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阅读训练的方法

如题所述

语文教学有两个重要的方面: 一个是阅读, 一个是作文。阅读考查是毕业考试语文试卷上的重头戏, 占分值比例较大。阅读复习究竟训练什么?要达到哪些要求? 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 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 还指出:“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阅读能力既是毕业升学考查的重点, 也相应成为考前复习的重点。为此, 教师应优选适合学生阅读的人文性强的文章, 精心设计不同题型, 加强训练, 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感悟内化型

 

主要训练学生理解词句、文段及对全文的整体感知能力。

 

1. 读了短文, 你明白了什么? 受到什么启发?

 

2. 科马洛夫要女儿学习时“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 这里的“小数点”指的是什么?

 

3. 倒数第二自然段写母亲时用了“ 疲惫”、“ 着急”这两个词, 从“ 疲惫”一词中可以看出________, 从“着急”一词中可以看出_______。

 

4. 读文思考后回答: 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 不在于现在是否优秀, 而在于_______, 只有_______,才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5. 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 会经历许多的成功和失败, 读了本文, 你将如何面对人生路上的成功和失败?

 

这组题目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 别出心裁, 新意迭出。训练的角度不同, 题型富于变化。题2 和题3 要求学生感悟语言, 体会、推敲重点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题1 和题5 联系学生成长实际来谈自己的启发和感受, 从而获得健康的个性发展。题4 则训练学生对全文的整体理解能力。这种全方位的训练, 使学生在求知中充实自我, 不断发展, 从而提高自身的感悟能力。

 

二、概括提炼型

 

主要训练学生在整体感知基础上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既包含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提炼,又包括语言的表达。

 

1. 文中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 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

 

 

2. 根据文章内容, 写出下面人物的特点。

 

3. 第二自然段写“我们”拿摆渡老人取乐, 作者举了几个例子? 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写出几个例子。

 

4. 在第二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这一段的总起句( 或过渡句) 。

 

5. 概括文章段意、主要内容。

 

三、整合输出型

 

阅读和写作是“互惠互利”的, 阅读提供写的依据和灵感,写作是将阅读理解和感悟表达有机整合的一种训练方式,最能训练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1. 用一段通顺连贯而又简洁的话写出文中“一件小事”的经过, 事件中的“我”改用第三人称。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省略号, 请你根据上下文发挥想象, 推测一下罗丹可能会说些什么。

 

3. 假若某年后, 由我国发射的航天飞机将探月仪器成功运往月球, 请你根据本文介绍, 用上“举世瞩目”、“呕心沥血”、“月球”、“科学家”这些词写一段话,代表小学生向从事这项工作的科学家表示祝贺或感谢。

 

4. 如果你是文中的应聘者之一, 经历了这场特殊的应聘后, 肯定感慨很多。请你根据这次失败的应聘给你的教训写一句座右铭, 时刻激励自己。

 

题1 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转述能力。题2 训练学生的想象、推想和语言表达能力。题3 既有所指向又相当开放, 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在特定语境中的表达能力。题4 富有挑战性,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欲望, 也最能体现学生独到的眼光和独具的才能。

 

四、学法生成型

 

时下的语文阅读复习训练, 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注学生学法的生成和运用情况, 并在阅读训练中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

 

1. 我们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多种, 如查工具书、逐字分解连缀、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请你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 解释文中“目不暇接”的意思, 并说明采用了什么方法。

 

2. 认真阅读短文, 仿例写句子。

 

没有一本书的家, 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 没有一本书的家, 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 没有一本书的家, 是_________;没有一本书的家, 是________。

 

3. 看似浅显的文章, 其中往往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和丰富的内涵。你能围绕这篇文章的课题、插图、开头和结尾、标点等方面, 提出一些你认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吗?

 

4. 阅读短文, 按要求完成相关的读书笔记。

 

( 1) 摘抄词句: 从文中摘抄一个表现瑞士人闲适、有序生活状态的句子。

 

( 2) 概括要点: 用几个词简要地概括作者对瑞士和瑞士人的基本态度。

 

( 3) 品味语言: 品读文中加横线的语句, 说说这些细节描写瑞士人的什么特点。

 

( 4) 抒写感受: 用一段话( 60 字内) 写出读完本文的感受。

 

这几道题与传统练习法相比, 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重视探究知识发生的过程, 渗透了释词、仿写、质疑和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特别是题4 采用读书笔记的方法,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又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而题2 给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表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对书的体验和积淀进行解读和表达, 极具开放性、多元性。

 

五、指向积蓄型

 

新课标提出必须注重学生积累的教学, 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 万字。在日常的阅读教学和复习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由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由课文相关知识点适度延伸, 努力做到阅读教学倡导的“积累语言、发展思维、促进运用、厚积人文”的理念。

 

1. 学了《世纪宝鼎》, 我积累了这样几个带有“鼎”字的成语: ________。

 

2.《草船借箭》选自_______。你还知道这部书中的哪些人物和故事?

 

3. 由李白的《静夜思》你还想到古代哪些诗人写月的诗句?

 

4. 在课外阅读中, 有你喜欢的句子吗? 请你把喜欢的句子写下来, 并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5. 学了朱自清的《匆匆》, 我还积累了几个珍惜时间的古诗句、名言警句: _______。

 

6. 阅读短文, 请在第三自然段的横线处填入杜甫诗中的一个名句。

 

以上各题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在特定语境中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当今的阅读教学早已不是“死啃课本、死啃教材”, 而是要腾出时间和空间, 将学生引导到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上来。

 

六、综合拓展型

 

此类题目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出文本, 积极参与,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训练学生的整合迁移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

 

1. 文章写木匠在铺设地板时, 为什么要留一道缝隙? 他们这样做, 其实是根据我们《科学》课上所学到的什么原理?

 

2. 读了本文, 你觉得除了做人与处世要讲究“留一道缝隙”外, 在哪些方面也应该“留一道缝隙”? 为什么?

 

3. 文中说:“李白打捞的就是水里的月亮”, 请写出你读过的李白诗中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4. 人, 不可能没有缺陷。读了本文, 你一定有所思考。你发现自己的缺陷了吗? 你认为这种缺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为诊治这种缺陷开一个“处方”。

 

名称:__________形成原因:__________弥补办法:__________

 

题1 由文本向学科延伸, 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题3 以文本触发联想, 积极搜集积累的信息, 并灵活运用。题2 和题4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要求学生正确分析自我,勇于面对自己的缺陷, 形成科学的人生观。这几题均训练了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整合迁移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

 

七、问题探究型

 

1. 同样是写梅花, 王冕的《墨梅》和王安石的《梅花》既有相同点, 也有不同点, 试比较它们在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的异同。

 

2. 你的好朋友小刚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以“好店名”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活动, 下面是他和班上同学搜集的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好店名”及其简介:

 

“载人舟”: 鞋店名。把鞋子比喻成为载人舟。

 

“光合作用书房”: 书店名。把读书、吸收知识比喻成为植物的光合作用。

 

“家和”: 家具店名。令人联想到家和万事兴,联想到“家”最重要的是亲情。

 

“玉壶缘”: 茶叶店名。“玉壶”出自名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 1) 你认为好店名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什么?

 

( 2) 小刚的舅舅待人热情, 理发技术不错, 他开了一个理发店, 店名叫“环球高等发院”。小刚觉得这个店名不好,你来帮助拟一个合适的店名, 并说明创意。

 

题1 要求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 写出探究结果。题2 将生活中的资源与语文学习资源整合在一起进行探究式学习。这两题要求学生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大胆质疑, 深入探究, 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又使学生运用这一能力, 解决阅读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15
读书方法很多(1)泛读 泛读就是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 (2)精读 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3)通读 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 (4)跳读 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5)速读 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6)略读 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7)再读 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8)写读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读 读书之前可以先读书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内容概要,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有指导地进行阅读。读书之后,也可以再次读书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10)选读 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2个回答  2012-10-15
多做阅读题,做阅读题是把文章多读几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