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翻译

如题所述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②,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 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
回乐烽前沙白似雪,受降城外月光如霜。不知何处吹起了芦笛,征人整个夜里都在遥望家乡。
疑难点注释:①李益(748—829),字君虞,凉州姑藏(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早期诗风类“十才子”,以五律见长,《喜见外第又言别》是其代表作。中期处军旅中达二十六年之久,多写边塞题材,艺术成就臻于颠峰。受降城:在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州治所在地回乐县。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曾经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故称灵州为“受降城”。 ②回乐烽:烽火台名,当在回乐县境内。 ③芦管:即题中之“笛”。
赏析点拨: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远望回乐烽前是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象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近看,但见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这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1
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