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人诣谢公)求翻译

如题所述

一、译文:僧人支道林去见谢安,谢安那时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经不起劳累。他和林公谈论玄理,以至于互相辩驳,毫不相让。东阳的母亲王夫人在隔壁听他们辩论,两次让人叫东阳回去,但谢安却留住不放。

于是王夫人亲自出来,说道:“ 我年轻时家门就遭不幸,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随即哭着把儿子抱回去了。谢公对同座的人说:“ 家嫂言辞情义都很感人,实在值得称颂,恨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

二、原文:选自《世说新语》作者:南朝宋人刘义庆

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扩展资料

一、故事背景

因为当时谢家都以儿童接客,谢公多次阻止王夫人接儿是为了让谢朗与客交谈玄理,王夫人接儿以归并非表现其母爱,谢公也并非赞颂,而是无奈,有气恼。

二、人物简介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从弟。

谢安少以清谈知名,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道人诣谢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谢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4

译文:僧人支道林去见谢安,那时谢朗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经不起劳累。他和林公谈论玄理,以至于互相辩驳,毫不相让。东阳的母亲王夫人在隔壁听他们辩论,两次让人叫东阳回去,但谢安却留住不放。

于是王夫人亲自出来,说道:“ 我年轻时家门就遭不幸,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随即哭着把儿子抱回去了。谢公对同座的人说:“ 家嫂言辞情义都很感人,实在值得称颂,恨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

出处: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原文: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林道人诣谢公》又名《恨不使朝士见》,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刘义庆《世说》的编纂时间大约在公元439年至440年刘义庆任江州刺史期间,这两年间有两件事情值得注意。一是元嘉十六年刘义庆在担任江州刺史时招揽了许多文人,二是元嘉十七年刘义庆调任南兖州刺史,前来接任他江州刺史职位的正是遭到贬斥,被解除司徒录尚书事要职的刘义康。

兄弟二人在江州见面后的悲恸情绪受到文帝刘义隆的责怪。这些都与刘义庆对处境危难并因此寻求在魏晋文人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化解和超脱,因而与编纂《世说》一书紧密相关。

二、赏析

《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明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可谓确评。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卿卿我我,等等。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的小说发展影响尤其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道人诣谢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说新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原文
林道人诣谢公①。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②。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③。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④。”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⑤!”(选自《世说新语》)
翻译
僧人支道林去见谢公(谢安),东阳(谢朗)那时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不堪劳顿。他和林公清谈,说的很累。东阳的母亲王夫人在隔壁听他们辩论,两次让人叫东阳回去,都被谢太傅留住。于是王夫人亲自出来,说道:“ 我早年守寡,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随即哭着把儿子抱回去了。谢公对同座的人说:“ 家嫂言辞感人,实在值得称颂,遗憾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

林道人:晋代和尚支道林;
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
资料:又名谢朗之母
东阳:谢郎,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逝,下文“家难”指此事
总角:古时儿童头结成小髻,指代小孩
信:传信的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4-08
原文
林道人诣谢公①。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②。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③。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④。”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⑤!”(选自《世说新语》)
翻译
僧人支道林去见谢公(谢安),东阳(谢朗)那时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不堪劳顿。他和林公清谈,说的很累。东阳的母亲王夫人在隔壁听他们辩论,两次让人叫东阳回去,都被谢太傅留住。于是王夫人亲自出来,说道:“ 我早年守寡,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随即哭着把儿子抱回去了。谢公对同座的人说:“ 家嫂言辞感人,实在值得称颂,遗憾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
林道人:晋代和尚支道林;
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
资料:又名谢朗之母
东阳:谢郎,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逝,下文“家难”指此事
总角:古时儿童头结成小髻,指代小孩
信:传信的人
相关阅读及答案
东阳时始总角 ,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 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因流涕抱儿以归。 (选自《世说新语》)
【注】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 世称谢太傅、谢公。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信:传信的人。朝士:朝廷官员。
解释下列粗体的词。
1(1)东阳时始总角( ) (3)而太傅留之( ) (2)再遣信令还( ) (4)谢公语同坐曰( )
2 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 新 妇 少 遭 家 难 一 生 所 寄 唯 在 此 儿
3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
4翻译 1. 东阳时始总角 ,新病起,体未堪劳
2. 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1⑴才 ⑵派 ⑶他,代东阳(或谢朗)⑷告诉或“对……说”
2 新妇少遭家难/ 一生所寄/ 唯在此儿 。
3⑴新病起;⑵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第4个回答  2012-11-18

翻译

    僧人支道林去见谢公(谢安),东阳(谢朗)那时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不堪劳顿。他和林公清谈,说的很累。东阳的母亲王夫人在隔壁听他们辩论,两次让人叫东阳回去,都被谢太傅留住。于是王夫人亲自出来,说道:“ 我早年守寡,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随即哭着把儿子抱回去了。谢公对同座的人说:“ 家嫂言辞感人,实在值得称颂,遗憾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