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写郊外的墓窑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艾青的《春》,是一篇激励人心的好作品:

春

春天了
龙华的桃花开了
在那些夜间开了
在那些血点斑斑的夜间
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
那些夜是刮着风的
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
而这古老的土地呀
随时都像一只饥饿的野兽
舐吮年轻人的血液
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
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
经过了冰雪的季节
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
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
在神话般的夜里
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
爆开了无数的蓓蕾
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
人问:春从何处来?
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这首诗妙处多多。诗文开篇点题——“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作者要写春,主要是写“龙华的挑花”。接下来就自然的导出挑花开放的具体时间,是在“血点斑斑夜间”,是在“没有星光”“刮着风的”“听着寡妇的咽泣”的夜间。诠释了黑夜,文笔突然回转,作者把龙华“这片古老的土地”喻为“饥饿的野兽”,这个比喻形象有力,既突出了龙华对春的渴盼之切,又暗示了龙华潜藏的强悍之盛,这只野兽它要舔舐血液——“年轻人的”“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诗文至此,做好了铺垫,就顺理成章的进入了真正的主旨,龙华“这片古老的土地”是因为舐吮了年轻人的热血,才得以”经过了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才得以”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这里提到的斑斑血迹,既明指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又暗喻芬芳满目的桃花,这些桃花和蓓蕾带来的理想结果——“江南处处是春了”,但是“春从何处来?”——“来自郊外的墓窟”,末两句其实凝结了作者深切的感悟,极具精神震撼力。
一个时代当然有一个时代的诗歌。作为现实主义大师,拥有“太阳与火把的歌手”的美誉的艾青,他的诗歌艺术就在于立足于现实而高于社会,起于现实而终于理智,他的作品大多都篆刻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像《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火把》等等,这首《春》也不例外。在诗中,龙华烈士的鲜血被喻为报春的桃花,比喻妥帖巧妙且震撼人心——龙华的春天,其实就是烈士的春天,其实就是龙华的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春天,这样的春的代价是惨重的,这样的春天也是悲壮而刻骨铭心的;接着,他又用“无数的蓓蕾”暗喻烈士用鲜血培育出来的一代革命新人,用江南处处是春来明指革命事业的光明前程,指出革命事业在“经过悠长的”“无限困乏的期待”,三个“经过”摆在一起,读起来有很好的层次感……对于这些,就不多说了。
当然,一首好诗,有作者的创作智慧,也有读者的阅读智慧,艾青老前辈早已把《春》创作完整,至于能读出什么味,读出什么感受和智慧,就全在于我们这些大大小小的读者了。
参考资料:http://vip.rongshuxia.com/rss/bbs_viewart.rs?bid=108721&aid=243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25
艾青的诗《郊外的墓窟》描述了烈士的鲜血染红了郊外的桃花,把寒冷的墓窟变为了春暖花开的季节。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桃花象征着烈士的鲜血,春天的到来则象征着社会光明温暖的春天。艾青作为一个革命者,有过被捕的经历,在租界里坐过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牢房,但同样有着坚定的信念。
第2个回答  2020-03-17
墓穴;坟墓。 艾青 《春》诗:“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第3个回答  2020-03-22
师说郊外的这个目的,而是有个光疗在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