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文化的发展是什么时候

如题所述

爱莲美德,出於泥而不染,香远益清。 周氏后裔遵先祖之遗训,历代传承。灵川江头爱莲文化源于北宋文学家、哲学家、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和其名着《爱莲说》。自明朝洪武戊申年(公元1368年)周氏十四代后裔周秀旺,宦游粤西,定居灵川江头村已600多年历史,现江头村共180户, 800余人,92%为周氏后人。历经数百年,周氏后人已将先祖创立的爱莲美德这一民间信仰变成了一种优良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
周氏后裔禀承爱莲文化之治学之道,崇尚读书,增智博学。据《灵川县志》记载:从明末至民国,全村出仕宦160余人,其中一品官4人,二品官5人,三品官1人,四品官9人,五品以上37人,六品官13人,七品官36人,其中任知县或县长共28人,所以江头村有“四代翰林”、“五代知县”之声誉。全村有论着者20余人,有着述24部,共32卷之多,这种现象在岭南,在全国也是属少有的。
00随着江头周氏子孙繁衍和科第生辉,为弘扬先祖创立的爱莲文化,周氏后人在江头兴建了大量与爱莲文化相关的各类建筑,现保存较为完好的有《爱莲家祠》、《爱莲书院》、《文渊楼》、《爱莲堂》、《莲花池》等明清古建筑群。
00为传承爱莲文化,周氏后人总结出治家报国的《周氏家训》,全文80句共320字,其中的“规行距步”、“立身厚道”、“尊老爱幼”以及“出仕为宦,官清吏瘦;摄职从政,报国为民”等体现了爱莲文化的精髓并教化了历代后人。使后人中为民者“积德、行善、慈爱”;为官者“兴农事、重教化、救良民”。
00虽然旧时环村种莲已不见了,但姑娘节作为传统节庆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十四仍是江头村与周围数十里村民共庆的节日,庆典以独有的花轿游行,舞排灯、舞狮,划旱船,举莲花灯和太极牌匾游村娱乐,以表现对爱莲美德的崇尚。
00爱莲文化创始至今,已历数百年风雨而长盛不衰,可见其深厚博大的文化根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爱莲文化,在倡导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也一定会起到积极作用。
00江头洲村的“爱莲文化”是以周氏先祖《爱莲说》为精神理念:教化育人,提升人格,树立为人道德规范,为官清濂为民和崇尚儒学,热衷增智博学等一整套系统的治国持家,行事做人的爱莲文化信仰。
00秉承先祖周敦颐创建的理学精髓,由周氏后裔周启运创立了80句共320个字的《周氏家训》。进一步弘扬了爱莲家风。“六德、六行、从小诲教”,“祛邪传儒、立身厚道、尊老爱幼”,“贵谷务本”,“衣食俭朴”,“增知博学”,“仁慈隐恻”,“与人为善”,“报国务民”,“奉莲指教”等,用以规范后人,立身处世。
00秉承先祖尊知重教,从明朝嘉靖年起,周氏办学育才,先后举办过《爱莲书院》、《保粹学校》等学堂私塾,爱莲家祠里“先代贻谋由德泽,后人继述在书香”潜移默化的教诲着周氏子弟,影响了当地百姓。
00爱莲文化自周氏先祖北宋理学家、思想家周敦颐创立至今,已经数百年历史,开创了理学文化在行为道德规范上的开篇。至此,爱莲文化传统形成了如下基本特征:
001、以周敦颐《爱莲说》为精神理念,颂扬优良道德行为,并形成以爱莲颂莲为精神的爱莲文化根基。
002、以爱莲家风形成的《周氏家训》系统完整地提出“祛邪传儒、立身厚道”,“尊老爱幼”,“增知博学”的周氏家风。
003、以“奉莲指教”崇尚尊教育才的科举道路,以教后人,读书上进,当官为民和求学报国的高尚道德修养。
004、以莲花代表“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的高尚品德;以荷花的高洁象征和平事业、和谐世界的高洁,赏荷也是对中华"和"文化的一种弘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02
1)莲文化的起源——新石器时代

(2)莲文化的形成——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3)莲文化的发展——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4)莲文化的兴盛——隋唐至明清时期

(5)莲文化的光大——近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1-18
莲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诗经》即有“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诗句。屈原、曹植等文学大师都咏过荷,佛教传入中国后,莲荷大受爱宠,歌咏诗文纷出。最有名的是周敦颐的《爱莲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