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爱孩子,孩子反而越不孝顺,这是为什么呢?

如题所述

越爱孩子,孩子反而越不孝顺,我觉得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肯定是你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一定要有所改变。
我村里有一个和我同龄的男孩叫作小超,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所以他的父母对他十分宠爱,感觉含在嘴里都怕化了一样。
对于小超的要求,他的父母基本上都会接受,他好像成为了家里的皇帝一样,所以小超也有很多玩具和新衣服。
随着小超长大,他的父母对他关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基本上快把他宠坏了
这个时候的小超和我们基本上玩不来,因为他觉得别人都应该对他好,对我们也是一副指挥的架势,我们都不喜欢他。
除了对我们这样,他还经常吼自己的爸妈,对奶奶也不尊重。


有次小超感冒刚好,看到我们吃冰棍他也想吃,就让奶奶给他买,奶奶担心小超身体就没买,小超就不干了,不仅对奶奶拳打脚踢的,还吼她。
回到家,小超爸妈本来想说说他,但看他生气的样子也没有说出口。
就这样,小超越来越叛逆,周围的邻居和小朋友也越来越不喜欢他。
一直到现在,小超的性格虽然有所改变,但对父母还是一般,周围的邻居也都说他不孝顺,但他已经这样了,他父母也管不了,其他人更是没有办法。
所以我觉得,教育孩子一定要从小做起,父母可以爱孩子,但一定不能溺爱,不然不是宠爱孩子,反而会害了他。
有的时候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也是有目的的,虽然不图回报,但希望他能懂事,能帮爸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觉得爱孩子一方面要呵护他,另一方面要让他懂得做人的道理,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健康的成长,如果一味溺爱,那么反而会毁了他的一生。
如果对孩子爱的不对,导致孩子随意顶撞父母,不懂得感恩,不承认错误或者总觉得什么对他都是理所应当,那么这个时候就证明对孩子是溺爱。
有句话叫做慈母多败儿,其实就是父母没有分清爱和教育的界限,如果能够两手抓起,父母用言行引导孩子,对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04

我觉得越是轻而易举得到的爱,就越是不被珍惜,越容易被看成是理所应当,贪婪的本性让孩子变本加厉索取父母的爱,变得不懂得感恩。


前不久,我爸妈就被我亲弟赶出了家门,搬来与我和老公一起住。

我爸妈有点重男轻女,有什么好东西先紧着我弟,也不是对我不好,只是相比较之下更偏心我弟,因为我爸妈始终认为,儿子才是传承家业的人。在我的思想里也赞同爸妈的观念,再加上我弟有什么好东西都会与我分享,所以那会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姐弟俩的感情。

这种和睦的局面从我弟结婚以后被打破了我弟对他老婆基本是言听计从,而他老婆又是个比较自私且贪婪的小公主,自打结婚起就惦记上了我爸妈的房子还有他们的存款。先是买房子让我爸妈出了一多半钱,前段时间看到我爸妈身体生了点小病,又盘算起爸妈住的那套老房子,弟媳和我爸妈说:“爸妈,你们现在住的这套房子反正也是留给儿子的,不如趁你们现在身体还可以,过户到他名下吧,免得以后麻烦,你们放心,我们以后肯定是要负责养你们老的”,我爸妈一想也是, 简单的和我商量了一下,得到我的同意以后就去把房子过户给了我弟。

过户以后,开始弟媳对我爸妈殷勤了几天,后来又要把老房子出租挣钱,就和我爸妈说:“爸妈,你们现在住的房子地段好,出租可以租到不错的价格,你们就搬来和我们住吧,这样照顾起来也方便,”爸妈听到弟媳这么说自然高兴,都没和我说就答应了。

婆媳同住可想而知,很多习惯都是冲突的,再加上我弟是怕老婆的人,弟媳又特别强势,整天给我爸妈气受。我爸是不好意思像我开口的,因为当初我结婚的时候,我爸顶看不上我老公,说他除了人勤快脾气好,简直穷得叮当响,我妈实在没办法才向我开口,要和我们同住,没想到爸妈疼爱了一辈子的儿子靠不住,最后还得靠嫁出去的女儿。


在我弟身上,我看到了他的转变。原本还算孝顺的他被枕边风吹得不再懂得感恩,自私和贪婪的本性慢慢地被激发出来,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压榨爸妈对他的爱;而我因为始终处在渴望被重视的境地,所以只要能有机会得到爸妈的信任和依靠我就非常开心与满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越爱孩子,孩子反而越不孝顺的答案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7-30
这种情况可能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些可能解释为以下:
过度宠爱:有时,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宠爱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自律和责任心。如果孩子习惯于得到所有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可能会变得不懂得珍惜和尊重父母的付出,从而表现出不孝顺的行为。
依赖心理:过度关注孩子的情感和需要可能导致他们形成依赖心理。他们可能认为只有通过反抗和违背父母的意愿,才能获得更多的自主权,这可能导致不孝顺的行为。
父母期望过高: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要求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完美无缺。这种过高的期望可能让孩子感到压力重重,产生反叛心理,表现出不孝顺的行为。
沟通不畅:如果家庭中缺乏开放的沟通氛围,孩子可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这可能导致积压的情绪和不满,最终表现为不孝顺的行为。
外界影响:孩子的行为也可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同龄人、社交媒体等。如果他们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可能会表现出不孝顺的举止。
自我探索:在青少年时期,孩子正在寻找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反叛行为,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爱父母,而是在探索自我。
要改善这种情况,父母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积极交流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理解。
设定适当的界限:父母可以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权,但也要设定合理的界限,让他们学会责任和自律。
明确沟通: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让孩子感觉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的需求。
尊重个人差异: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不强加自己的期望和意愿。
做好榜样: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树立良好的行为模范。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情况严重,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或家庭治疗,帮助家庭解决问题。
总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变的,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双方的理解、尊重和努力。在父母的引导和支持下,孩子有可能逐渐变得更加孝顺和理解父母的心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11-01
孩子对父母的孝顺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的爱并不一定会直接转化为孩子的孝顺行为。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孩子不孝顺的原因:

1. 过度溺爱:如果父母过度溺爱孩子,让孩子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那么孩子可能不会感激父母的付出,反而会认为这是父母应该做的。这种心态下,孩子可能不会表现出孝顺的行为。
2. 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有些父母可能过于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如果孩子在情感上得不到满足,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这种情感状态可能让孩子对父母的付出视而不见。
3. 错误的教育方式:有些父母可能采取错误的教育方式,比如经常打骂孩子或者对孩子过于严厉,这可能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反感,从而影响他们对父母的孝顺行为。
4. 孩子的自身性格:孩子的性格也会影响他们的孝顺行为。有些孩子可能比较自私或者独立,他们可能不太会表现出传统的孝顺行为。
5.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也会影响孩子的孝顺行为。例如,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年轻人面临着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这可能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父母。

总之,孩子的孝顺行为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作为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并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同时,也要理解孩子的个性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表现出孝顺的行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01-23
越爱孩子,孩子反而越不孝顺,我觉得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肯定是你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一定要有所改变。
我村里有一个和我同龄的男孩叫作小超,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所以他的父母对他十分宠爱,感觉含在嘴里都怕化了一样。
对于小超的要求,他的父母基本上都会接受,他好像成为了家里的皇帝一样,所以小超也有很多玩具和新衣服。
随着小超长大,他的父母对他关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基本上快把他宠坏了。
这个时候的小超和我们基本上玩不来,因为他觉得别人都应该对他好,对我们也是一副指挥的架势,我们都不喜欢他。
除了对我们这样,他还经常吼自己的爸妈,对奶奶也不尊重。

有次小超感冒刚好,看到我们吃冰棍他也想吃,就让奶奶给他买,奶奶担心小超身体就没买,小超就不干了,不仅对奶奶拳打脚踢的,还吼她。
回到家,小超爸妈本来想说说他,但看他生气的样子也没有说出口。
就这样,小超越来越叛逆,周围的邻居和小朋友也越来越不喜欢他。
一直到现在,小超的性格虽然有所改变,但对父母还是一般,周围的邻居也都说他不孝顺,但他已经这样了,他父母也管不了,其他人更是没有办法。
所以我觉得,教育孩子一定要从小做起,父母可以爱孩子,但一定不能溺爱,不然不是宠爱孩子,反而会害了他。
有的时候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也是有目的的,虽然不图回报,但希望他能懂事,能帮爸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觉得爱孩子一方面要呵护他,另一方面要让他懂得做人的道理,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健康的成长,如果一味溺爱,那么反而会毁了他的一生。
如果对孩子爱的不对,导致孩子随意顶撞父母,不懂得感恩,不承认错误或者总觉得什么对他都是理所应当,那么这个时候就证明对孩子是溺爱。
有句话叫做慈母多败儿,其实就是父母没有分清爱和教育的界限,如果能够两手抓起,父母用言行引导孩子,对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