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对比

如题所述

你好,据我所知: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是欧洲,美国)

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共同背景

政治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确立

经济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的竞争上升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科技
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和生产技术知识
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进展

市场
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1)哈格里夫斯在1765年发明珍妮纺纱机(2)瓦特在1785年改良蒸汽机(3)史蒂芬孙在1814年发明蒸汽机车
(1)电力的广泛应用(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指导学生划书)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发明机器的大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科学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技术发明以科学进步为基础(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首先发生在英国,以英国为中心缓慢向周边地区扩展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并迅速传播

(3)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其次,德意日俄尚未完成
在一些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形成,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工业革命开始于轻工业部门,纺织,机器制造,冶金,采煤,交通运输等部门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五大支柱
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部

区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工人、技工劳动经验总结,发明工具

完全以科技为基础

源于英国,各国多引进英国设备

各国都有发明创造、美、德居多

以棉纺织等轻工业为主

以重工业、电力、通讯等领域为

①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的迅速结合;(科技结合)②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③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交叉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
1712年 英国人汤姆斯·牛考门获得了稍加改进的蒸汽机的专利权
1765年 詹姆士·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1778年 约瑟夫·勃拉姆 抽水马桶
1796年 塞尼菲尔德 平版印刷术
1797年 亨利·莫兹莱 螺丝切削机床
1802年 詹姆斯·瓦特 改进了牛考门蒸汽机,现代蒸汽机成型
1807年 富尔顿 蒸汽轮船
1812年 特列维雪克 科尔尼锅炉
1814年 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
1815年 汉·戴维 矿工灯
1844年 威廉·费阿柏恩 兰开夏锅炉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化学工业的建立:诺贝尔-炸药 (塑料、人造纤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12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为提高,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界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跨入了机器时代,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形成了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拉大了东西方社会进步的距离,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打开了亚、非、拉落后国家的大门,把整个世界纳入了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体系。
第2个回答  2012-11-12
生产力:一工 迅速发展,进入蒸汽时代 ;二工迅猛发展,进入电气时代
经济格局:一工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经济霸权;二工欧美其他工业国崛起,冲击英国经济霸权。
经济政治思想:一工自由资本主义取代重商主义,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而那个垄断资本家基本放弃自由竞争(20C30S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思想),列宁主义诞生
资本主义制度:一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二工资制度日趋完善,进去成熟阶段,垄断资产阶级干预国家政治经济生活。
社会结构:一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日益突出;二工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国家政权。
扩张和市场:一工 商品输出,原料掠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二工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3个回答  2021-01-13

第4个回答  2012-11-12
兴起原因: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利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
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革命的影响
经济领域:生产力极大的提高。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政治领域:是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以从4个方面来说:

首先,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等,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其次,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动力不足的问题。内燃机的发明又促进了发动机的出现,发动机的发明又解决了交通工具的问题,推动了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的足迹遍布了全世界,也让各个地区的文化,贸易交流更加便利。

第三,通讯工具的发明。自从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不在局限与面对面的谈话。

最后,化工业的迅猛发展。炸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军工业的进步,并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煤炭中提取各种化合物,塑料,人造纤维先后被投入实际生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