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味渠的绘画成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新旧社会交替、新旧文化发生极大变革的时期。新的生活,新的观念,要求画家们有新的表现手法和审美意趣。现代写意画家与宋元文人的心态迥然有别,郭先生认为旧时代的山水花鸟画家和自然界中山水花鸟客观生活关系一般是消极的、赏玩的,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所反映的情调和气氛、情感和理想,有的是恬静安逸,有的是伤感哀怨、荒凉索漠、抑郁悲愤……
对现代写意花鸟画的创作,郭先生认为:“不必做前人墨奴”。他说:“所谓民族绘画传统,是源远流长的长江大河,而不是一湾死水”,“历代绘画的发展可以说是自发的,听其自然的演变的,今天我们则要遵循客观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创作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精神的新作品”,“今天人们的思想以及和自然的关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艺术中的山水花鸟形象,应该面貌一新地具有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那种广阔、开朗、健康、乐观、欣欣向荣的社会生活情调和气氛,陈旧、老套、概念的形式,都应该成为历史的陈迹”。
在二十世纪五、六、七十年代,随着封建社会的最后崩溃和西方文化的冲击,郭味蕖先生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创作了一批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新时代的写意画作品。《惊雷》、《大好春光》、《初阳》、《朝晖》、《晨光》、《丽日》、《绿天》等一大批充满着新生活气息的作品问世,使人感到一种壮阔、明丽、健康、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他笔下的杜鹃、翠竹、山茶、山丹、剑麻,不再是寻常的花木,而具有一种时代的象征,一种新生命的含意。那些山花、野卉、蔬果、农具、都成为他取材的重点,《银锄》、《归兴》、《秋熟》、《午梦》等多种多样的朴实而充满新意的视觉形象,创造了新时代健康、温馨的和繁荣昌盛的新意境。
在时代的变革浪潮中,郭味蕖先年紧随时代,在自己的花鸟画创作实践中,将理解传统、创作革新的切入点选在了从客观感受出发的“写生”上,到大自然中去体味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力图在创作上有所突破。郭味蕖先生在四川青城山写生:“曾徘徊白山茶树下三日不忍离去”。写生,是他认识生活、搜集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他的足迹踏遍陕甘敦煌、龙门、云冈胜地,峨眉、青城、泰山、黄山。他在日记中写到:“遥看西海,云烟变灭,不可言状,山花夹道,杜鹃花高大如老柯,干粗如杯,欹斜岩边涧底,枝头花红如簇如火,遍布林莽间,极为显明。”在画上题写:“每忆昔日仗藜过,黄山排云亭看云海,一路山踯躅殷红如火,久久不能忘怀”。怀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在短短的几年中,大量的写生实践积淀了先生对自然规律更深的艺术观察体验,成熟了花鸟画面对自然笔墨写生进行写生创作的思路。《春山一夜潇潇雨》、《惊雷》、《东风朱霞》、《潺潺》、《月上》、《白露朱晞》、《春秀》、《凉月》、《秋熟》、《田园丰熟》等等。这些通过写生观察创作的作品打破了传统文人画概念的构图形式和笔墨的程式化,给人以鲜活的形象感受和视觉冲击。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时代相适应的观念促使郭味蕖先生去投身大自然,到自然的怀抱中,领悟大自然界的生机,反过来大自然又给了他慷慨的回报。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我的画是从大自然中来,得江山之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