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按字辈取名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如题所述

     辈分的字谱又称昭穆、字派、行派,用以表明同宗亲属、家族世系、血系秩序的命名字辈排列。辈分序昭穆古已有之,昭穆为我国宗法制度,即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昭穆制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二辈制族外婚,每个氏族内男女各有两个辈分,两个氏族的同辈异性才可以通婚,子女的世系按母亲的世系决定,父子属于不同氏族。后来昭穆制逐渐得以演化,上古时代宗庙或墓地排列,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以周代天子七庙为例,自始祖之后,父为昭,子为穆。排列时,大祖居中,三昭位于大祖的左方,三穆位于大祖的右方,以此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次序和亲疏远近。

    辈分的排列常常体现在人名中,使用辈分用字不仅便于在同族中排行辈,认辈分,也便于修宗谱。一般而言,以字定辈分者,都将这些辈分字置于姓之后,如张学良、张学思、张学铭。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有辈分。但是,普通老百姓的辈分不是特别讲究,如小说《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白孝武兄弟,这个“孝”字是取忠孝之类的用字,没有特别严格的辈分用字沿革。再如,我们的父辈名中,辈分用字一般取寓意较好的字来使用。在这种宗族观念下,一般排辈分主要体现在男丁中,女子不入宗谱,故不采纳。现今,许多家庭中的姐妹看似有使用辈分字的,但一般只是任选一个相同的字用在姊妹中,以表示姐妹关系,并无序辈之意。行辈字是宗族内部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并不是父母或本人可以随便选用的。宗谱的行辈字派用以加强宗法制度,所以其用字也充分反映了这一目的,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美德或吉祥的字,如:德、仁、明、孝、福、禄、吉、祥、贤等;第二类是希望宗族延续和昌盛的字,如:永、传、昌、盛、兴、延、继、承等;第三类是怀念先祖和歌颂皇天恩德的字,如:泽、祖、显、荣、恩、锡、启、先等。家谱的行辈字派是家谱中尤其重要的内容,一般由家庭中的某一位名人制订,编成几句吉祥话,有的文人甚至将其写成诗,比如浙江《唐氏宗谱》的行辈字派是“福禄永昌隆,和良端世美,才智瑞宁聪”;湖北《汪氏宗谱》的行辈字派是“正大光明,成先于后,世泽延长,齐家有猷。”

    人名是一种语言现象,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社会的变化;人名还是一种文化现象,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人名的内容是符号化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的概括。不管中国人的人名有多么复杂,都可以从一个人的姓名中窥见其民族、地位、家庭、身世、文化、教养、爱好等,可以说名字是信息量最大的汉字符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24
为您起的名字,仅供参考:

名豆伊 名乐伊 名焱亚 名昱艳
名德壕 名婷塬 名易艳 名冬轩
名凌山 名滕艳 名丽疆 名晞园
名乐以 名智岩 名丹阅 名昱培
第2个回答  2012-10-23
最正式的字辈应该是起源于宋朝。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其后代规定了十三个字辈,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个字,构成一副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这是人们见到的最早的正式的字辈。一般情况下,字辈的形式、内容、涵义等都比较单一,内容讲的要么是修身、治国、平天下,要么就是后世子孙对祖宗前辈的尊敬、赞美与歌颂,要么就是祖宗前辈对后世子孙的鼓励、期望与祝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