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企业的存货管理

如题所述

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方式:
1、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使账、物、卡三相符。(卡是指物料购买卡,领用卡、存货卡)
2、采用ABC控制法,降低存货库存量,加速资金周转。
3、加强存货采购管理,合理运作采购资金,控制采购成本。
4、充分利用ERP等先进的管理模式,实现存货资金信息化管理。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0-1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03
 为了降低企业的存货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加强存货的管理和控制。
  (一)完善存货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存货的日常控制方法应采用存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指标制定部门应参照历史数据,结合本期实际情况,分解存货资金指标给企业各有关部门进行管理。各部门分管的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到所属各级单位和个人,实行存货的分级管理。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从广义来讲,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相关的内部控制应当实现以下目的: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所有有效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保证对资产的记录和处理均经过授权,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秩序、高效率地进行。存货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内部控制中的应用控制,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贯彻经营方针和决策,维护流动资产安全与完整,保证财务收支合法性、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一种内部自我协调、制约和监督的控制系统。

  健全、有效、合理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应结合企业的自身条件、单位规模、组织结构、业务性质等。一个好的内部控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即在每个需要控制的地方都建立了控制环节,控制都划分清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即各控制点的设置都是合理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即所有控制目标均已达到,没有过多或不必要的控制点。

  1.建立岗位责任制控制

  首先,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如采购、验收与付款;保管与清查;销售与收款;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等。其次,授权批准控制,明确审批人对存货业务授权批准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的权限责任,不得越权审批;明确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对于超越权限的业务有权拒绝办理,并向上级报告;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人员办理存货业务。再次,制定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

  2.加强采购、验收与入库的控制

  材料采购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加强其内部控制与管理的必要性。一是采购部门要按程序进行招投标采购,通过对3家以上供应商比价、议价方式确定材料供货渠道,签订采购合同,外购存货应符合内部《采购与付款》的有关规定。二是抵顶债务及其他原因入库的存货应有有关部门、人员的审批,其价值与质量状况应符合双方协议。三是严格验收制度,重点是对取得存货的品种、数量、规格、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设置存货明细账,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四是验收环节必须建立验收与入库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物资保管部门、材料分析检验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各岗位的工作,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3.加强仓储与保管控制

  一是根据销售计划、生产采购资金筹措等制订仓储计划,合理确定库存存量的结构和数量。二是加强日常管理,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存货。三是建立库存存货分类管理制度,对企业全部存货以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耗用量大小和订购难度等为标准,划分出ABC类,分别管理;对贵重物品、生产用关键备件、精密仪器、危险品等重要存货采取特别控制措施。四是建立健全存货的防火、防潮、防盗和防霉变措施。五是建立清查盘点制度,如有盘亏和盘盈,应分清责任,报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4.加强领用、处置与消耗控制

  一是建立领用审批制度。二是处置时应明确范围、标准、审批权限和责任。三是存货取得、验收、保管、领用发出、处置各环节凭证资料需妥善保管。四是加强物资消耗管理。材料消耗定额是指针对一定条件所规定的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合理消耗材料的标准数量。先进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是考虑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和管理经验等因素制定的,因而它的执行不仅能降低材料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而且能够推动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健全材料消耗定额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对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定额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兑现。

  5.强化存货预算管理,压缩库存储备

  实施存货管理,预算管理是关键。材料预算管理主要包括:年度预算、月(季)度材料采购预算、超库存储备预算。年度预算根据年度销售规模等情况编制,上报决策层审批,同意后及时对年度预算进行分解。月(季)材料采购预算由采购部门根据各单位项目需求及对外签订的销售合同,结合单位现有的材料库存情况,拟订月(季)度材料采购预算。超库存储备预算即临时采购预算,主要是针对市场预测,对价格可能上涨的大宗材料进行临时材料储备。对临时采购预算需慎重决策,必须在对市场变化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以免因超储备而影响资金周转。

  6.加强存货回收复用控制

  积极推进材料回收复用。在某些生产中所消耗的材料并不构成产品实体,并且很多材料并不是在生产中一次消耗掉,因此还存在部分材料可以回收复用。如果企业材料消耗管理得好就可以做到多次重复利用。推进材料的回收复用主要是广泛开展综合利用、节约代用、回收复用、修旧利废等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回收复用和修旧利废。

  7.监督与检查

  一是定期检查存货业务的相关岗位和人员的设置情况。二是定期检查存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三是定期检查存货收发、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四是定期检查存货处置制度的执行情况。五是定期检查存货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存货信息化管理系统

  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建立适用的存货管理系统,以便可以实时、动态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提高存货运营效率。按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对存货的核算应及时、准确和完整。

  总之,企业通过加强存货管理,可以达到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目标,有效地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正常进行,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要生存并求得长足发展,就必须苦练内功,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9-25
你好,我是清华大学招生办的何老师,你可以留个电话或邮箱给我,我把工商管理总裁班的课程资料发给你,你可以详细了解一下。私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