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一八”惨案的历史背景 和其中的受害爱国青年刘和珍的资料 要详细的

如题所述

三一八”惨案的历史背景: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国民军与奉军作战期间,两艘日本军舰护卫奉系军舰进入大沽口,并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开炮自卫还击,将日本军舰逐出大沽口。事后,日本认为国民军破坏了《辛丑条约》,与英、美、法、意、荷、比、西等8国公使,于16日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拆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要求,并限令48小时内答复,否则以武力解决。同时各国派军舰云集大沽口,用武力威胁北洋政府。 三·一八惨案,发生在1926年,平衡于冯玉祥直系军阀和张作霖奉系军阀的段祺瑞临时政府未能妥善处理外国公使团的“最后通牒”,而愤怒的群众冲击国民政府,导致包括两名便衣警察、一名卫兵在内的47人死亡的一场惨案。
刘和珍:刘和珍(1904一1926)女,原籍徽州歙县,生于江西南昌。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为此事写了著名文章《纪念刘和珍君》.
刘和珍出生于贫民,自小养成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品德。1918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时值五四运动前夕,她受到革命思潮影响,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认识到新的女性,肩负着改造旧中国、旧制度的责任,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实践之中。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她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挠,起而奔走呼号组织同学走上街头讲演,抵制日货,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
1918年,考入江西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担任校刊编辑,业余时间阅读《新青年》、《新潮》等,从中吸取营养。并与江西省学生会取得联系,成立女师学生会,带领同学们反对校方的一些不合理规定。当时,南昌女师校规森严,她与进步同学一起同南昌学生联合会联系,成立了女师学生自治会,学校被迫取消了不合理的校规,而带头人之一的刘和珍,则受到了“记大过”处分。
  1921年,刘和珍继续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公刀宣战,在江西首倡女子剪发。女师很快掀起剪发高潮,三两天内剪发者不下百人,学校当局认为她"首倡剪发,有伤风化”,被勒令退学。同年冬,刘和珍等人在南昌发起组织了进步团体“觉社”,并主编《时代文化》月刊和并任《江西女子师范周刊》主编。
  1923年秋,刘和珍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预科,她经常到北京大学旁听李大钊讲授的《社会学》、《女权运动史》等课程,回校后广为传播。她也是鲁迅先生作品的忠实读者。由于她思想进步,成绩优异,善于团结同学,深受同学们的尊敬和信赖,被大家推选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
  1924年开始,刘和珍积极投入到反对校长杨荫榆的斗争中去。1925年,在女师大风潮中,刘和珍旗帜鲜明地同反动校长杨荫榆作斗争。
  1926年1月13日,女师大新校长到任,鲁迅代表校务维持会表示欢迎,同时也表示校务维持会卸职。刘和珍在这种情况下,“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1926年3月12日,日本军舰驶人大沽口挑衅,继而纠集列强各国向中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进行无理要挟。北京各界无比愤慨,刘和珍说:“外抗强权,内除国贼,非有枪不可”;“军阀不倒,教育事业就搞不好,打倒军阀后,我再当教师不迟。”
  1926年3月18日,刘和珍为了组织女师大学生参加集会、游行,她不顾感冒,欣然前往,最后在段政府门前身遭弹击,英勇牺牲,年仅22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04
 三·一八惨案,发生在1926年,平衡于冯玉祥直系军阀和张作霖奉系军阀的段祺瑞临时政府未能妥善处理外国公使团的“最后通牒”,而愤怒的群众冲击国民政府,导致包括两名便衣警察、一名卫兵在内的47人死亡的一场惨案。

刘和珍(1904一1926)女,江西省南昌人,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
第2个回答  2012-11-04
刘和珍(1904一1926)女,原籍徽州歙县,生于江西南昌。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为此事写了著名文章《纪念刘和珍君》。

你可以去百度一下,讲的很详细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40481.htm

第3个回答  2012-11-06
鲁迅一篇文章 纪念刘和珍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