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写醉翁亭记前发生了什么?

如题所述

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是北宋欧阳修在安徽滁州创作的,他在创作前经历了哪些事呢?

1007年8月1日,欧阳修生于现在的江西吉安。从小聪明过人,22岁时参加国子监的解试和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欧阳修觉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到时候穿。

欧阳修在广文馆有个同学叫王拱辰,才19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一天晚上,王拱辰调皮地穿上欧阳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说:“我穿状元袍子啦!”没想到,殿试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状元。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14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虽然没中状元,欧阳修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被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金榜题名的同时,他也迎来了洞房花烛。宋代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欧阳修刚一中进士,就被恩师胥偃定为自己的女婿。

有才的人若锋芒过露往往受到排挤。欧阳修的仕途并不顺利。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弊病开始显现,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1045年,欧阳修为改革派上书分辩,受到官僚们派打击。据传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有染,但双方并无血统关系,是欧阳修的妹夫的前妻所生。张氏嫁给了欧阳修的堂侄,以后又和家中的仆人私通,事情败露后,此案在开封府审理。在公堂之上张氏供出和欧阳修有私情。欧阳修百般辩解,最后虽以“查无实据”了事,但在名声上却大受影响。他的政敌钱勰也借此攻击他,最后被朝廷贬到滁州。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的真正原因还是因为保守派打击。

欧阳修虽被贬为太守,但对饮酒游山的爱好不减当年,经常带着吏民出去游玩,在山中野餐,然后喝醉了,迷迷糊糊地看着大家玩乐。醉时能与民同乐,醒后能用当世一流的文笔把游玩的过程记录下来。守旧派的压制,并没影响“醉翁”的好心情。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古文艺术达到成熟。他依旧保持轻松慵懒的态度,为政“宽简”,让自己和百姓都过得轻松。但就是在这样的执政方针下,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欧阳修喜好酒,他的诗文中亦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一首《渔家傲》中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写尽了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晚年的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可见欧阳修很爱饮酒。

在滁州任太守两年4个月后,欧阳修又调任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太守。他照样寄情诗酒,“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不改诗人酒徒的乐天本性。他写过的歌词也在社会上越来越流行。传说,欧阳修出使辽国,接待官员请来一位歌妓助兴,谁知席间歌妓一开口,唱的竟全是欧阳修的词。由此也可见欧阳修的词在当时影响之大。

《醉翁亭记》已成为千古名篇。欧阳修同时期还写有《同乐亭记》,对滁州的历史故事、地理环境乃至风土人情都作了细致的描写,在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和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欧阳修三次遭贬使他对当时冷酷的社会现实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官场的倾轧,使他希图摆脱世俗纷扰,向往恬静的归隐生活。

滁州在长江与淮河之间,正是“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的“闲处”,山高水清,风景宜人。这里地处偏僻,民风淳厚。欧阳修被贬至此,倒也悠闲自在。在这里,清山绿水涤除他心头的烦恼,大自然触发了他无拘无束的天性和丰富的感情。他几乎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由于他把“与民同乐”看成是“刺史之事也”,虽然是“载评流徙”,远离了政治斗争的中心,不能直接向朝廷指陈时弊了,其心倒也安然,作者这时的人生观比较旷达的。《同乐亭记》表达了“与民同乐”!

同乐亭与醉翁亭均富人文历史盛名,自然景色优美,琅琊山景区是华东地区不可多得的原生态人文景区,除了“天下第一名亭”——醉翁亭外,还有同乐亭、琅琊寺、琅琊阁等景点,足够您玩上一整天的!是发现美、探索人文、传播文化旅游的最佳目的地。宋代崇文轻武,是文人的时代,文人如何相轻戏谑?且听下回分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