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成分残缺是病句的主要类型之一

如题所述

我们学习写作是从造句开始的,一篇文章由很多句子组成。句子一多,就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影响意思的表达。成分残缺是常见的语法错误之一,下面让我们来举例说明。1.缺少必要的主语①通过看报上发表的有关赖宁的事迹,使我深受教育。全句没有主语,应该删去“使”,这样,“我”就成为主语了。②在这篇文章里,热情赞扬了气象预报员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在……里”表示范围,不是主语,可删去“在”和“里”,让“这篇文章”作主语,句子就完整了。③学习了《寄小读者》一文以后,给我的启发很大。“学习了……以后”不是主语,可以删去“学习了”和“以后”,让“《寄小读者》一文”作主语。④听了雷锋同志的故事,更乐于助人了。全句只说明“怎么样”,却没有说明“谁”,应该在句首加上“他”作主语。2.缺少必要的谓语①我们要使自己具有丰富知识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应该在“使自己”后面加上“成为”作谓语。②我们要为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为……而……”是个固定结构,前面既然有“为”,句末必须加上“而努力学习”,要不就去掉“为”。③为了加强管理,办好学校,我校要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是修饰限制“一系列工作”的,应该在“建立”前面补上谓语“做好”。3.缺少必要的宾语①我们要响应“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应该在“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后面加上“的号召”,作宾语。②我们每天坚持做早操,以达到锻炼身体。“锻炼身体”不能当“达到”的宾语,可以在句末加上“的目的”。③校长到我们班来了解同学们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了解”没有相应的宾语,应该在句末加上“的情况”。有些成分残缺的错误比较明显,可是有些看上去好像是对的,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去揣摩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