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谈中国诗》所有的各段段意啊?谢谢了

如题所述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

作者认为,谈中国诗要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就是说,谈起中国诗,眼中要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因为只读中国诗的人,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没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就“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只有采用比较文学的立场,居高临下地对中外诗进行比较,才能对中国诗作出正确的评价,得出合理的结论。

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按照一般的说法,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则不然,抒情诗出现得异常之早,戏剧诗随后,史诗没有。因此,中国诗是早熟的,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但以后缺少变化。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第三部分(第3至7段),阐述中国诗的特点。

1.篇幅短小。作者在第3段指出,“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原因是,“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2.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作者在第4、5段指出,外国诗人论诗的观点与中国诗人论诗的观点很接近,中国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与外国人所谓“空泛连接着确切”,意思一样。“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是正确的说法。作者还认为,这富于暗示,“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西洋的任何一诗来得多”,例如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在中国诗里应用得最多。

3.“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作者在第6段指出,“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原因是,一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中国诗调较轻,比不上西洋诗调的沉重;二是中国古代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中国诗“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4.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作者在第7段指出,中国诗除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外,在内容上与西洋诗“无甚差异”。例如,外国也有“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

第四部分(第8段),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作者认为,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洋诗都是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在中国诗里是零碎的,薄弱的,到西洋诗里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读者“回到本国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20
段解:第一部分(第1段)。交待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作者认为评论中国诗要全面了解诗人,用具体的事实作证据。并且必须在相对比的前提下才能作出结论,也就是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只有这样才公平。
段解: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而“早熟的代价是早衰”。即“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