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的疑问?

关于全国脱贫的问题,市场的结构决定了80%的产品都是基础性的东西,20%的产品才是高金的东西。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全国800多个贫困县全部脱贫,这些线脱贫弄的产业,卖给谁呢?如果卖给80%以上的普通老百姓,那么很明显这些东西没有竞争力,也根本消化不了那么多,毕竟老百姓的钱袋就只有那么一点。

作为参加过扶贫工作的我说一下个人看法,

精准扶贫的前提是——因地制宜

贫困县脱贫所产生的每一样基础商品(农产品/手工艺品等)都是需要按照长远发展角度、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如果强行安排农户生产而不考虑成本与市场效益,那么哪怕扶贫过程中产生了收益,这项精准扶贫任务也是失败的。(有些经验不足的扶贫组织就只考虑眼前的脱贫指数而不考虑当地未来发展这是不对的)

扶贫工作没有这么简单,有心是好事,有能力又是另一回事


当然,扶贫工作还是有成效的。关于题主问的脱贫产业何去何从的问题,我这也有个答案供题主参考——

首先,如果产业做得好自然是不担心在市场难立足。做好了,就代表精准扶贫成功了。

如果是因为前期准备不充分或脱贫工作不到位而导致产业破产的:扶贫组织不可能做甩手掌柜,二次扶贫是必须的,当地政府也有责任,及时做好产业转型或调整

若是后期因为意外因素或市场竞争力不足被比下去了:一来国家其实是有宏观管控的,二来其实中国市场很大的,自给自足完全没问题,说产品没人买的要么是自己费,要么就是没用心去做应付了事。第三,多给自己扩充几条路子,国内消费者不需要,那国外呢?

精准扶贫的成功绝非偶然,除了细心和耐心,还需要更丰富的思维与学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24
为了建立稳定长效的增产增收机制,一些贫困地区探索和实践各类产业项目。有的带动贫困户入股地方企业或成立种养合作社,有的建光伏发电站或扶贫产品加工厂,还有的地方购买商铺用于出租……因地制宜的扶贫项目在促进贫困户增收和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方面效果明显。

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收官之年,这些扶贫项目在帮助当地获得收益的同时,还有一些事情亟待解决:项目结束后,本金该如何处理?如若项目持续10年以上,脱贫攻坚期结束后,后期收益如何分配?扶贫工作队撤离后,扶贫项目资产谁来管理?
第2个回答  2020-05-24
购买力的低下,影响经济的发展,
第3个回答  2020-06-02
您好,关于脱贫,现在是全面奔小康的一个重大议题。
针对你的问题,我给个参考性回答。
1、每个县城的产品时有差异性的,这个差异性构成产品的市场不是重叠的,而是大众化的。
2、国家和政府是个大仓库,有政策性储备需求,这是可以消耗很大部分的产品的。
3、你别忘了国外市场,全球化和产品出口是也是很大的出路。比如粮食,你想想吧,病毒横行霸道期间,某些外国可能出现粮荒,我们的粮食就可以卖过去。
4、消化不了,这是相对的。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像资本主义,生产过剩了不会把粮食倒掉。我们会寻找一些差异,现在不是在唱高质量发展吗?不是在提倡产业优化吗?这些都是在解决你提及的问题。
谢谢。
第4个回答  2020-05-22
脚踏实地努力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