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霜降对重阳,有什么典故?

如题所述

说说霜降对重阳
丘晓晴
2012年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适逢24节气之“霜降”。
10月22日,很多人提前过节,过重阳节,原本是九月初九过节,只有个别边远乡镇才是初八过节的,为何城区也提前,一打听,原来是听老人讲“霜降对重阳,十家烧火九家亡”。
呵呵,一窝蜂,都赶在初八过重阳了,那明天呢,不烧火做饭了,吃熟食?
其实,不然。
这就是“十年浩劫”文化断层,带来的恶果。老辈人,知道什么意思的已先后作古。中年人(上世纪40-70年代生人)因文化断层,正经的书都没读几天,何况对历史文化的深层次解读,只是依稀听父辈说过这句话,不知其意,从字面上以迷信的角度产生曲解,以讹传讹告诉现在的年轻人,这天不能烧火,不然会招灾。
先说说“霜降”,太阳位于黄 经210°时为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般在农历九月的中下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气温降至0度以下,不耐寒的植物将停止生长。
北方谚语“晚麦不过霜降, 霜降前,要种完”。今年,霜降提前了,在重阳的同一天,按千百年农事总结,来年收成不好,因此江西赣州一带就有“霜降对重阳,来年饿死少年郎”的说法。也因为收成不好,为了囤积粮食、掠夺资源引发争端和战争,古戏文唱道:“霜降赶重阳,平地起战端”(此处的“赶”,意思是赶在同一天了)。因此,在江南一带及其以南各地,粮食比较充裕的人家,怕北方的灾民、流寇哄抢粮食,就举家上山避祸,每家每户都不冒炊烟,告诉他人“我家也断炊了”,没有粮食给你们抢,而有些没有来得及离开的人家,因炊烟的出卖,导致被洗劫一空,因此就有了“霜降对重阳,十家烧火九家亡”的结局。这句话广为流传,警示其他村舍,不单是重阳这天不能起炊烟,而是在饥荒、战乱还没有结束的这段时间都应避祸。在重阳时节举家上山避祸,到后来在风调雨顺、太平盛世时节,就逐步演变成了“重九登高”的习俗。
这是说的正史,还有民间传说。据传,远古时期,“霜降”与“重阳”均是天上的两员猛将,骁勇善战,一日,两将不知何因,引起争端,打了起来,从天上战至人间,从人间复又天上,只战得天昏地暗,重阳渐渐不敌,躲进人间一柴灶内,重阳性为火故在灶内很安生很惬意,而霜降性为水,无法入灶捉拿重阳,性情渐躁,遂起一计,看见冒炊烟的烟囱都给堵上,逼重阳出来再战,可怜了正在烧火做饭的人家,烟囱堵上,家中烟熏火燎,被熏死的、房屋着火被烧死的,不计其数。因而有了“霜降赶重阳,十家烧火九家亡”(此处的“赶”,意思就是追赶了)。”
知道了这些来由,你还会在重阳这天,为了不烧火而以熟食充饥吗?
其实,我们很多传统节日,均与历史渊源有关系。五月初五,屈原投汨罗江,民众为了在捞起其尸体之前,不让鱼儿食其肉,家家户户用竹叶糯米包裹蒸熟后投到江中喂鱼,以后就演变成端午节家家户户裹食粽子。八月十五,被分户奴役的人们,用面饼裹着密信,传递起义消息,最终一举获得自由、举家团圆,以后就演变成中秋节家家户户互送月饼祝贺团圆。
每逢传统节日,在准备鸡鸭鱼肉大餐时,别忘了给孩子们准备一些精神食粮。
“霜降对重阳,万家和睦万家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2
中国传统农历有大月30天和小月29天的区别。如果一年只安排12个月,其长度只有345天或356天。这样两三年后,对应的月份与按太阳回归年所定的寒暑节令就会脱节甚至颠倒,使历法失去意义。为了解决矛盾,惟一的办法就是设置闰月。
现行设置闰月的方法是19年置7个闰月,因为19个农历年加7个闰月的总长度与19个太阳回归年的天数基本相符,重阳节与霜降节气一般会19年相遇一次。
第2个回答  2012-10-22
说说“霜降”,太阳位于黄 经210°时为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般在农历九月的中下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气温降至0度以下,不耐寒的植物将停止生长。
北方谚语“晚麦不过霜降, 霜降前,要种完”。今年,霜降提前了,在重阳的同一天,按千百年农事总结,来年收成不好,因此江西赣州一带就有“霜降对重阳,来年饿死少年郎”的说法。也因为收成不好,为了囤积粮食、掠夺资源引发争端和战争,古戏文唱道:“霜降赶重阳,平地起战端”(此处的“赶”,意思是赶在同一天了)。因此,在江南一带及其以南各地,粮食比较充裕的人家,怕北方的灾民、流寇哄抢粮食,就举家上山避祸,每家每户都不冒炊烟,告诉他人“我家也断炊了”,没有粮食给你们抢,而有些没有来得及离开的人家,因炊烟的出卖,导致被洗劫一空,因此就有了“霜降对重阳,十家烧火九家亡”的结局。这句话广为流传,警示其他村舍,不单是重阳这天不能起炊烟,而是在饥荒、战乱还没有结束的这段时间都应避祸。在重阳时节举家上山避祸,到后来在风调雨顺、太平盛世时节,就逐步演变成了“重九登高”的习俗。
这是说的正史,还有民间传说。据传,远古时期,“霜降”与“重阳”均是天上的两员猛将,骁勇善战,一日,两将不知何因,引起争端,打了起来,从天上战至人间,从人间复又天上,只战得天昏地暗,重阳渐渐不敌,躲进人间一柴灶内,重阳性为火故在灶内很安生很惬意,而霜降性为水,无法入灶捉拿重阳,性情渐躁,遂起一计,看见冒炊烟的烟囱都给堵上,逼重阳出来再战,可怜了正在烧火做饭的人家,烟囱堵上,家中烟熏火燎,被熏死的、房屋着火被烧死的,不计其数。因而有了“霜降赶重阳,十家烧火九家亡”(此处的“赶”,意思就是追赶了)。”
知道了这些来由,你还会在重阳这天,为了不烧火而以熟食充饥吗?
其实,我们很多传统节日,均与历史渊源有关系。五月初五,屈原投汨罗江,民众为了在捞起其尸体之前,不让鱼儿食其肉,家家户户用竹叶糯米包裹蒸熟后投到江中喂鱼,以后就演变成端午节家家户户裹食粽子。八月十五,被分户奴役的人们,用面饼裹着密信,传递起义消息,最终一举获得自由、举家团圆,以后就演变成中秋节家家户户互送月饼祝贺团圆。
每逢传统节日,在准备鸡鸭鱼肉大餐时,别忘了给孩子们准备一些精神食粮。
“霜降对重阳,万家和睦万家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