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怎样治疗_双相情感障碍

如题所述

目前。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问题,目前全球推荐的治疗药物有1.抗躁狂药物:碳酸锂、丙戊酸钠、丙戊酸钠缓释片、丙戊酸镁缓释片,拉莫三嗪。其中碳酸锂的作用较强,但是容易引起中毒,丙戊酸盐对快速循环作用较好,拉莫三嗪对双相障碍,国际上推荐为双相治疗的首选,但是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2、抗精神病药物:几乎所有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其中有奥氮平、思瑞康控制躁狂的效果和作用时间比较好,起效快,但是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其他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各有特点,镇静作用较轻。 临床上,病人适合什么药物,需要根据病人用药后的反应来考虑,并没有硬性的规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19
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流派分歧很大。
很多心理咨询师坚决反对用药。何日辉医生本身是临床医生出身,而且是一名精神科大夫,在临床中,他也会用药。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学习了很多关于心理学的流派,临床上也进行大量的心理干预。
所以,对精神科大夫和心理咨询师两方面的思路都能够理解。药物治疗肯定是有其必要性的,甚至在有些情况下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针对重度抑郁症,真正的双相和易激惹的患者,药物治疗几乎是必须的。
对于已经处于木僵状态的重度抑郁症的患者来说,心理干预是没有用的,根本是无效的,你让他们去运动也不可能。这个时候,药物治疗可能就是首选的方案。必要的时候可能还要进行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心理咨询师说心理咨询可以起到作用,这是很荒唐的。
对于不是处于木僵状态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很少一部分的人通过心理干预也是可以完全康复的。对于绝大部分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来说,药物治疗都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药物治疗起作用之后,情绪稍稳定后,其实是为以后的心理干预铺路,更加有利于心理干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他在临床中从来不反对用药。
但是,药物治疗一定要谨慎。因为药物有一些副作用,尤其容易对孩子的学习有影响。如果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干预来解决的,他们就用心理干预,或者是别的方法,如果没有别的办法、需要用药的,就一定要用药。这是他个人的一个观点。
国内一些传统的精神科医生,甚至一些权威的专家的观点则会有所不同,他们认为抑郁症必须用药,更不用说双相情感障碍了。他们会认为,双相能够完全通过心理干预来治愈的这种观念是非常荒谬的,完全是天方夜谭的事情。
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他在临床中就发现,对于轻度到中度的抑郁症,其实可以不用药。通过非常专业的心理干预,甚至有些人通过运动治疗,以及别的方法也能慢慢康复。
即使是双相的话,他也不认为所有的双相情感障碍都需要用药,哪怕是真正的双相也不代表一定得用药。
药物治疗不可否认有它的重要性,但是副作用也很明显。对于青少年来讲,最常见的就是记忆力下降,还有肥胖。记忆力下降会影响到学习。
有一个患者家属提问,孩子用了药之后整天睡觉,上课也睡觉,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这就是适得其反,加重了学习障碍。所以,医生在用药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个问题,不能只是考虑到药物的效果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肥胖,很多精神科大夫还是会考虑到这一点的,尤其对于女孩子,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有一些女性患者因为药物副作用导致肥胖,心理自卑。作为精神科医生,必须考虑到患者的心理,要注意到药物的副作用。
另外要避免盲目的用药。但是什么叫盲目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家长来说,如果你相信某一个精神科大夫,那你就按照这个大夫的治疗思路去做就可以了。
在用药上,他一般不能提供意见,因为他对孩子的情况不了解,不了解大夫的用药思路。而且,每个大夫的用药习惯不一样,所以他也不能盲目地给他们调药。
而对于一直在他们这边做治疗的患者,对他们的病情和心理发展非常清楚,在心理干预慢慢起效之后,他就会逐步地给他们撤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