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女儿的古诗

如题所述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李白(唐) 《寄东鲁二稚子》

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曹邺(唐) 《北郭闲思》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陆游(南宋) 《观村童戏溪上》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从客观方面赞美女子美丽的:

1.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二首》

释义: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2.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

释义: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 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 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3.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武平一《妾薄命》

释义:曾经靠著绝代的美色,又靠著倾国倾城的姿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6
《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改革家。

他因性格执拗,连神仙菩萨也无法劝转,而被后人称为“拗相公”。

他孤僻乖张,耿直刚正,尤其是一场改革,让他得罪了很多人。

历史对他的评价好坏不一,有人说他举世无双,也有人说他罪大恶极。

尤其是很多苏轼的粉丝,都对王安石深恶痛绝。

然而其实,抛开那场褒贬不一的改革来讲,王安石其实也只是个有七情六欲之人,甚至比很多普通人都有情。

在古代,纳妾本是很正常之事,可王安石却一直是洁身自好,至今还流传着“王安石辞妾”的故事。

而他对家里的弟妹、子女都是疼爱有加,是个好丈夫、好兄长、好父亲。

这首诗便是在送别弟弟王安礼时所写。

当时王安礼将要远赴京城,出任尚书左丞,而王安石自从被罢相后,一直闲居金陵。

此番送别弟弟,他想起多年未见的女儿,于是便有了这首诗。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野外荒无人烟,冰冷的雨水更增添了一股忧愁,因为离别而潸然泪下,沾满了衣襟却浑然不知。

诗歌开头便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冷的环境,就像柳永所言“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分离本就伤感,再加上风雨凄凄,天愁人也愁,所以即使泪沾衣袖也恍然不觉。

短短两句便体现了王安石对弟弟的一种不舍之情。

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想起当年送你出嫁时,春风吹拂着河岸,杨柳青青,如今已入秋,除了春风绿草,一切就和那年没啥两样。

春天万物复苏,秋天落叶枯草,两个季节的景象大不相同,但是骨肉分离的心境确实一如既往。

古代不像现在,即使远嫁海外,也不是相见无日。

当年王昭君和亲塞外远嫁,终生未返。

王安石的女儿嫁给了宰相吴育的侄子吴安持,女子出嫁后,从夫姓,所以王安石的诗题中称女儿为吴氏女。

变法失败后,王安石被罢相,返回金陵,山高路远,和女儿已是七年未见。

他不知女儿到底过得如何,只是想起她当年出嫁的场景,便忍不住潸然泪下。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其实父亲的担忧也绝不会比母亲少,只是大部分父亲不善表达罢了。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的是送别弟弟的场景,后两句却是话锋一转,联想起多年未见的女儿,情景交融,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位平凡父亲对女儿的深情厚意。

其实,无论是父爱还是母爱都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深沉的爱。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这样深沉的爱,怎能轻易忘怀?
第2个回答  2020-10-16

不舍之情催泪落,满心欢喜满心忧。 眼前总见娇娃小,台上更盈梨靥羞。 牵手沉沉相嘱寄,转身默默咽将流。 此时殿内欢声起,阵阵高飞阵阵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