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压韵还是押韵?

如题所述

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韵和谐优美的形式叫压韵。也叫押韵。
  压韵也是构成一首诗歌的主要因素,不论是古体诗(远代少数诗例外)或近体诗,都要求压韵,没有韵就不能成诗。所谓压韵,就是在诗词中一部分句子的末一字用同一个韵的字,使诗歌具备音乐感,读起来既顺口,又悦耳动听,借以增加诗的艺术感染力。同韵的字在一首诗中用于一部分句子的末尾,就叫做“韵脚”。又因压韵的字都在句子的末尾,所以又称“韵角”。
  一般压韵诗都至少第2句和第4句压韵,最多三句压韵.
  这里举唐人卢照邻的《曲池荷》一诗为例: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第二句末尾字 池chí和第四句末尾字 知zhī形成压韵.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④
  2、【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如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记忆中也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反例,所以这里就不另举例。
  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首句押韵可借邻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
  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
  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8
押 韵

押韵是在诗文中,把同韵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句子押韵,不仅便於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谐和之美。

例子(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例子(2):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月光光》(童谣)

例子(3):不因气压摇摆,只因有你拥戴。《我的骄傲》歌词 Anders Lee、黄伟文

例子(4):你「精」我都「精」,饮杯竹叶青。「竹叶青」广告语

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等韵文的句尾。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 便于记忆流传。“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谓同韵,指韵腹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如有韵尾则韵尾相同,韵头可以不同。为了便于押韵,人们把同韵的、可以相押韵的字归纳为若干韵部,根据现代北京语音的音系归纳的韵部。
第2个回答  2013-11-08
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第3个回答  2013-11-08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第4个回答  2013-11-08
押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