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想法不一样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1.形容两个人想法是不一样的

1、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dào bù tóng bù xiang(第一声) wéi móu,意思是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出自孔子《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2、莫衷一是

莫衷一是,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mò zhōng yī shì,意思是指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也多用于形容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一。

扩展资料

道不同不相为谋典故—《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欲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如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两 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 。

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再也不以华歆为友 。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道不同不相为谋

2.不同思想感情的诗句

描写勤俭节约的: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元)白朴《阳春雨·题情》

描写军旅生活的: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唐)岑参《逢入京使》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明)戚继光《马上作》

描写离别思念的: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描写愁恨悲欢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唐)李煜《虞美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唐)白居易《琵琶行》

描写思乡心切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描写亲人朋友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唐)孟郊《游子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琵琶行》

描写忧国忧民的: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国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描写述志抒怀的:

路遥遥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描写珍惜时间的: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唐)李涉《岳阳别张祜》

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杜秋娘《金缕衣》

少年易老学难成,日月如梭趱少年。——(元)高明《琵琶记》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明)罗

3.形容很多人的想法不一样的成语

1、【成语】: 各抒己见

【拼音】: gè shū jǐ jiàn

【解释】: 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出处】: 唐·李翱《李文权文集·陵庙日时朔祭议》:“先儒穿凿,各伸己见,皆托古圣贤之名以信其语,故其所记各不同也。”

2、【成语】: 各执一词

【拼音】: gè zhí yī cí

【解释】: 执:坚持。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九:“两下各执一词,难以定招。”

3、【成语】: 莫衷一是

【拼音】: mò zhōng yī shì

【解释】: 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诸将或言固守待援,或言决一死战,或言到临安求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4、【成语】: 众说纷纭

【拼音】: zhòng shuō fēn yún

【解释】: 纷纭:多而杂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出处】: 元·戴表元《剡源集·跋濂溪二程谥议》:“然当纯公既没,众说纷纭,卒能坚忍植立。”

5、【成语】: 七嘴八舌

【拼音】: qī zuǐ bā shé

【解释】: 形容人多口杂。

【出处】: 明·名教中人《好俅传》第五回:“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然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地乱嚷。”

4.描写思想感情相类似的古诗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萧子显

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望采纳!

5.形容“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用什么成语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zhì zhě jiàn zhì ,rén zhě jiàn rén】

释义: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2、众口难调 【zhòng kǒu nán tiáo】

释义: 众人的口味很难调配恰当。比喻难以让所有的人都满意。调:调理;调配。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羊羹虽美;众口难调。”

3、各执一词【gè zhí yī cí】

【释义】:执:坚持。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九:“两下各执一词,难以定招。”

4、各执己见[ gè zhí jǐ jiàn ] 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乙》:“凡中书有军国政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5、各执所见[gè zhí suǒ jiàn]执:坚持。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造句:

一、我们看事情要全面分析,不能盲人摸象各执一词。

二、如果大家都各执一词,那就形不成一个统一意见。

三、在讨论会上,代表们各执一词,意见很不一致。

四、辩论会上,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五、我们具都各执一词,虽然我站在毫无利己的立场上大声地给她们指点荒谬的地方,后来她们终于恍然大悟,我看到我的话收到了效果,也就不再疾言厉色的大声呵斥了。

六、几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6.形容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用什么成语

各有千秋、见仁见智、各执一词、众说纷纭、百家争鸣

一、各有千秋 [ gè yǒu qiān qiū ]

【解释】: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出自】:茅盾《〈诗论〉管窥》:中国抒情诗与叙事诗一向同样地发展,各有千秋的呵。

二、见仁见智 [ jiàn rén jiàn zhì ]

【解释】: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自】:高阳《清宫外史》上:见仁见智,议论纷纭,却无非背后论人是非,在兆奎面前都有忌讳。

三、各执一词 [ gè zhí yī cí ]

【解释】:执:坚持。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九:“两下各执一词,难以定招。”

【翻译】:两人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定不下来。

四、众说纷纭 [ zhòng shuō fēn yún ]

【解释】: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君无二心,妾岂不知?但众口纷纭,恐不免秋扇之捐。”

【翻译】:君主没有二心,我怎么会不知道?但众人议论纷纷,恐怕免不了秋天的扇子的损失。

五、百家争鸣 [ bǎi jiā zhēng míng ]

【解释】: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出自】: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自春秋末年以来,中国的思想得到一个极大的开放,呈现出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