杀人。他又不管公主阻挠,吩咐衙役把凶手绑起来,当场就把他处决了。
这一下,差点把湖阳公主气昏过去。打狗还得看主人,这个小小的洛阳令太不识趣了!她马上怒气冲冲赶到宫里,向光武帝哭诉董宣怎样欺负她。很多年前,在刘秀还没造反,没发迹时,他们姐弟俩相依为命,彼此照顾,姐姐帮了他很多,所以感情很深。光武帝听了,十分恼怒,立刻召董宣进宫,吩咐内侍当着湖阳公主的面责打董宣,以替公主消气。董宣说:你先别打我,让我说完了话,我情愿死。
光武帝瞪着一双龙目,气咻咻地说:你还有什么话可说的!董宣说:陛下是一个中兴之君,应该注重法令。现在陛下让公主放纵奴仆杀人,这还能治理好天下吗?要是你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妥的,你用不着动手,我自己解决就是了。
说罢,他挺起头就向柱子撞去。光武帝连忙吩咐内侍把他拉住,可董宣早已撞得血流满面了。
光武帝原本心里就清楚董宣说得没错,也觉得不该责打他。但是,为了顾全自己姐姐的面子,他要董宣只给湖阳公主磕个头赔个礼就算了。可董宣宁愿把自己的头砍下来,怎么也不肯磕这个头,因为他觉得自己没错,就不能屈服强权。内侍把他的脑袋往地下摁,可董宣用两手使劲撑住地,挺着脖子,不让他们把自己的头摁下去。内侍知道光武帝内心也并不想治董宣的罪,可又得给皇帝下个台阶,就大声地说:回陛下的话,董宣的脖子太硬,摁不下去。
光武帝也只好笑了笑,迅即解颐,下令说:把这个硬脖子给撵出去!湖阳公主见光武帝放了董宣,心里很气,对弟弟抱怨说:陛下从前做平民的时候,还收留过逃亡的和犯死罪的人,官吏都不敢上咱家来搜查。现在做了天子,你怎么反而对付不了小小的洛阳令?光武帝说:正因为我做了天子,就不能再像做平民时那么干了。
结果,光武帝不但没办董宣的罪,还赏给他30万钱,以奖励他执法严明,不畏权贵。董宣一回到官府,就把这笔钱全分给了他手下的官员,自己什么都不要。以后,董宣继续打击不法的豪门贵族,洛阳的土豪听到他的名声都吓得发抖。一段时间里,京畿作奸犯科现象明显减少。人们都美称董宣是卧虎。光武帝懂得打天下要靠武力,治理天下还得注意法令。光是发展经济,休养生息还不够十全十美,还必须严格法纪,加强统治。所谓家有家法,国有国策,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过法令也只能管管老百姓,要拿它去约束皇亲国戚那就难了。所以,汉廷还是需要有一批像董宣这样刚正不阿的官员来治理国家和地方,因而统治者才对董宣并不予以惩罚,反倒还要大加奖赏。
虽然董宣是东汉初有名的清官廉吏,但由于他执法严厉得近于苛暴,所以范晔的后汉书将其事迹列入酷吏列传。
强项令的故事流芳千古,至今仍有口皆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