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玄学是什么?

如题所述

玄学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是在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魏晋时期,由于汉代以来农民起义的打击,统治阶级所尊奉的天人感应的儒学思想和阴阳谶纬的神学思想已经丧失了欺骗人民的作用,玄学便应运而生。玄学是揉合儒道两家学说而形成的新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玄即深奥、玄妙之意。当时士大夫将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周易》称为“三玄”,并以此为根据探讨一些抽象、玄虚的问题,因此他们所谈的内容称为玄学;进行辩论的形式称为“清谈”。玄学是以老庄的“贵无”主义为理论基础,结合儒家的纲常名教,为士族门阀的根本利益进行辩护的唯心主义哲学。因此,玄学是士族门阀应付时变的理论和扼杀农民起义的工具。
由于士族门阀内部存在着不同的集团和派别,玄学也形成不同的流派。
曹魏正始时期(240-248年)的何晏与王弼是玄学的倡始人。何晏的《论语集解》、《道德论》,王弼的《易注》、《老子注》,都是玄学的重要著作。他们论证了有无、本末、一多、动静等哲学范畴,提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的客观唯心主义本体论。又说“无”即为“道”。无与道虽然是无形无名,不可为象的,然而却是一切有形有象物体的本源,是地道的客观唯心主义。他们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名教(封建等级制度、礼乐教化)出于自然(玄学的道和无)的主张,以证明名教是宇宙的本体“无”或道的产物,而且是有其必然性的。这样,就将儒家的名教同道家的“自然”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论证了名教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可见玄学是以曹魏的时政需要为依据的。
正始以后,掌权的司马氏为了篡夺曹魏政权,标榜名教,主张以儒学治天下。一些拥曹派士大夫不满时政,又无力公开反抗,乃以玄学为工具,对司马氏标榜的名教进行侧面攻击。代表人物有嵇康、阮籍。他们与王弼、何晏不同,认为名教与自然是对立的,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阮籍为了反对司马氏假意提倡的“孝”,在母丧时饮酒食肉。他笑骂遵守礼法的伪君子为裤裆里的虱子,讽刺他们如同虱子一样循规蹈矩,“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裤裆”,却专以“咬人”为生。阮籍等人攻击名教,排斥礼法,是公开同司马氏宣战。司马氏实权在握,终将阮籍软化,并杀死嵇康。阮、嵇冲击儒家的教条,揭露司马氏提倡名教的虚伪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他们思想颓废,以攻击礼教宣泄个人对司马氏的不满,并非真正反对礼教,仍然属于玄学家。
西晋时期玄学的代表人物为向秀和郭象。他们与阮、嵇不同,是通过为《庄子》作注的方式阐发自己的思想。他们修改了何晏、王弼的“贵无”主张,认为“有”是自然存在的,并不生于“无”,因而提出“名教即自然”的理论。向、郭把这个理论运用于政治上,认为一切现存的事物,诸如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都是合理的、自然的;认为“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这就是要让人民听其自然,遵守名教,安分守己。他们还认为“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种说法就是使统治者既有清高之名,又得剥削之实,完全是替士族门阀既享有高官厚禄,不理政事,又要假装清高的行为进行辩护。向、郭是司马氏西晋政权的拥护者,他们宣扬的理论,是完全代表士族地主利益的哲学。
在魏晋玄学之风盛行时,各种反玄学的思想也不断出现。两晋之际唯物主义思想家鲍敬言的《无君论》,就是比较突出的代表。鲍敬言从天地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认为天在上,地在下,是自然存在的现象,无所谓尊卑。这与君臣上下、等级制度毫无关系。这在士族门阀的腐朽统治时代,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5-16
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人注重《老子》 、《庄子》和《易经》,称之为“三玄”。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魏晋玄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背景。简言之,它是在汉代儒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 ;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是汉末魏初的清谈直接演化的产物。综观魏晋玄学,其基本特点是:①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老子》、《庄子》注解《易经》。②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玄学贵无派把“无”作为世界的根本和世界统一性的基础(现代哲学里的未知论);以裴頠为代表的贵有派则认为有是自生的,自生之物以有为体。③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贵无派把“无”当作“有”的存在根据,提出了“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 ;郭象则主张独化说,认为“有”是独自存在的,不需要“无”作为自己的本体(现代哲学里的可知论)。④以解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其哲学目的。王弼以注《易经》和《论语》,把儒道调和起来,认为名教是“末”,自然是“本”,名教是自然的必然表现,两者是本末体用的关系。郭象提出了名教即自然的理论,认为道家的自然与儒家的名教是一致的。阮籍、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表现出反儒的倾向 。⑤以“得意忘言”为方法。针对汉儒支离繁琐的解释方法 ,王弼、郭象等强调在论证问题时应注意把握义理,反对执著言 、象 ,提出“得意忘言”、“寄言出意”的方法。⑥以“辨名析理”为其哲学的思维形式。玄学家重名理之辨,善作概念的分析与推理,辨析名理是其思维形式的基本特征之一。
第2个回答  2014-05-16
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
  魏晋人注重《老子》 、《庄子》和《易经》,称之为“三玄”。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魏晋玄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背景。简言之,它是在汉代儒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是汉末魏初的清谈直接演化的产物。综观魏晋玄学,其基本特点是:
  ①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老子》、《庄子》注解《易经》。
  ②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玄学贵无派把“无”作为世界的根本和世界统一性的基础;崇有论者裴頠则认为有是自生的,自生之物以有为体。
  ③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贵无派把“无”当作“有”的存在根据,提出了“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 ;郭象则主张独化说,认为“有”是独自存在的,不需要“无”作为自己的本体。
  ④以解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其哲学目的。王弼用以老解儒的方法注《易经》和《论语》,把儒道调和起来,认为名教是“末”,自然是“本”,名教是自然的必然表现,两者是本末体用的关系。郭象提出了名教即自然的理论,认为道家的自然与儒家的名教是一致的。阮籍、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表现出反儒的倾向 。
  ⑤以“得意忘言”为方法。针对汉儒支离繁琐的解释方法 ,王弼、郭象等强调在论证问题时应注意把握义理,反对执著言 、象 ,提出“得意忘言”、“寄言出意”的方法。
  ⑥以“辨名析理”为其哲学的思维形式。玄学家重名理之辨,善作概念的分析与推理,辨析名理是其思维形式的基本特征之一。
  玄学就其哲学范畴来讲,可称其为行而上学,“行而上”简单来说既是抽象出来的意思,玄学也便是对一些抽象内容以生动的方式方法进行解说和发展。
  而就其盛行时代玄学亦可称其为魏晋玄学,玄学产生于魏晋盛行于隋唐,这和当时的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魏晋说白了就是三国演义那段时间,我们看着三国鼎立一会你打我,一会我打你的。要是生活在那样的年代,可想而之,人们及当时的知识分子无不时刻存在朝不保夕的感觉,所以谈学说易成为在当时社会茶余饭后的主要活动,以此来暂时达到精神世界的满足,回避如此残酷的现实。有一句话可以概括玄学的特色:隋唐精神,魏晋风骨。
  这两方面原因加在一起,注定玄学,既带有神秘深奥的一面同时也有着满足精神世界慰藉心灵的作用。
  后来玄学的内涵被不断扩充,不断被后世方术家所充实。产生了包括山、医、命、卜、相在内的五种体系,这些玄学体系的思想借鉴于先秦的阴阳学说,而这些思想并不是直接借鉴而来的,主要是由于汉时道教的兴起,在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的时候,除了引《道德经》为经典的同时,也把阴阳学说五行演德学说一起丰富起来,所以玄学同道教的渊源极为深厚,可以说都是国学思想组成和传承的一部分。
  山所包含的内容是指修身养性,静坐内炼等,大略可以包括有:导引、内丹术、外丹术、武术等。代表著作有《太清导引养生经》、《伍柳仙踪》、《唱道真言》、《铜符铁劵》、太极拳、五行拳等。
  医术则就是古代中医系统,治疗手段分为:针灸、汤剂、推拿、祝由等。代表书籍有《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脉经》、《针灸大成》、《本草纲目》、《汤头歌》等。
  命理所指就是占算人生命运的学问。大略分有:四柱、紫微斗数、九星论命等。代表著作有《渊海子平》、《滴命髓》、《紫微斗数全书》等。
  卜,所指就是占卜运程的行为,大略分有:六爻、梅花、六壬、奇门等。代表著作有《易林》、《增删卜易》、《梅花易数》、《皇极经世书》、《大六壬全书》、《奇门旨归》等。
  相术观察人的面貌、地理环境等方法。大略分为:面相、手相、风水等。代表著作有《柳庄神相》、《麻衣神相》、《地理全书》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