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的好坏对身体上有什么异处?

内容详细。

心情与健康是相辅相成的。当人心情好就会充满激情和满怀喜悦,使人精力充沛,身体自然健康。而身体健康促使人心情舒畅,又是保持良好心情的“物质基础”。因此,注重自我修炼保持良好的心情,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前题。对我们老年人来说,经过大半辈子的跌打滚爬,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应该幸福地安享晚年了。然而,有的老年朋友在暮年生活中,或因环境变化难以适应;或因地位变迁难以平衡;或因家庭、子女不甚理想;或因某些方面的期望值太高难以实现等因素所困扰,心情难以舒畅,“离退休综合症”不期而至,使自己的健康每况日下,在与老年朋友的相处和交谈中,大部分人或多或少曾有所体验。其实,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加强自我修炼,适应新的变化,保持良好心情,健康地度过幸福的晚年比什么都重要。为此,谈几点粗浅的想法与朋友们共同探导。

遵循自然规律,坦然面对现实。一天有日出、正午和日落;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人生也有幼年、少年、青年、壮年和暮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谁也改变不了的。季节和人生的划分是公平的,由于每个人的阅历、经历、性格、修养等不同,在如何对待和更好地度过这些时段的观念和方法也各不相同。对待暮年的态度更是如此。

有些人面对暮年,满目萧素。认为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与自己所熟悉、所实践过的那一套大相径庭,连自己的孩子也与自己不一样。不说吧,心里闷着难受;说吧,也没有人听。总感到人老瓦上霜,好景美不长。就像枯黄的树叶裹着无助,轻风就可以任意吹落。风烛残年的恐惧感使他们战战兢兢,惟恐生命的奏章随时都会画上句号。这些人或消极无奈地晒晒太阳,或三五结伴侃侃大山,或牢骚满腹地怨天尤人,带着“青光眼”的目光满怀着牢骚和遗憾,无可奈何地等待着那一时刻的到来。

科学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类在进步,我们所熟悉、所实践过的那一套也在不知不觉中更新着。先进的、有用的部分,已被人们继承而发扬光大;落后的、过时的部分,也被人们拚弃而予以删除。我们的思想观念也要跟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用发展的观念看待现在的一切,这就叫做遵循自然规律。

我们都是风烛残年的凡夫俗子,不管你年轻时有多么美好的远大抱负,也不论你过去立过多大的汗马功劳,好汉不提当年勇,历史的车轮不会倒转。在现代科学的面前,应该心服口服地承认:我们已经是力不从心和无能为力了。有些人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生闷气,暗较劲,成天没有好心情,说句难听的话:这是“三九天种西瓜——不合时宜”,或者说是“脱掉裤子放屁——自寻烦恼。”古人云:“看人不顺眼,是我修行不够。”要明白,我们该流的血汗已经流过了,我们应尽的责任已经尽到了,我们的“班”已经移交给下一代了。对待现实社会(包括自己的孩子)应该顺其自然,心安理得,这就叫做坦然面对现实。

为此,建议我们老年朋友最好做到:一不生气,二不较劲,三不激动,四不多管闲事。心情舒畅地接受现实的一切,保持健康的心态,安享自己的幸福晚年。这才是聪明之举,也是唯一的选择。

学会变换角度,保持乐观心态。对待同样的事物,由于我们看待它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就像两个人站在一块黑白标牌(一面涂着黑色另一面涂着红色)的两边,一个人说:“这牌子是白色的。”另一个人说:“这牌子明明是黑色的,怎么说成白的呢?”争得面红耳赤。当他们交换位置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有个名人曾经说过:“我正为自己没有鞋而难过,忽然遇见一个没有双脚的人,我的难过顿时消失了,但愿它能让忧虑的朋友快乐起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