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

如题所述

2.1.1 地理位置

我国开辟区位于东北太平洋海盆CC区的西南部。以海洋四号断裂(北部约150°W,南部约147°30′W)为界,将开辟区分为东、西两区。东区的地理坐标大致为7°~10°N,140°~149°W,面积79703km2;西区的地理坐标大致为8°~11°N,150°~155°W,面积为70297km2。东、西两区面积之和为15万km2。东区和西区距夏威夷火奴鲁鲁港分别为2050km和1800km,距离广州约10000km。

2.1.2 水文气象概况

开辟区地处热带海域,降水多,全年为高温、高湿气候,以多云阴天天气为主,平均风力为4~5级。对天气变化影响较大的有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热带辐合带两个系统,前者产生强大影响的几率较小,个别可达台风强度,造成灾害性天气。需要指出的是,热带气旋(或台风)的生成和发展时间,正好是海上作业的最佳季节,影响较大,但时间一般较短。风浪和涌浪方向相近,以小浪、中涌为主,其中2m以上的大浪均为涌浪,每年6~7月为大涌盛期。总体看,自然条件较复杂且较差,与陆地矿产开采的自然条件完全不同。

在开辟区海域上层的海流属赤道流系,自北向南依次发育有西向北赤道流、东向北赤道流和西向南赤道流。赤道流系的位置和强度随季节而变化。北赤道流在2~8月期间影响西区北部,8月后北移;南赤道流8月以后影响东区南部,至次年2月南移出东区。

开辟区海域水体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垂直结构自上而下可划分为混合层(<70m)、跃层(70~180m)、渐温(变)层(180~4200m)和均匀层(>4200m)。

2.1.3 海底地形地貌特征

开辟区海域的水深一般达4800~5200m,海底地形高差为50~100m,海山高差为500~1500m。这里的海底地形地貌属于东北太平洋海盆深海丘陵区。海底地形地貌的发育受克拉里昂、克里帕顿两大断裂带和扩张脊的控制。一级地形地貌为规模较大的海山、海山链、山间盆地和深海槽谷,走向为北东东向或近东西向,与两大断裂的走向相平行。次级地形地貌为低缓堤状隆起、台地、链状海丘、沟槽等。丘链之间或台地沟槽之间相距一般为5~10km,山丘洼地高差几十米至上百米,台地与沟槽高差可达200~300m。这些地形地貌的走向多为北北西向或近南北向,与扩张脊的走向相平行,并为近东西向或北东东向次一级转换断层切断。总体上,基底起伏是控制海底地形地貌特征的主要因素。开辟区的东、西两区的海底地形地貌特征明显不同,分属于两个大的地形地貌单元。西区以近东西向展布的海山链和串珠状海山为特征,东西向的地形特征较南北向的显著(图2—1);东区则以北北西向台地和沟槽相间排列为特征,北北西向的地形特征较北东东向的明显(图2—2)。

图2—1 开辟区西区海底地形图

图2—2 开辟区东区海底地形图

海山链、海丘链或台地通常呈不对称状,前者北坡陡、南坡缓;后者东坡陡、西坡缓。断崖或峭壁常出现在丘坡的一侧,陡坡坡脚还可能出现碎石堆、崩塌物或滑坡。显然,这些地形地貌类型将成为采矿作业的不稳定区或地形障碍。

从多波束回声测深(Sea Beam)彩色充填图上可以看出,本区分布有一系列高出海底达500~1500m、直径为几公里至几十公里的圆锥形海底火山。这些海底火山在西区排列有序,组成壮观的东西向海山链和串珠状海山脉,在东区则散布于北北西向的台地沟槽中。圆形海山的山坡坡度一般大于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