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古代文人什么样的爱情观?

古代文人什么样的爱情观?

《聊斋志异》表达了蒲松龄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又揭露了人间的丑恶现象,讽刺了某些人不如畜生的奇特现象。而《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体现出了古代文人什么样的爱情观?我认为是自由。

描写了很多爱情都是自由恋爱,自主自择,没有羁绊。比如《樱宁》,王子服出游偶遇樱宁,对她一见钟情,然后接到家里成婚了。虽然后来知道她是狐女,但是也很幸福。比如《聂小倩》,一个女鬼也是跟男主人公宁采臣不期而遇,相爱,在一起。比如《阿宝》,也是孙子楚自己找的阿宝,生生死死的,结局也很好。没有父母之命、没有媒妁之言,都是自由恋爱,爱了就在一起,简单、直接。

现在社会也没有达到这种爱情自由的程度,大家还会考虑结婚之前,要了解对方,经济条件、家世背景、做什么工作、有没有什么不良嗜好,而把这种一见钟情,就不顾后果的砸下去,视为疯狂的举动。因为大家都认为现实生活里没有这种奇迹,也没有这种轻易白得来的便宜。

爱的真、爱的痴、人性真实、正直就有人来爱,就能得到好的结局,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大家都习惯于门当户对、权衡利弊,为未来打算。因为现实里有太多的不安全感,虽然世事无常,没有什么能够保障,但是大家依然锲而不舍的追求保障,追求长远利益。尤其是在婚姻里,这种功利思想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即便是自由恋爱,大家也强调的是满足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去诚恳的付出,因为现代人太精明也太聪明,大家都能意识到这种付出的风险,因而患得患失,生怕自己会吃亏,什么也捞不着,让别人得了便宜,被当作傻瓜一样耍了,这都是难以忍受的。所以为防患于未然,所有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把心抓得紧紧的,时刻计算着得失,显示着自己的精明。希望别人说:那个人可不好对付。在爱情里,也满心希望得到对方认可的是精明和聪明,鲜少有人希望对方认可自己的是单纯质朴。

而在《聊斋志异》里,提倡的恰恰是朴拙、付出、真实和诚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30

都说《聊斋志异》鬼话连篇却道尽人生。这部书中的爱情故事,其实也是当时社会的现实写照。从《聊斋志异》的几篇故事当中,我们看看当时文人的爱情观。

夫为妻纲

《聊斋志异》里的书生所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往往并不那么完美,他们胆小怕事,而且还花心好色,不负责任。但这样的男人往往会得到修炼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鬼狐仙怪的喜爱,不仅喜爱,而且以身相许。不仅以身相许,而且还不计较名分。这是多少代男人的梦想。

书生,才是《聊斋志异》当中最大的赢家。很多故事里的书生,不仅收获金钱、治好了疾病,还娶到了如花美眷,而且还可以同时享受齐人之福。他们的生活妻妾和谐,想考状元的金榜题名,求名利的升官发财。这是蒲松龄的臆想,也是古代文人的愿望。

女人就应该“懂事”

在聊斋志异的部分故事当中,宣扬的是“女人就该懂事”。这些鬼狐仙怪没有任何名分,她们也不求任何名分,只是为了和男主人公一场艳遇,陪一段时间,然后就离开了。还有一些异类女子,她们虽然嫁给了人类,但是因为不能生孩子,所以,也会主动离开,得以让男主人公另娶他人,绵延子嗣。这当然是男人最原始的想法,即有了艳遇,还不用负责任。

当然,对负心人的惩戒也毫不手软

如果说,是异类女子很“懂事”的自行离开,那么没问题。可是,如果是男子在得到了异类女子的帮助之后却变了心,那对不起,“拿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比如《毛狐》、《武孝廉》、《丑狐》等故事,书生在异类女子的帮助下,渐渐生活越来越好,有的开始嫌弃她们,有的甚至想杀掉她们(《武孝廉》中的故事),异类女子则惩戒起来毫不手软,她们拿回了原本赠与的那些,一切又恢复了原样。穷的依旧穷,病的不到半年就一命呜呼了。这也彰显了作者善恶终有报的思想。

第2个回答  2020-03-30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脍炙人口,其中所体现出的观念也是有口皆碑。从这些爱情故事我能理解出古代文人的爱情观,我认为是信任。有信任的,就在一起幸福,没有信任,就散伙。比如《葛巾》,葛巾是花神,常大用因为爱花跟她有缘在一起,但是因为不信任,最后以散伙了事,蒲松龄在最后说:怀之专一,鬼神可通,偏反者亦不可谓无情也。少府寂寞,以花当夫人,况真能解语,何必力穷其原哉?惜常生之未达也!比如《香玉》,香玉是花神,黄生与香玉两情相悦,知道她是花神以后,仍然痴心不改,最后一起生,一起死。比如《连城》,连城与乔生虽然历经阻隔,但是始终彼此坚信,最终经历生死,在一起幸福。

只有信任,方得始终。不管是人也好、鬼也好、狐狸也好、花仙也好,相互之间都要信任才能有好结果,不管是什么人,什么出身,欺骗也好,都要相信爱是真实的,在这个前提下,一切都能原谅,试问当今,几人能做到?

大家都不想被欺骗,都怕到手的不是真感情,有一点儿风吹草动,立即觉得他(她)不是真心爱我,我凭什么真心爱他(她)?久而久之,又不愿意交心,以为自己是明眼人,不用说,一看就明白。别别扭扭,渐行渐远,感情也淡了,想的也多了,不好的更不好,好的也不好了,于是分手成了必然。

《聊斋志异》提倡的就是这种对爱的信任,无条件的信任,而不是功利性的得失。只要爱是真实的,就要给予充分的信任,怎么才是真实的,要相信自己的直觉,明显不爱,那不说了,没必要在一起,对爱产生了怀疑,就是淡漠的开始,爱就失去了它淳厚的味道,这种爱就如鸡肋,可有可无不如无。但是现实里往往还要顾及家庭的稳定性,社会义务等等,不可能做的这么绝决。在爱里的人,往往很敏锐,爱与不爱都能感受得到。

第3个回答  2020-04-04

借着聊斋中人物的背景、身份、种族等等,来表现了对自由恋爱的渴望。不过最重要的是抨击封建社会制度,这是当时文人一贯爱做的事情。

第4个回答  2020-04-01
古代文人渴望那种自由恋爱,不被世俗所羁绊的爱情。
当时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爱情,蒲松龄表达的就是要冲破这样的封建思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