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天文学的赤道坐标系有什么特点和意义?

如题所述

我国古代天文学的赤道坐标系,是用于对整个天地的划分,赤经、赤纬是不变的,依据天极、赤道划分的南北东西也是固定的。

赤道坐标系以天极为中心来划分东南西北4个方位,是将整圈赤道等分为4等;以天顶为中心来划分东南西北4个方位,划分的是以观测者为中心的东南西北4个方位。比如殷商时主要活动地域是河南一带,如果以被古人视为“地中”的阳城为中心来划分方位,划分的就是中华大地的东西南北中。

依据赤道坐标系的十二辰而制订的“十二支”历法为例,如果将“十二支”认作“地平十二支”,就会在地平坐标系内探询十二支的空间取向。比如以阳城为中心来划分12个方位,在中华大地的东、西、南、北、中地域探询十二支的时空依据。

中华大地的东、西、南、北、中是无法圆出360度的,只有赤道坐标系所界定的整个天地的十二时辰才是十二支的真正归宿。

现今天文学中以英国格林尼治本初子午线为基准的一天24小时划分,与我国古代历法的一天十二时辰直接对应;现代天文学的赤道大圆360度与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二十八宿如出一辙。现代南北两个半球的划分是依据赤道一分为二。

这些都体现出现代天文学是对我国古代天文学赤道坐标系的承传,并证实了我国古代赤道坐标系是用于对整个天地的划分。

我国古代独特的赤道坐标系统的实在性和科学性,蕴涵着古代先哲们对时间、空间与物质世界科学认知的思想精华,对认识宇宙具有重大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