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浮雕属于接近什么表现手法

中国的传统浮雕属于接近什么表现手法

一、中国的传统浮雕属于接近圆雕的表现手法。圆雕作品又称立体雕,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圆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
二、中国传统浮雕主要有神龛式、高浮雕、浅浮雕、线刻、镂空式等几种形式。
1、我国古代的石窟雕塑可归结为神龛式雕塑,根据造型手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写实性、装饰性和抽象性;
2、薄浮雕以线为主,以面为辅,线面结合。深2~5毫米。薄而有立体感,以疏衬密,刀法洗练;
3、阴雕通常在箱、橱、床、柜的板面雕刻。不用画稿,以刀代笔,意在笔先,以明快的刀法雕刻阴纹图案;
4、高浮雕是指压缩小,起伏大,接近圆雕,甚至半圆雕的一种形式,这种浮雕明暗对比强烈,视觉效果突出;
5、浅浮雕压缩大,起伏小,它既保持了一种建筑式的平面性,又具有一定的体量感和起伏感;
6、线刻是绘画与雕塑的结合,它靠光影产生,以光代笔,甚至有一些微妙的起伏,给人一种淡雅含蓄的感觉;
7、镂空雕是把所谓的浮雕的底板去掉,从而产生一种变化多端的负空间,并使负空间与正空间的轮廓线有一种相互转换的节奏。这种手法过去常用于门窗栏杆家具上,有的可供两面观赏。

三、原因
圆雕的特征是完全立体的,观众可从四面八方去欣赏它。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内的杜甫圆雕,从正面看到的是昂首挺胸、咬紧牙关、怒视敌人、威武不屈的形象。在侧面,观众只能看到紧握拳头的右手和左手,通过手势表现出刘胡兰内心愤怒的情绪,以及恨不得砸烂旧世界,把敌人一扫而光的气概。背面较简单,只能看到因风吹飘动而交织着的头发和衣纹。就这样,观众可以从各个角度看到雕塑的各个侧面,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整体感。
所以说,中国的传统浮雕属于接近圆雕的表现手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试图对浮雕的样式进行分类,可以说是很困难的。在古今中外的漫漫艺术长河中,浮雕的
样式早已呈现出纷繁多样的面貌,而且随着时代的演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审美能力的不
断提高,浮雕的内涵和外延更趋宽泛。从浮雕的从属性、空间性及实用性几个方面,对它的表
现样式,作一粗略的划分和梳理。

1
、建筑装饰浮雕

建筑装饰浮雕是指依附于建筑,为配合、适应并装饰建筑表面空间而存在的浮雕形式。根
据建筑物的功用性及装饰角度和装饰部位不同而又可划分为纪念性、主题性和装饰性三种浮雕
类型。

(1)浮雕的创作要适应建筑的需要,同时也应充分展现自己的独特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纪念性和主题性浮雕多遵循叙事性构图的原则,并含有指示象征意味。它适应着纪念性建筑深
远意义的表达,具有延展建筑精神的作用。它为表达人们某种向往、崇敬、膜拜的情感,以及
记录重大事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其形式也由古至今,不断被使用和发展。

在雕塑史上,纪念性浮雕在人类进入奴隶制社会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它常被用在为死后
希望得到永生而建造的陵墓中,更被广泛地应用于为祭拜祖先、神灵而建造的庙宇以及为庆祝
胜利或举行盛典而建造的纪念碑、纪功柱和其他纪念性建筑上。如古希腊的雅典卫城,罗马、
巴黎的凯旋门及纪功柱;还有埃及、亚述神庙前的石门、石柱、方尖碑;还有古代中国龙门、
云岗等的石窟造像,以及随处可见的牌坊、华表。值得一提的是,人类古代文明的这些纪念物,
往往将建筑、雕塑、浮雕和绘画综合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进入
20
世纪以来,
由于受到现代思潮的影响,
传统的纪念性浮雕的面貌有了极大的丰富和
改观,但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里尤其要提到的是,那些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为题材
和反映人民社会生活为主题的大型纪念性、主题性浮雕,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震撼力而为世人
注目。例如,前苏联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英雄纪念碑》和《胜利纪念碑》等纪念碑综合体,
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另外,在东欧许多国家和中国,由于相当一段时间内积极提倡以爱国
主义精神教育青年一代,鼓舞号召人民奋发图强、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艺术创作成为表现和
宣传这些内容的重要手段,因此纪念性、主题性浮雕艺术便有了丰厚肥沃的土壤。浮雕所具有
的叙事性功能的优越性被充分地展示了出来,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不断创新发展。诸如波兰、捷
克、罗马尼亚等国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纪念性浮雕等。
1958
年在天安门广
场落成的
《人民英雄纪念碑》

其上的汉白玉浮雕即讴歌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解
放的奋斗牺牲和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雕塑的经典之作。

1999
年,
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全体教员共同参与、
创作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群雕》

立足于现实主义创作方向,在研究古今中外纪念性雕塑形式的基础上,从本土艺术传统中特别
是传统木刻浮雕中,
借鉴到能有效解决群雕造型关键点的散点布局结构和压缩叠加的构形方法,
以巨大的时空转换和自由性情景性描述的兼容,满足了群雕大跨度、大容量的叙事要求。该系
列作品在表现手法上,充分发挥高浮雕、浅浮雕等不同语言的塑造优势,显得生动而活泼;还
通过盘旋流转的造型布局,造成既无主次面之分而又连续不断地有机整体感,让观者在环顾中
感到无穷的兴味和深远的空间效果。抗战组塑的突出成就,在于打破了西方化的纪念碑浮雕模
式,在借鉴吸收中国传统表现技法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当代纪念性浮雕创作的新领域、新纪
元。


2
)作为对建筑妆点美化的装饰性浮雕来说,同样更多地依附于建筑主体并因此而存在。
装饰性浮雕,一般总是雕刻在某座建筑物的部件或局部的表面,例如门框、窗边、梁柱、墙面、
转角等或其它建筑物的表面。巴特农神殿的三角客墙和长浮雕饰带;巴黎凯旋门的浮雕和法国
阿尔弗雷德、穰尼埃设计的巴黎现代艺术馆浮雕,都是这方面的成功范例。装饰性浮雕与主题
性和纪念性浮雕的区别,主要在题材的处理和意境的表现上。装饰性浮雕一般不重情节描述和
叙事性,也不着意于表现重大主题,而更多地是追求抒情性和赏心悦目的形式感,内容形式和
装饰部位也相对地自由和活泼。它更强调对装饰对象的依附和烘托,更强调空间形态上的适应
性功能,
以及对平衡、
对称、
条理、
反复等形式美的规律和装饰艺术语言的运用。
20
世纪以来,

装饰浮雕的风格经历了从简约、抽象到多元繁荣的变化过程,被广泛地运用于城市建筑空间,
起到了装饰建筑、美化环境的作用。

2
、架上表现性浮雕

架上表现性浮雕是指依赖于建筑而存在,更注重雕塑家个人情感与观念表达的一种浮雕类
型,它可作为架上陈列也可独立置放在特定环境中,在空间表现上独立性较强,题材表现也非
常广泛,是一种较自由的表现形式。

随着艺术家对雕塑空间探索的不断拓展,浮雕这种形式已不再完全作为建筑装饰附属物而
存在,而是开始以一种独立的形式展现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传达着更具独立意义的精神内
涵。罗丹的作品是架上的,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艺术家,他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均衡方式的纪
念性浮雕的实体和空间概念,
预示和启发了现代浮雕对新的空间概念的认识,
其意义是深远的。
对雕塑空间的重新认识,形成了
20
世纪以来

浮雕艺术的多元、多种形式并存的态势。浮雕在和圆雕的手法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
适应、相互影响中发展。实际上在中国汉代的霍去病墓石刻群像中,已经出现过类似形式。布
朗库西的《吻》在技法上就是以浮雕的表现技法赋予了雕塑强大的生命力的表现。浮雕的意义
已不再仅仅通过纯浮雕形式而体现。

真正具有独立意义的浮雕更多地存在于个别雕塑家的作品当中,浮雕作为独立的雕塑形式
发表使浮雕更能展示其自身的存在价值。
立体主义的一批雕塑家如杜桑
·
维龙利普希茨、
亨利
·

伦斯等等都创作了大量的架上表现性浮雕。
利普希茨的作品把立体主义绘画的原则运用于雕塑,
从比较单纯的几何形体出发,分割并穿插成人形。他尝试着实与虚的颠倒,探索着形体与空间
的互相渗透,
显示出一种复杂的情绪和个性。
劳伦斯的作品受毕加索的影响完成了一系列陶土、
青铜、木材与石材的浮雕,其特点是将美丽清雅的色彩融合进低浮雕。色彩对于劳伦斯具有特
殊的意义,尽管许多立体主义雕塑家都探索过色彩,就像立体主义画家追求浮雕和拼贴效果一
样。劳伦斯认为色彩对于雕塑的功能,在于消除雕塑上光的变化,使雕塑具有它自身的光泽。

马蒂斯的作品《背
·

5
号》就象在他的野兽派绘画中一样,统帅其雕塑的是所谓

阿拉伯


,即一种线条的观念和装饰的观念。
4




的作品反映了马蒂斯在不同时期的艺术倾向和
心态的转变,所追求的是平衡、纯洁和宁静境界。


·
阿尔普和本
·
尼克松的浮雕都属于抽象形态,
都被一种坚固形体的限制所支撑,
却基于不
同的前提。前者是

自由浪漫

的,后者是

古典持重

的。尼可松的《彩绘浮雕》是在蒙德里安
的传统中完成的几何抽象;而让
·
阿尔普的

自由形式

则来自于达达派的艺术信条。阿尔普一直
采用新奇的手法创作,并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创作抽象的浅浮雕、抽象拼贴画、着色木质浮雕,
创造了一种简单而富有韵味的、具有隐喻和象征性的优美而单纯的形式。

奈薇尔逊的集合艺术风格是独树一帜的。在《天国大教堂》中,他把现成的物体和各种形
体的箱子以格状分割排列,组织并堆积成一堵大规模的

浮雕墙

,构成一个抽象图案般的整体
效果。旧木作的精细雕琢给作品增加了一种罗可可式的优雅,仿佛是对过去时代的辉煌文明的
重新发掘和缅怀。

同样风格的雕塑家还有法国的阿曼,他创作的作品《长期停放》

是一个嵌进了
60
多辆汽
车的方体水泥柱。作者没有肢解和破坏对象,而是把完整的旧汽车等物品集合起来,构成一件
独立的浮雕作品。

波普艺术家西格尔,创作了为数不少的浮雕作品,他表现的对象是人体,但他采用的手法
是直接从活人身上翻制,材料是石膏,道具通常是现成品。他有意保留下翻制的痕迹以及石膏
的质感和颜色。以期既打破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又保持作品与现实的距离。他把雕塑当成一种
整体环境来考虑,不仅建立起了一种具有波普艺术内容的独特雕塑风格,而且积极地推动波普
艺术向环境艺术深入。

现代艺术的发展,促使艺术形式日趋繁荣和丰富。相对独立的浮雕语言和形态的形成,为
架上表现性浮雕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
、功用审美性浮雕

功用审美浮雕是适应、并装饰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一种雕塑形式,它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

重功能,它通常适应大众审美心理,适合工业和手工业生产,是物质生产与精神表述的综合产
物。一般情况下它完全依附于载体,是一种在有规定和有限的空间内进行的艺术创造,但同样
也可以表达艺术家个人的审美创造。它是古往今来一直倍受钟爱和重视的浮雕表现样式。

实际上,功用性浮雕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最早的艺术大概都与实用性
有关。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民族、不同时期都有大量的功用性装饰浮雕出现。公元前
6
千~
2
千年,这种装饰形式就大量出现在不同造型的陶器表面,在实用器皿的外表和局部,以浮雕的
形式表现人物、动物和几何形纹饰。商周时代青铜器的装饰,使浮雕的表现技法在实用审美领
域推到了高峰,也使浮雕装饰手段成为各时期青铜器的典型特征。公元前
4
世纪出产于多瑙河
流域的
《包雷斯银杯》

展示了浮雕手段与锻造技术的独特魅力。
埃特鲁里亚时期的赤陶
《骑士》

以浮雕的几何化造形图案装饰,构成了一个富于装饰性的整体,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和展现了审
美和实用功能的结合。

同样的例子在实用器物方面是数不胜数的。在各国的徽章、硬币、纪念币的设计制作中,
浮雕形式显示出它独一无二的作用和意义。这类作品虽尺度不大,空间有限,但题材、内容和
形式的表现均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我们通过一些章牌雕塑即可感受到其精致和完美的程度。这
类浮雕多考究处理手法,做工精细,铸造精良,具有很好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一些现代艺
术家从这种形式中得到灵感并大大拓展了其表现空间,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浮雕在实用功能上的
表现潜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随时代发展而发展,随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的,实用审美性
浮雕也是如此,它肯定会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而得到更大的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4-17
中国的传统浮雕属于接近圆雕的表现手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