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趣味题

大家的都很好,但是能有意思点吗,例如吞→吴。

小学语文趣味题小学语文趣味题
(一)趣填成语
(1)泵(水落石出) (2)2.4.3(颠三倒四 )
(3)八分之七(七上八下) (4)-718(横七竖八 )
(5)加起来十一种颜色(五颜六色) (6)1111111(独一无二)
(7)0000(万无一失)
(二)成语之“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成语
1.胆子最大——(胆大包天) 2、看得最远——( 一目千里)
3、身体最胖——(肥头大耳) 4、力气最大——(九牛二虎之力)
5、行走最快——(风驰电掣) 6、才学最高——( 才高八斗)
7、本事最大——(开天辟地) 8、胸怀最宽——(虚怀若谷)
9、学识最广——(博学多才) 10、挥霍最多——(挥金如土)
11、考虑最密——(深思熟虑) 12、最大的瀑布——(一落千丈)
13、根据最足——(铁证如山) 14、时间最快——(一日三秋)
15、份量最重——(重如泰山) 16、材料最长——(有头无尾)
17、说话最多——(千言万语) 18、写作最快——(一挥而就)
19、事最稳妥——(稳如泰山) 20、性最刚直——(刚正不阿)
21、胆子最小——(胆小如鼠) 22、看得最近——(鼠目寸光)
23、身体最瘦——(弱不禁风) 24、漏洞最多——(漏洞百出)
25、最长的腿——(一步登天) 26、最高的人——(顶天立地)
27、最大的手——(一手遮天) 28、最大的嘴——(口若悬河)
29最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30、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
31、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 32、最快的速度:(风驰电掣)
33、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
34、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
35、最有学问的人:(学富五车)博古通今
(三)填颜色,组成语
(银)装素裹 (绿)树成阴 (黄)袍加身 素车( 白 )马
万古长(青) (紫)气东来 漆(黑)一团 灯(红)酒(绿)
半(青)半(黄) 面(红)耳(赤) 姚( 黄)魏(紫 )
姹(紫)嫣(红) (青)山(绿)水 (白)纸(黑)字
(青)(黄)不接 (黑)(白 )分明
(四)趣味成语
一些成语由前后两个句子组成,前句和后句往往有相反或补充的意思。如“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下面有四条这样的成语,你能补充完整吗?
(1)前门( 拒 )( 虎 ),后门(进 )( 狼 )
(2)得道( 多 )( 助 ),失道(寡)( 助 )
(3)前人( 失 )( 脚 ),后人(把 )( 滑 )
【解释】:比喻吸取人家失败的教训,小心谨慎,免得再失事。
(4)兼听( 则 )( 明 ),偏信(则 )( 暗 )
(五)给“食”找座位
饱食终日 布衣蔬食 箪食壶浆 恶衣恶食 发愤忘食 废寝忘食
丰衣足食 饥不择食 解衣推食 锦衣玉食 食不甘味 因噎废食
自食其力 自食其言 自食其果
干了坏事,自作自受。( 自食其果 )
说了不算,不守信用。( 自食其言 )
自己劳动,养活自己。( 自食其力 )
吃饱肚子,不做事情。( 饱食终日 )
衣食简单,生活俭仆。( 布衣蔬食 )
盛了汤饭,慰劳军队。( 箪食壶浆 )
衣食粗劣,生活穷困。( 恶衣恶食 )
刻苦努力,忘了吃饭。( 发愤忘食)
不去睡觉,忘了吃饭。( 废寝忘食 )
穿的吃的,都很富足。( 锦衣玉食 )
肚子饥饿,来不及挑选食物。( 饥不择食 )
关心别人,给人衣食。( 解衣推食 )
衣食精美,生活奢侈。( 锦衣玉食 )
心中有事,吃饭不香。( 食不甘味 )
怕卡喉咙,不敢吃饭。( 因噎废食 )
(六)填成语 猜谜语
先把成语填完整,再把所填的字按顺序连起来作谜面,打一动物。
( 穿 )针引线 ( 锦 )上添花 ( 衣 )冠禽兽
( 戴 )月披星 ( 红 )颜薄命 ( 花)言巧语
( 叫)苦连天 (一 )目了然 ( 声 )东击西
( 惊)天动地 ( 万 )马奔腾 (家)喻户晓
( 公鸡)
(六)填成语成术语
1、同学们,下面14条成语,都分别缺少一个字,请你把它们补充完整后,再组成7个语文中的术语,好吗?
甜言蜜(语) (文)质彬彬 无恶不(作) (文)过饰非
妙(笔)生花 (画)蛇添足 死里逃(生) (字)斟句酌
难分难(解) (词)不达意 不择手(段) (意)气风发
物极必(反) (义)不容辞
2、同学们,请你将下边的十条成语补充完整,然后再将补充的字竖着连成四句数学上用的术语,好吗?
( 五)花( 八 )门 ( 五 )湖( 四 )海
( 七 )上( 八 )下 ( 七 )擒( 七)纵
( 三 )头( 六)臂 ( 三)心( 二)意
( 十 )全( 十 )美 ( 十 )全( 十 )美
( 五)湖( 四 )海 ( 五 )行( 八 )作
(七)填成语,连句子
炙手可(热) 兴高采(烈 ) 普天同(庆) 馨香祷(祝)
乐在其(中) 豆蔻年(华) 一鸣惊(人) 治国安(民)
患难与(共) 政通人(和) 安邦定(国) 大功告(成)
(立)竿见影 (五)谷丰登 (十)拿九稳 (五)湖四海
(周)而复始 (年)富力强
(八)请在括号里填一个成语,作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一手拿针一手拿线(穿针引线)
水上的浮萍(没生根处) 木匠戴木枷(自作自受)
月亮里的桂树(高不可攀 )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擀面仗吹火(一窍不通) 猪血煮豆腐(一红二白)
螳臂挡车(不自量力) 军事论文(纸上谈兵)
铁公鸡(一毛不拔) 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
(九)填省、市名称读成语
照样子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所填的字应组成我国省、市的名称
重于泰(山 )(东 )山再起 同舟共( 济)( 南)征北战
人山人( 海)( 南)辕北辙 五湖四( 海)( 口)是心非
跃然纸(上 )( 海)阔天空 人定胜( 天)(津 )津乐道
掌上明(珠 )( 海)市蜃楼 一技之(长 )( 春)华秋实
口若悬( 河)(南 )腔北调 万古长(青 )( 海)枯石烂
见多识(广 )( 东)山再起 风卷残(云)( 南)柯一梦
不三不( 四)( 川)流不息 声东击(西 )(安 )居乐业
来日方( 长)( 沙)里淘金 荣华富( 贵)(阳 )春白雪
(十)反义词组成成语在成语中有不少反义词组成的成语,你能根据示例填写吗?
示例:(大)同(小)异 名(存)实(亡) (黑)(白)分明
(里)应(外)合 扶(老)携(幼) (进)(退)两难
自(生)自(灭) (死)里逃( 生 ) 一(无)所(有)
一(劳)永(逸) 三(长)两(短) (大)材(小)用
(无)中生(有) 争(先)恐(后 ) 惊(天)动(地)
声(东)击(西) 转(危)为(安) 积(少)成(多)
七(上)八(下) 眼(高)手(低) 半(生)半(熟)
九(死)一(生) 同(生)共(死) 谈(天)说(地)
(深)入(浅)出 (大)惊(小)怪 (南)腔(北)调
(冷)嘲(热)讽 (阴)差(阳)错 (生)离(死)别
(长)吁(短)叹 (明)争(暗)斗 (左)顾(右)盼
(十一)下面是一些两字重叠的成语,你会填吗?
(井)(井)有条 (比)(比)皆是 (头)(头)是道
(落)(落)大方 逃之(夭)(夭) 忠心(耿)(耿)
忧心(忡)(忡) 小心(翼)(翼) (兢)(兢)业业
熙熙(嚷)(嚷) (原)(原)本本 形形(色)(色)
(十二)下面以诗句作谜面,各猜一成语。你能猜出来吗?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触景生情)
1.危楼高百尺。( 空中楼阁 )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瞻远瞩 )
3.明月何时照我还?( 归心似箭 )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情厚谊 )
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望无际 )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满园 )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能生巧 )
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无影无踪 )
9.千里江陵一日还。( 一日千里 )
十五、 成语不离“舌”
形容信口胡说(妄口八舌 ) 形容说话轻薄(闲嘴淡舌)
形容能说会道(唇枪舌剑 ) 形容惊诧无言(张口结舌 )
形容不善辞令(笨嘴拙舌 ) 形容随声附和(鹦鹉学舌 )
十六、 数字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 一是一,二是二)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 一不做,二不休)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 二一添作五)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 三下五除二)
表示差不多时用( 八九不离十)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 小九九)
表示归根到底时用( 九九归一)
表示把握大时用( 十有八九)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 九牛二虎之力)
表示信心十足时用( 十拿九稳)
表示距离远时用( 十万八千里)
十七、 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 ) 陈残云(风卷残云 ) 王任重(任重道远 )
刘海粟(沧海一粟 ) 丁慧中(秀外慧中 ) 甘如饴(甘之如饴 )
焦若愚( 大智若愚)
十八、 成语填空:
(心)服(口)服 (以)德(报)德 (以)讹(传)讹
(以)牙(还)牙 (倚)老(卖)老 (将)计(就)计
神(乎)(其)神 精(益)(求)精 痛(定)(思)痛
欺(人)(自)欺 将(门)(有)将 日(复)(一)日
微(乎)(其)微
二十一、 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苏")
2、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李白)
3、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项羽)
4、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范仲淹)
二十二、 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主心骨)
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
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
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铁公鸡)
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糊涂虫)
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老油条)
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
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三脚猫)
二十四:花丛觅诗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8、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9、有情___芍药____含春泪,无力___蔷薇____卧春枝 (秦观《春日》)
10、人面不知何处去,____桃花__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11、惟有____牡丹___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轻肥》)
12、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___桃花____逐水流。(杜甫《漫兴》)
13、(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寓意》)
14、竹外____桃花___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__红杏___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6、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__海棠___ (王淇《春暮游小园》)
17、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__葵花___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18、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___梅花__。 (李白《与史郎中聆听黄鹤楼上吹笛》)
二十五:填数字 学古诗
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数字:
1. 劝君更尽( 一 )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 二)月花。(杜牧《山行》)
3. 谁言寸草心,报得( 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 白发( 三千 )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5. 桃花潭水深( 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6. 南朝( 八十 )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7. 死去元知( 万 )事空,但悲不见( 九)州同。(陆游《示儿》)
8. (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 )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杂诗》)
9. (二 )月卖新丝,( 五 )月粜新谷。(聂夷中《咏田家》)
10. (一 )水护田将绿绕,( 两 )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1.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 十 )指黑〔白居易《卖炭翁》〕
12.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 百 )花残。(李商隐《无题》)
13. 离离原上草,( 一 )岁( 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送别》)
14. 烽火连( 三 )月,家书抵( 万)金。(杜甫《春望》)
15. (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 )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6. 黄沙( 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17. 欲穷( 千 )里目,更上( 一 )层楼。(王之焕《登鹤雀楼》)
18. 春种( 一 )粒粟,秋收( 万 )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19. 北斗( 七 )星高,哥舒夜带刀。(无名氏《哥舒歌》)
20. 忽如( 一 )夜春风来,( 千)树(万 )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1. ( 两 )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 万 )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22.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3.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24.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25.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 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6. 沉舟侧畔( 千)帆过,病树前头( 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7. 潮平( 两 )岸阔,风正( 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8. ( 一 )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 )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29.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 )里船。(杜甫《绝句》)
30.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二十三、 数字猜成语:
12345609( 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 )
1+2+3( 接二连三) 333 555(三五成群 )
3.5(不三不四 ) 5 10(一五一十 )
9寸+1寸=1尺( 得寸进尺)

竞赛题
第一轮:选拔题
1、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例:粗茶淡饭(山珍海味)
答案: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指鹿 为马(点石成金 ) 精雕细刻(粗制滥造)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伶牙利齿(笨嘴拙舌)
2、说出有“舌”字的成语,说得最多的胜出。
答案:七嘴八舌、妄口八舌、闲嘴淡舌、唇枪舌剑、张口结舌、笨嘴笨舌、鹦鹉学舌等。
3、各举出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开头的俗语(包括成语、惯用语等)。
例如:一是一,二是二
答案:一不做,二不休 一心一意 二一添作五 三心二意 三下五除二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四通八达 五花八门 六六大顺 七上八下 八九不离十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九九归一 九牛二虎之力 十有八九 十拿九稳
4、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 )陈残云(风卷残云 ) 王任重(任重道远 ) 刘海粟(沧海一粟)
丁慧中(秀外慧中) 焦若愚( 大智若愚)
5、成语填空
第一组:(心)服(口)服 (以)德(报)德 (以)讹(传)讹 (以)牙(还)牙 (倚)老(卖)老 (将)计(就)计
第二组:神(乎)(其)神 精(益)(求)精 痛(定)(思)痛 欺(人)(自)欺
日(复)(一)日 微(乎)(其)微
8、怪体诗如何读?

虎虎

山山山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一龙二虎望三山,五湖四海会八仙)
第二轮:
初级
1、“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A、琵琶 B、古筝 C、扬琴
2、《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请问,“箜篌”是什么乐器:
A、拨弦乐器 B、击弦乐器 (A)
3、"有板有眼"的"板"是我国传统音乐节奏中的:
A、强拍 B、弱拍 (A)
4、我们常说"隔着门缝看人”,当我们隔着门缝看人时,看到的人:
A、比原来扁了 B、和原来一样 C、比原来宽了 (B)
5、在古代,“爵”是一种什么器皿?
A、食器 B、酒器 (A)
6、“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
A、格林童话 B、安徒生童话 C、伊索寓言 (B)
7、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
A、一个人 B、一只鸟 C、一只猴子 D、一条龙 (B)
8、王昭君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而远嫁匈奴单于,是因为:
A、王妃对她的陷害 B、画师歪曲她的形象 C、大臣说她的坏话 (B)
9、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
A、渔夫 B、皇后 C、王子 (C) 10“卧薪尝胆”说的是: A、夫差 B、范蠡 C、管仲 D、勾践 (D)
第三轮:擂台题
从上面剩下的题目选。
1、第一次抢答 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主心骨) 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铁公鸡) 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糊涂虫)
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老油条) 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
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三脚猫)
2、第二次抢答
数字猜成语(小黑板)
12345609(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 ) 1+2+3(接二连三)
333 555(三五成群) 3.5(不三不四) 5 10(一五一十)
9寸+1寸=1尺( 得寸进尺)
3、第三次抢答
说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 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
稻草人救火--引火上身、同归于尽 擦脂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炒咸菜放盐巴--太闲(咸)了 厕所里挂个钟--有始有终
外甥打灯笼--照舅 猪鼻子插葱--装象

小学趣味语文题
  1.巨石垒砌的墙基,二百二十根带树皮的原木修理的墙.构成了一座形似狩猎者棚舍的木屋.
  A.森林小屋的主要建筑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从外表看森林小屋(给人的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巨石,带树皮的原木 B狩猎者棚社 或A.森林小屋的主要建筑材料是:二百二十根带树皮的原木
  B.从外表看森林小屋(给人的印象):很美 )
  趣味语文题(答案在22楼)
  一、 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粗茶淡饭( ) 流芳百世( )
  井然有序( ) 指鹿为马( )
  固若金汤( ) 精雕细刻( )
  雪中送炭( ) 伶牙利齿( )
  二、 成语不离“舌”
  形容信口胡说( ) 形容说话轻薄( )
  形容能说会道( ) 形容惊诧无言( )
  形容不善辞令( ) 形容随声附和( )
  三、 数字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 )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 )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 )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 )
  表示差不多时用( )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 )
  表示归根到底时用( )
  表示把握大时用( )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 )
  表示信心十足时用( )
  表示距离远时用( )
  四、 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 ) 陈残云( ) 王任重( )
  刘海粟( ) 丁慧中( ) 甘如饴( )
  焦若愚( )
  五、 成语填空:
  ()服()服 ()德()德 ()讹()讹
  ()牙()牙 ()老()老 ()计()计
  神()()神 精()()精 痛()()痛
  欺()()欺 将()()将 日()()日
  微()()微
  六、 宝塔诗如何读?
  开
  山满
  桃山杏
  山好景好
  来山客看山
  里山僧山客山
  山中山路转山崖
  七、 怪体诗如何读?
  龙
  虎虎
  望
  山山山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会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万
  国
  州州州州州州州州州
  掉
  川川川川
  八、 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
  2、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
  3、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
  4、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
  九、 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
  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 )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 )
  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 )
  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
  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
  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
  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 )
  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
  十、 数字猜成语:
  12345609( ) 1256789( )
  1+2+3( ) 333 555( )
  3.5( ) 5 10( )
  9寸+1寸=1尺( )
  语文趣味题
  1、 据所给词填客名
  远客、说客、游客、香客、顾客、刺客、贵客、茶客、政客、稀客、生客、异客
  地位高贵的客人叫( )   素不相识的客人叫(    )
  远道而来的客人叫(    )   不经常来的客人叫(    )
  游山玩水的客人叫(    )   购买东西的客人叫(    )
  搞政治投机的人叫(    )    到外地游说的人叫(    )
  流落他乡的客人叫(    )   专门搞暗杀的人叫(    )
  去茶馆喝茶的人叫(    )   去寺院烧香的人叫(    )
  
  2、一哭一笑
  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父母读信后,一个笑一个哭。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哭:
  
  笑:
  
  3、下面的成语前后是反义词,你会填吗
  (  )(  )入死 (   )(  )心非 (  )(  )浅出 (  ) (  )无终
  ( )( )手低 ( )( )阴违 ( )( )脚轻 (  ) ( )地北
  
  4、填成语,连古诗
  请在下面括号里各填一个字,使竖排都组成成语,再把所填的字连成古诗,看看是哪两句诗。
  好  蒸  心  开  滴  独  一  一  人  博  一  无  舍  白
  高  蒸  惊  门  水  辟  溜  穷  云  大  无  中  己  手
  骛  日  胆  见  穿  蹊  歪  二  亦  精  是  生  为  起
  ( )( )( )( )( )( )( )( )( )( )( )( )( )( )
  
  写颜色:(金灿灿 红彤彤 黄澄澄 红艳艳 白茫茫 黑乎乎 灰蒙蒙 )
  
  写形状:(圆溜溜胖乎乎 矮墩墩 尖溜溜 胖墩墩)
  
  写味道:(甜津津甜丝丝 酸溜溜 辣乎乎 辣丝丝 辣酥酥 甜滋滋)
  
  写心情:(乐哈哈乐呵呵 乐滋滋 乐陶陶 气呼呼)
  
  写场面:(冷清清闹哄哄 阴森森 乱糟糟 阴险险 )
  
  
  一 巧填"春"字诗.在横线上填入带"春"字的双音节词语.
  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春花_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5.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6.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7.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8.郊原晓绿初经雨,苍陌春阴乍禁烟.
  9.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二.叠字填成语.
  目光炯炯 洋洋洒洒 期期艾艾 滔滔不绝 草草收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07
见乡音乡韵的博客(小学语文)
第2个回答  2012-11-07
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青菜一碟足矣
断句
第3个回答  2012-11-07
一字拾趣

一字嫁妆
我国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在得知女儿备办嫁妆后,便特地从京城稍回一只箱子。大喜之日,女儿春梅打开箱子一看,全家愕然。原来箱内空空如也,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写着一个大字——“勤”。小夫妻很快领会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一字嫁妆便成了制家的座右铭。
一字家书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大作家赵树理收到大儿子赵广元要钱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精炼:“钱!”没想到赵树理的回信不仅快而且同样精炼:“0!”他认为儿子既已自立,就不该再依赖父母,可见赵树理教子有方。
一字判词
清朝时,一寡妇想改嫁他人,受到邻居和家人的百般阻挠。于是,他向官府呈上了状纸:“豆蔻年华,失偶孀寡,翁尚壮,叔已大,正瓜田李下,当嫁不嫁?”寥寥数语,尽述了改嫁理由。知县接状,拍案叫绝,挥笔写下一字判词:“嫁!”
一字社论
1968年4月,美国《明星时报》发表了一篇约翰逊总统竞选失败的社论《约翰逊认输》,全文只一个字:“妙!”它把报纸和它所代表的那个阶层的态度,极其鲜明的表达出来,真是耐人寻味。
一字回信
一个忌妒心很强的人写了一封信给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我知道你现在的身价是一字一金,现在附上一美金,请你寄个样品来看看。”海明威收下美金后回信说:“谢!”
字座右铭
鲁迅先生12岁时,就读于故乡绍兴的“三味书屋”。一次,因为帮母亲做事,上学迟到了,严厉的寿镜吾老师狠狠的批评了他。为了牢记教训,从严要求自己,他用刀在书桌的右下角,方方正正的刻了一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早”。
一字诗歌
北岛曾写过一首题为《生活》的诗,全篇只有一个字:“网。”
一字小说
美国某大学曾经举办过微行小说征文比赛,结果一篇《第一封情书寄去后》的小说获得最高奖,该小说只有一个字:“等……”真令人回味无穷。
乾隆趣释“夫”字

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一名博学多才,才思敏捷的人,他常常与身边的大臣、文人墨客一道谈古论今,谈诗说文。
一次,乾隆与宰相张玉书到江南去巡视,看见一位农夫在田间劳作,便开玩笑地问宰相张玉书:“这是什么人?”宰相答曰:“这是一个农夫。”“农夫的夫字怎样写的?”宰相张玉书顺口道:“两横一撇一捺,轿夫之夫,孔夫子之夫,夫妻之夫和匹夫之夫都是这样写的。”
乾隆听后摇摇头说:“你这个宰相,竟连一个夫字都不能辨别清楚。”张玉书听到皇帝的责问,连忙上前奏道:“小人才流学浅,实是不知,请皇上指教。”
这时乾隆皇帝解说道:“农夫是刨土之人,上写土字,下加人字。轿夫肩上扛竿,写人字后,再加二根竿子。孔夫子上懂天文,下知地理,这个夫字是先写天字出头便是了。夫妻是两个人,先写二字,后加人字。匹夫是指大丈夫,这个夫字是先写一字再加大字便是。”

应答词趣话

新电视剧《三国》人物对话中的应答词多用“诺”,有人因此在网上评论说,这个“诺”“雷得人害臊”,为何不用“是”呢?“雷”是汉语里的新俚语,意为“震惊得无法接受”。其实,三国时代人们应答通常用“诺”而不用“是”,电视剧里用“诺”更符合当时的语言特色,这有什么可震惊的呢?《三国演义》六十一回写道:“孙权诺诺连声,答曰:『老母之训,岂敢有违。』”可见,孙权回答时说的就是“诺,诺,诺”。编着于两千年前的《战国策》说明,我国古人很早就用“诺”来应答,如《战国策.齐四》中写道:“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其实“喳”这个应答词才“雷”呢,但由于清朝的影视剧拍得特别多,所以我们都已习以为常而不以为然了。皇帝一说“朕”要如何如何,那些大小官吏(尤其是太监)便立刻跪拜着“喳”、“喳”、“喳”。这个“喳”是满语中“je”的音译,最早源自蒙古语,是仆役对主人、奴才对主子的应答语,其卑怯程度比“唯唯诺诺”还严重。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个字就能充分表现社会不平等现象,表现人之间统治与被统治、凌辱和屈辱、奴役与奴才的关系,这个字就是“喳”。这个应答语虽随清朝的灭亡而消失了,只剩下了形容鸟叫声的“喳”(喜鹊喳喳地叫着),但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消灭看来需要更多的时日。
清朝皇帝带来了“喳”,他们自己倒也愿意学汉语,不过常常学不到家。笔者在图书馆里见过一些清皇御批,他们不会写“已阅”或“阅毕”,而只会写“知道了”,倒是十分口语化。乾隆一生用汉语写了四万多首诗,比《全唐诗》的总数还多,却最终也没有成为诗人。
“嗨”,除了是叹词外,在我国有些地区也用作应答词,但由于其发音与日语里的“哈伊”(意即“嗨”)相近,所以人们现在都不大用了。那场战争带来的苦难和仇恨至今还在许多方面体现出来。
我国古人的应答词还有“唯”和“然”等。如《左传》里写道:“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对曰:“唯。不敢忘。”《论语》里写道:“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显然,“唯唯”、“唯唯诺诺”、“然诺”这些词的出现都与应答词“唯”和“然”有关。
今天我们最常用的应答词是“是”、“对”、“行”、“好”,相当于英语中的“yes”、“ok”和“right”。我们有些旅美华人已习惯跟着美国人说“yes”的变体“yah”,这倒并非崇洋媚外,而是因为其发音确实比“是”容易,就如“bye-bye”(“拜拜”)发音比“再见”容易一样。中国南方人发“是”这个卷舌音总觉得有点困难。我这个上海人曾在北京生活多年,卷舌音倒是没有问题了,但我记得小时在上海,我用的应答词就不是“是”,而是“唉”,那不是叹息的声音,而是答应的声音,连《庄子》也早就这样用,其“知北游”篇写道:“唉,予知之。”
语文趣事:只认衣裳不认人

清乾嘉年间洛阳孟习欧,字庐陵,工诗善书画,不修边幅,被当时的人称为洛阳才子。
有一天,他因事至一裁缝处,裁缝正忙于操作,又见他衣着平常,故对他很冷淡。孟习欧见裁缝忙,就说过一会儿再来。有人告诉裁缝:“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孟习欧啊!”裁缝听了又惊又悔。过了一会儿,孟习欧来了,裁缝一反前态,敬礼有加,并说:“闻先生善诗,敢请吾业赐大作。”孟习欧略略沉思,说:“裁缝离不开针,就以针为题吧:一条钢针明粼粼,拿在手中抖精神。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裳不认人。”

郭沫若文字趣谈四则

巧对嵌字联
曾经参加过“一二八”淞沪抗战的陈铭枢将军,字真如。他是当时著名佛学家桂百炼先生的弟子,对佛学颇有研究。
1938年在武汉时,陈任国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指导委员。有一天,他和李济深、黄琪翔、余心清一齐造访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与正在磨墨写字的郭沫若谈笑。陈铭枢说:“听说沫若兄善对嵌字联,今天要劳驾你了,有人用梵文两句将我的字‘真如’嵌了含真字的上联,尚无下联,请你也用梵文对如字的下联吧。”郭沫若笑着说:“你是故意来找麻烦的,梵文我已多年未涉猎,手边又无书可参考,怎么对呢?”李、黄、余见有此雅事,就叫陈赶快把上联念出来,都说沫若兄一定能对好。陈于是念出上联“真有人古,谁为真宰”,嵌了两个真字。郭沫若偏着头想了一会儿,对曰:“如是我佛,此即如来”,也嵌了两个如字,自然浑成,珠联璧合。大家一齐鼓掌叫好。又要求写成条幅,郭亦不推辞,一挥而就。
国民政府迁到重庆后,郭沫若曾生过一场病。陈铭枢来看望他,跟郭沫若谈论起桂百炼充满佛教哲理的辞世诗,乘机又要求郭将他的字再嵌一联。郭沫若思索片刻,挥笔写下了“真理唯马克思主义,如来是桂百炼先生”。以鹤顶格嵌了真如二字,上联表达了他对马克思主坚定信仰,下联以哀悼桂百炼先生,虽然明白如话,却是工整贴切。
萧三郭沫若合作联珠对
1961年3月,诗人萧三到海南岛儋县参观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当时这两个单位正值初创时期,条件很差。师生们一面开荒建房,一面上课学习。萧三为师生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提笔撰一句云:
生产产诗歌,诗歌歌生产,热带作物区里作诗,诗情最热;
这是一幅对联的上联,萧三将下联空着,并题附言:“希望有后来高明者对下联。”事有凑巧,时隔三天,郭沫若也来这里参观,看了上联,便信手为之续出下联:
劳动动教研,教研研劳动,红旗照耀光中施教,教益通红。
妙解怪字
上世纪50年代末期,有几位日本学者来中国登泰山,沿途的风景令他们流连忘返,赞叹不已。穿红门,过万仙楼,北行一段,自然风光绝佳,盘路西侧的石壁上镌刻有“二”两字,引起日本学者的很大兴趣,他们向陪同的中国学者询问,这两个古怪的字意思是什么?还真把在场的人都难住了。
游山归来,日本学者仍追问“二”的读法和意思。于是,我国学者们便翻书查卷,多方请教专家教授,可就是得不到满意结果。后有人带着临写的这两个字找到中国科学院,请教郭沫若。郭看了这两个字,沉思片刻,提笔在“二”两个字外边各加两笔,“二”变成了“风月”。郭沫若笑道:“这两个字应读作‘风月无边’,不过是古代名士的文字游戏罢了。”
改诗救少女
1962年秋天,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游览。在梵音洞他拾得一个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着一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是“春在哪里”。再翻一页,竟是一首绝命诗,且署着当天的日子。郭老看了后很着急,马上叫人寻找失主。失主终于找到了,是一位面色忧郁的姑娘。她叫李真真,因三次考大学落榜,加上恋爱受挫,于是决心“魂归普陀”了。郭老耐心开导她,对她说:“这副对联表明你有一定文化水平,不过下联和横批太消沉了,这不好,我替你改一改,你看如何?”姑娘点头,郭改道:“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
姑娘听了感佩不已。心想眼前这位长者一定是位有学问的首长。他把自己的心事都倾吐出来。郭老听了,挥笔写一联云: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下署“蒲松龄落第自勉联”。李真真仔细阅读,好像见到了楚霸王破釜沉舟大破秦军的壮烈场面;又好像看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一幕;还想到蒲松龄落第后意志不消沉而发奋创作了不朽杰作《聊斋志异》……这副对联不正是“事事难成事事成”的最好注脚吗?姑娘请郭老为这副对联签上名。待郭老写上“郭沫若,六二年秋”几个字后,姑娘才惊喜地知道眼前这位首长就是大文豪郭沫若啊!她激动地表示要永记教诲,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进,李真真还大着胆子写了一首诗作谢郭老云:
梵音洞前几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笔竟藏回春力,感谢恩师救迷航。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