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释义】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出自】唐·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

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晴:与“情”谐音。《全唐诗》:也写作“情”。

赏析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09
  出自唐 刘禹锡《竹枝词》
字面意思是说天气现象,同一个城市,东边晴西边雨,不能说晴也不能说雨。
晴通情,暗指对对方感情的不确定的感觉,看似没有意思,却又似乎有意思。

这跟“春蚕到死丝方今”里丝通思,有异曲同工之秒。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写出了一位给歌声逗引得心情起伏不定的姑娘。接下去就是两句妙喻:“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这两句诗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和传诵。因为它语带双关地用“晴”来暗喻“情”,抓住的是眼前景物,暗射的又是此时此际人物的思想感情 ;而两种不相关的事物通过谐声统一在一起,如此贴切自然,又使人感到有意外的喜悦。这样的谐声借喻,早在南朝民歌中出现,它不是只能在纸上舞文弄墨的人所能想象,而是只有善于通过歌唱来抒情表意的饿劳动人民才能够有的巧思。
  劳动人民在诗歌中运用双关语,都是含蓄而不晦涩的。用“莲”喻“怜”,用“迟”喻“池”,用“晴”喻“情”……都是如此。正因为有含蓄的美,所以象这首诗的女子就不象那些戴着道学的假面具的大人先生那样,绕了几个圈子也还闪闪缩缩的半吞半吐,说不出半句心里的话;但也不是赤裸裸的叫喊,使人觉得唐突。而是含蓄地用双关的语言,巧妙地道出了自己这时候的心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2-09
原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引申义:因为“晴”与“情”,“道是无晴却有晴”可以表示“你说这个人无情吧,却也有情”这个含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12-09
1、字面意思是说天气现象,同一个城市,东边晴西边雨,不能说晴也不能说雨.
晴通情,暗指对对方感情的不确定的感觉,看似没有意思,却又似乎有意思.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2、原文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翻译
正是一场太阳雨后,两岸杨柳摇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涨,平静如镜.少女心情抑郁地漫步在岸边,忽然,一阵悠扬的歌声从江上随风飘来,仔细一听,原来是久无音讯的情郎思恋自己的情歌.东边阳光灿烂西边雨绵绵,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
第4个回答  2015-12-09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情”.”晴”与”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是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是对她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着重的是”有”.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的天气,又把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