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开辩论会,关于水浒传里的宋江,我在反方,说宋江的不好,我该怎么说?

10分在线等
30分跪求!!!!!!在线等!!!!!!

宋江,人唤“及时雨”。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是一刀笔小吏。晁盖等七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被迫上梁山。后宋江做了梁山泊首领。受招安后,被宋徽宗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最后被高俅用毒酒害死。

一部《水浒全传》写了很多生动的人物,这些人物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他们或豪情干云,或妙算神机,或飞檐走壁,或大气凯歌,或呼风唤雨,或平云飞步等等似如,却从来都是始终如一,性格虽然突出,到底还不算复杂,不给人一丝疑窦。所以读起来并不有太多考究,只能从人的一般性理解观念、来完成对人物的评价。但是,《水浒》中只有两人写得甚是复杂,除了一个高俅,剩下的就是宋江了。有很多读过《水浒》的人并不以为他们是全书中最有感性的人物,我不这样看,我认为《水浒全传》整个少不了宋江和高俅,一个都少不了!如果说少了别个,可能最多也是在排座次的时候缺少那么几个席位,并不影响故事的进展。但若少得他俩,整个的书就没了章法了。就好像是一棵美丽的桃树,春日里结满了密密的花,待到了秋天,却一个果子也没有完成,于是没有了灵魂。

先不去说那个比后来的秦桧也好不到哪去的高俅,笔下只想讲讲宋江。因为说起来这个人有点意思,性格有阶段性的变化。在书中开始点到他的时候,也不过是区区一济州府郓城县中的一任押司,不过是提笔抄案,记载县中公属罢了。所谓才不大于善,志不多于仁。像这样一记人物,说来本不算做什么,但偏又平生喜欢棍棒,结交义士,加上那与生具有的豪情,心受儒化的仁爱,于是就有了名气了,使远近都知道山东有个‘及时雨’的名号。当‘七星’在生辰钢上出了事后,他得知内中有好友保正晁盖,便急得了不得,冒着生命危险去通了风,反应了重于友情一面。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出对当朝不满的强烈情绪,也说明看穿了当时的黑暗,不愿以身全心投所,但却也迷失了方向,找不到一条通达理想的道路,同时也深感舒展不了报负,这便是开始的宋江。这时人们把他分析成为‘没落的地主阶级’没有什么不对,事实上也是这样,因为那时他没了追求,没了定向。可到了后来随故事的发展就又不是这样了。

宋江自无耐杀了婆惜之后,人性的险凶也多多少少有所流露,虽说是处于无耐,其中解决的方法或许会有更多,不说别个,要真是大仁大善,跑出绿林总还行吧?但为什么动了杀念?只一样,永远地灭口!也就是说当对自己有了危害之时,决不怀有仁爱一面,并非那种以德报怨的圣贤。于是才狠下心肠,这一狠一经露了出来,就使得宋江对于人情有了另一种认识了。因为他不明白为什么像婆惜这样被可怜过的人也要讹诈于他?可见人性丑陋,这使他的性格就起了一定的变化,很小,但还是变了,直到清风塞遇‘小李广’后,更看透了人的面目,一生两次坏在妇人的手里,而且都是曾救过的女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心里已经对女人有了另一种看法,至于说他对于女人的报复还反映在以后;宋江为王英说媒看似英雄敬英雄,然而那一丈青本来是有着心上人的,如此说是做媒还不如说是逼婚,再说既使是说媒也该双方相差不多才是,这不明明是毁了扈三娘吗?其实三娘也只是做了家中的牺牲品。破了祝家庄谁知道他还要破哪一庄?在这个时候,宋江在扈家看来,和强盗没什么两样,如果不割舍三娘谁又知道宋江还会做出什么事情来。能不从命吗?因此通过这件事看似黑宋江义气承诺,稍加分析就知道是以仁义之外装迫害女性;斟酌一下,当时宋徽宗之时,孝承原以尊从父母为先,婚姻大事哪由外姓作主,更何况灭了祝家庄也是扈家的一大损失,两庄已将要联姻。宋江这里呈什么老大?所以说这里又多了个上边所说的残害女人。因此,宋江的性格变化是从女人开始,但他若一直下去,可能这性格上也还算是单一,可偏偏受家训的干扰,他又开始变了,这一变就变成了老谋深算,这一变就变得或‘智多星’吴用也在所不及。

先不说宋江以后的事,只从青风寨宋江开始。

宋江从青风寨走出来,原打算要上梁山的,可偏偏父亲诈死把他弄了回来,书中没写宋太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我想能说动宋江的人一定是了不起的,想来可能是太公过多地给他讲了一些尽忠报国的思想,尽忠无非是为帝王服务的思想,说道报国,当时宋朝已是危机四伏,有多少义军好像都立了朝代了,加上宋江本来就是一个有理想的英雄,宋太公这一讲就给他讲出了野心,于是才有以后的‘浔阳楼’上的一首‘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四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临了,还在词下注了明晃晃的‘郓城宋江作’五字,从这首词来看,这便是宋江的又一次性格突变的开始,这次的改变完全是突破了以往的空间,去掉了从前的小家子气,因为他要干大事,干大事就要有谋略,从此他上了梁山并在山上坐上了第二把椅子,也就是说是梁上的第二把手。在梁山泊上,当时对他的理想形成最大阻碍的只托塔天王晁盖一人,为使自己的实力得到巩固,他必须要有一个自己的帮伙,对于当时天王身边的人,他知道这些都不是可靠的,他要另拉人入伙,其实也是想在梁山另树一帜,于是每次下山都是收得一些高强的将官,不但如此,还把当时遇到的江湖中义士劝上山来,把一伙身边的人也都安排进来。比方说柴进,雷横,戴宗,张横,张顺,李逵,武松,鲁智深,孔明,孔亮,张青,孙二娘等等,这差不多都是同他患过难的弟兄,不听他的还能听晁盖的吗?后来一直到三山聚义,到了破高唐州,一直到把呼延灼弄上山来,天王已看出了宋江的阴谋,他知道这个他千方百计请上来的人原就是他的克星杀手,特别是呼延灼的到来,你道怎的?那呼延灼跟别的并不全一样,他是朝纲中亲自点派下来的,宋江不杀呼延灼和别的也不同,等于是给上至皇帝下至高俅一个面子,也是一句暗示,是对朝廷表示并不谋反,只是不满。于是天王站在自己亲设的聚义厅下环视了一翻,终于明白满目之下已没了自己的人了,除了阮氏三雄,除了刘唐,就连吴用也看清了形势,剩下一个入云龙公孙胜却又是一个不识人间烟火的,整天在外边不知道忙些什么?让人不解地还是本身就是一个求仙成道的人,却也贪图财物,下了当年的那套‘生辰钢’,于是天王不能不叹,但又无力于抗衡,眼见得是引狼入室,却又左右无援,只好狠下心肠决定从此落空宋江!好不容易得了个时机亲征曾头市,你道为何要亲征,就是从此要下宋江的兵权。由于心中有气,也不用吴用,只带上林冲,应该说从整体分析讲,身边的兄弟可信的也只有林冲,阮氏三雄,刘唐,就连白胜都用上了,用得也多是旧部兄弟。特别看中林冲一人,这也符合林冲的性格,也决定了林冲从此在山上并不托以重任了。但天王毕竟心有余悸,于是把呼延灼也带在身边,这不是没有考虑的。可是偏偏事不祥心,史文恭的一计长射却成全了宋江。天王名不符实,虽说称之谓天王,可是人间之中哪有天王?

还是在托塔天王晁盖临死的时候最能说明问题,也一下子切中了要害。这也是宋江没能想到的。晁盖说了什么?他说捉得史文恭的将会是今后梁山之主,想想看,梁山能捉史文恭的怎就会是宋江?按说老大不在了,这职位本来就该是老二的!可见晁当时绝望的程度,他是真正为梁山着想的人,于是才定下了这个规则,这分明是让宋江作不得一把?旨意一到首先急的是宋江这无可非议,吴用也急坏了,吴用急个什么?从书中看晁盖当时的‘七星’,只吴用和宋江跟的最紧,为什么会是如此?其实如果仔细斟酌,就会了解吴用的思想了,首选就生辰纲而言,设计和谋划的主要参与者,由于出生低微,久科不中,求得富贵再无门路,但心中的确是还有报负,加之世道艰难,所以才敢于走胆挺险。再看后来他的所举,在招安之先,他说什么?他说既使想要招安,也得先杀杀朝廷的锐气,想法很正确,杀了朝廷锐气也自然是证明了自已的价值,这说明吴用是能够代表宋江思想的人,只是比宋江作得更为智慧。这些都是天王死了以后的话,由于心中有此想法,所以也把宋江当成施展报负的一个依托。

宋江把这一切看在眼里,那时并不是拿不下一个曾头市,也不是擒不得史文恭,只是担心捉史文恭的人不会是他,他要去拿史文恭,那还不是白白送死!应该说在这时,宋江已恨死了晁盖了,但他自有办法,曾头市他不打了,先放了放,他在做什么?在找一个从武功方面能取替林冲的人,于是才想到了大名府上的卢俊义。从卢俊义入伙来看,吴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怜一个响当当的卢员外,竟被人捻算珠一样捏在了手里了,飘扬了一生的富贵就这样葬送于宋江的阴谋之下。后来卢俊义拿得史文恭,但可想而知的是梁山上的兄弟怎能受他的摆布?这布局到头来还不是宋江收场?于是宋江顺理成章地做上了江湖老大的位置。接下来他把聚义厅变了,变成了忠义堂,都是义,但意义却完全不一样了,事实上眼明的人早看出了他已出卖了晁盖。至于以后的事情就更离谱了,可以说宋江是一个了不起的阴谋家,到此,他的性格变化已经完成了。

以后,就是他实现野心的过程了,胜辽帮、平方腊,征田虎,拿王庆,一切都顺理成章,虽然梁山的英雄死了过半,但毕竟还是达到了目的。这时他性格上不但有了野心,而且更变演成私心,正应了那句话,‘一将起,万骨枯!’可善恶终有因果,到头来还是一场黄粱美梦,他一生都没有洗去衣上‘黑社会’的污迹,到头来也是寥儿洼草草地丧生了。(后来吴用也跟随他一起死了,这有些不符实理,暂放一放,先不去说他。)

宋江临死之前,野心知道已经再派不上用场了,但是小人的自私心肠还有待于升华,于是有了李逵陪葬,美其名曰是怕反了李逵,坏了他一世英名。我私下看并不是这样,既便是这样也还是因私心所起,更何况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藏在里边,所谓亏心不敢瞑目,或是怕见天王晁盖也可想而知,因为宋江对一百单八人的迫害是公开的,也是这些人愚义下所认可的,可是晁盖却不同,他最难面对的就是这个威风凛凛的天王,可以说在他的心中,天王始终就是活着的,宋江怕他!于是找了最忠肠的伴仆去阴司和天王对阵去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3-30
最早评价宋江的人,是金圣叹。他对宋江的评价是“下下”,也就是最低。以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外表比较平庸,才能有限。第六十八回中,宋江把自己跟卢俊义做了一番对比,其中说到三点不如卢俊义:第一,宋江身材黑矮,貌拙才疏;员外堂堂一表,凛凛一躯,有贵人之相。第二,宋江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感蒙终兄弟不弃,暂居尊位;员外出身豪杰之子,又无至恶之名,虽有些凶险,累蒙天佑,以免此祸。第三,宋江文不能安邦,武又不能附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员外力敌万人,通今博古,天下谁不望风而降。应该说宋江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宋江也有很多局限,从前对宋江的批判,曾经把问题归结到他的“投降”。这个观点,我不太同意。就政权关系来说,他的行为是一种“投降”。因为他属于农民军的阵营,而皇帝所代表的阵营,是属于贵族地主阶级的。特别是他率领众兄弟攻打方腊,以一个农民军的力量,剿灭另一个农民军的力量,这确实也涉及到阶级立场的问题。但是,就宋江一贯的思想特点来说,他好象并没有把自己作为“农民阶级”,他始终关注“替天行道”,其中的“天”代表着一种“血统”的延续,说得具体一点,他关心的是“国家”而不是“政权”。按说,以他的军事实力,杀到开封“夺了鸟位”是有可能的,但是最终这个“血统”的观念约束着他,使他做出最后的决策。这里的这个“血统”,其实就是他眼中和心中的“国家”。
宋江的局限,其实很昭然。他接受招安,完全是主动的自觉的行为。他的出发点正象他一直念叨的那样,要给众兄弟找一个光明的出路。事实上,他的众兄弟有多少人“稀罕”这样的“光明的出路”呢?林冲吗?柴进吗?卢俊义吗?花荣吗?还有本来就生活在底层的阮氏兄弟、李逵等人吗?可以说,几乎没有人稀罕着这所谓的“光明的出路”,而真正需要这“光明的出路”的人,最典型的只有宋江一个人。可是他的结局怎样呢?从早年的一个押司,到后来的被封为州官,也就那么一回事儿,还不如他做梁山头领的地位高。而作为一个押司出身的宋江来说,从押司到州官,也许已经就是一个“光明的出路”啦。按说,宋江很心安理得啦。
宋江的感受,暂且不评。就说宋江为了这个所谓的“光明的出路”,究竟付出了多大的代价。108将损失大半,害死了这么多的自家弟兄,这是其一;剿灭了阶级兄弟,偏离了作为“阶级”的感情,这是其二。也许还有其三、其四。从综合绩效来看,宋江的行为是得不偿失的亏本行为。也许,他这样做,维护了他内心深处的“国家”和“血统”,但是这样的一种信念,是不是纯粹的高尚,或是纯粹的自私,在那个特定的故事中,还真的值得讨论。
第2个回答  2008-03-30
宋江虚伪,他撇不下仁者的面子,才勉强娶阎做妾的,而风骚的阎起初以为吊了个凯子,后来发现宋江根本就不搞她,所以跟一个拉二胡的小白脸偷情........被宋江发现了,宋江居然没杀了她........真能忍,后来阎发生了晁天王的密信,并威胁宋忍哥,终于宋忍哥的小宇宙爆发了.... 他妈的作者真太有才了,写的太精彩了.几乎用了所有的小说手法,没有一点毛病. 还有很多例子,你自己把书多看看,他最大的缺点就是虚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