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主要经历

如题所述


易中天
易中天(YiZhongtian),男,汉族,1947年2月8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知名作家、学者、教育家。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2年起任教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2015年4月声明已经退休。
易中天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作品。2005年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2006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品三国》。2008年主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2013年宣布写作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2013年12月5日,荣获第八届作家富豪榜最佳历史书。
中文名:易中天
外文名:YiZhongtia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长沙市
出生日期:1947年2月8日
职业:作家、学者、教育家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主要成就:《百家讲坛》开讲(2006年)
第八届作家富豪榜最佳历史书(2013年)
新锐榜年度新锐人物(2006年)
代表作品:《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文集》《易中天中华史》等
人物简介
1947年2月8日,易中天出生于湖南长沙。6岁随其父易庭源来到湖北武汉,并在武汉开始接受教育,在武汉度过小学、初中、高中时期,后来因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到新疆支青数年。
1965年,高中毕业的易中天受苏联小说《勇敢》的影响,自愿报名支援新疆,从那时起,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五_团工作、生活了10年。
1975年到1978年,在新疆乌鲁木齐钢铁公司子弟中学任教。
1978年,适逢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易中天经过3个月的备考,考取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师从于著名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唐宋诗词专家胡国瑞。
1992年起,任教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2005年,开始在CCTV-10百家讲坛节目里讲解历史,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
4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
2006年年初,《汉代风云人物》的讲稿结集《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正式面市,起印数量就达到了惊人的15万册。
2月12日,在《百家讲坛》开讲《品三国》。以人讲事,以事说人,从中透析历史事件的本质并点说普遍的人性。首期《品三国》播出后,赞赏和质疑声不绝。
5月22日,他的《易中天品三国》书稿在北京举行了“无底价竞标”。
10月17日,在中岳嵩山大型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担任禅学顾问。
2007年11月,在上海出版了新书《帝国的终结》,同年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
12月,在上海出版了新书《帝国的终结》,被评选为武汉大学第五届杰出校友。
2008年,与《百家讲坛》再度携手合作《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2010年,被《环球时报》推为与郎咸平、韩寒、戴旭、时寒冰、牛刀、袁腾飞等人为“中国十大直言君子”。
2012年11月20日,厦门大学EMBA2012级深圳班开学,著名学者、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厦门大学EMBA特聘教授易中天为学员们讲授《市场经济与中西文化》。
2013年,创作《易中天中华史》,5月《易中天中华史:祖先》、《易中天中华史:国家》率先上市。
同年3月起每周四晚,与李蕾搭档主持一档民生文化访谈节目《一起聊聊》。易中天全新亮相,“易式主持”自成一派。
2015年4月,易中天在“十三五”期间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高峰论坛上声明已退休。
主要作品

:
获奖记录

个人生活
童年生活
易中天在接受采访时说小时候没有挨过父母打,但也给父母添了不少麻烦。小时候病很多,老生病,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就住进了医院,可能是小时候把一辈子的病都得完了。
易中天的妈妈在生他的时候就得了疟疾(打摆子),差点把他打下来。小时候的易中天老惹事。当时还是解放前,易中天的爸爸在湖南大学做助教,当时学校拖欠教师工资。爸爸就想做点生意,贩卖煤油灯,进了好多灯在家里。一次他从桌子上滚下来,煤油灯的玻璃全扎到了脚里,易中天被爸爸送往医院治疗,脚上还留着伤疤。
易中天第一次接触到历史是他的祖父、父母给他讲的一些历史故事,然后看小人书。当时的他最喜欢看《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的小人书。当时有租小人书的,1分钱租一本,就坐在那儿看。租书钱是从早点钱里省下的零花钱。易中天小时候家庭生活条件还好,有1毛钱的早餐费,相当于现在的10元钱。
到高中的时候,易中天就读完了中外名著。他读得最多是五四以后的新文学时期的作品,包括鲁迅、巴金、茅盾、郭沫若的作品。易中天还特别喜欢讲故事,同学常围在他的身边,听他讲故事。白天看书,晚上讲故事。当时夏天家里没有空调,大家都出去乘凉,他讲的故事是当时的电视连续剧。因为当时大学都废掉了,易中天还是靠兴趣在读书,各方面的书都读。1978年恢复高考后,易中天直接考上了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家庭生活
易中天有一个幸福的家,太太是位摄影家,女儿和女婿现在上海工作生活,女婿是天津南开大学的博士。
家族历史
父亲易庭源(1919年10月-2011年8月19日),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央视纪录片《客从何处来》2014年4月27日播出“易中天-死亡名单”,易中天踏上寻根之旅。
人物评价
易中天是一个十分聪明,很有理想的人,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出的十六卷文集,就是他取得成就的最好证明。在我国当代,能出十册以上文集的学者并不是太多。(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评)
易中天先生十六卷的文集出版,我觉得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易先生的著作我看过一些,我觉得很有特色。易中天可以把自己对事情的观察、自己的心得和读者交流。虽然他的独立见解和他的表达方式都是引起很多争论,但是把他的成果全集出版,参与为了建设现代国家所需要的文化建设,参与这个讨论,参与这个大的建设项目,我觉得大家都会从中得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
邓晓芒接受采访表示,对于易中天正在“从大学教授向知识分子转型”的说法,他不觉得易中天算是“公共知识分子”,因为他并没有去做什么“为民请命”之类的事情,他只是在普及一些常识而已。“对于公共知识分子,我的理解有所不同。其实我们两人都不算是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公共知识分子是向社会仗义执言,大声疾呼,易中天不是这样,我也不是。”(哲学教授邓晓芒)
易中天写《易中天中华史》,是回归到中国知识人的正宗上去了,从梁启超、夏曾佑开始个人写通史的传统。1949年后,知识分子没有能力写通史,转而去集体编书。集体写作,无论是写通史还是断代史都没意义,如果你不能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新的知识,多一本、少一本有什么意义呢?易中天个人去写通史,最值得鼓励。集体写史应该终结了。我估计易中天的36卷可能写到后来会很难,因为毕竟他的知识背景没办法和蔡东藩、李敖、范文澜这一代比。到魏晋之后,特别是隋唐以后史料量太大,如果他早年没有史料的准备,你往哪查都不知道,浩如烟海。据说吕思勉批《二十四史》批了三遍,每一遍用不同颜色的笔,因为过去没有断句,没有断句就要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就要断下来,你只有断下来才能理解,否则只能是囫囵吞枣。(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