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寒假”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如题所述

寒假里的我
寒假的脚步渐渐远去,新学期即将到来。我对寒假有一丝留恋,毕竟,这是我们初中阶段第一个寒假。在这个寒假里,我过得很充实,很快乐。
别人的寒假是怎样的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自己的假期是充实和快乐的。由于过年有许多的亲戚朋友要到我家来作客,我们也有许多的亲戚朋友要去看望,因此,在家看书学习,招待客人,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走亲访友,帮妈妈做一点我能做的家务活,也就成了这个假期的主旋律。认真完成寒假作业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和巩固,尤其寒假时间漫长,如果天天玩耍,很容易荒废学业。也许有的同学会觉得不如去外出旅游好玩,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与其去外出旅游,走马观花,倒不如在这小学最后一个寒假里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看看书,为下半年升初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首先,我看了《老人与海》这本外国名著。这本书告诉人们:坚持很重要,毅力也很重要,即使有的时候你达不到你原本想要的结果,但是过程却可以让你明白很多的道理,从而更加珍贵。
之后,我把上学期的数学再复习一遍。因为上学期的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离爸爸妈妈给我定的目标差了很多。所以,我反省了一下:考试之前没有在好好的复习,考完试之后检查了几次就觉得没什么错,在草稿本上画数学娃娃。为什么我每次考试都犯这个错误呢?是不是我对数学没兴趣,还是觉得数学很容易,就不管它了。其实都不是的,我总觉得小时侯数学很棒,到现在也是很棒。成绩下降到80多分,不管它,认为只是没复习好下次考的时候又会考到90分以上的了。以前,总以为这个是个小缺点。现在,我总算意识到这个缺点的重要性了,我一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
这个寒假,虽然我没有付出什么,但我还是收获了不少。红包就是一个例子:以前,爸爸妈妈都不给红包给我保管,给我用。今年,我终于可以保管我的红包的十分之一。开学前几天,我用了一些红包钱,精打细算,买了一些学习用品和一些书籍,仅用了很少钱。还有,在年夜饭上,我又学会了不少新菜。在表姐的教导下,我又学会了织围巾。在姑妈的教导下,我又学会制作不少饰品……
寒假过去了,在这个寒假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我将会把这份珍贵的记忆,珍藏在我的心中
2.
寒假终于来了,春节就要到了。放假过节本是孩子向往的事情,在无数孩子的期盼中,寒假本是放松休息的好机会,,但笔者最近了解中发现,许多孩子寒假依然有写不完的作业和上不完的补习班.很多孩子患上了“恐寒症”。孩子们过早地理解了社会,也过早地失去了童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给我们一个快乐的寒假。
  “寒假就该让孩子轻松,让他们过个快乐的寒假”
  笔者了解到,城市的孩子几乎都报了补习班、提高班。本应该放假的学校,同往常一样在紧张的上课,“寒假”对高三毕业生例外。大部分学校的课程表学习时间安排到大年三十。而且学习时间每天长达十四个小左右。
  学校的说法是无奈,要成绩、要分数,更重要的是要升学率,最后冲刺… …
  家长也为这样安排假期忧心忡忡,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孩子在寒假中焦虑劳累,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家长和孩子沟通难,孩子回家发起脾气——沉默寡言等心理压力反应。因此,对于补课,家长的思想非常矛盾,他们一方面希望孩子在假期能养养身子,过得轻松些;另一方面又望子成龙,希望孩子抓紧一切时间学习,通过补课来提高学习成绩,增加学生未来升学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
  在某中学几位高三的同学这样和我说;“我为我的前途感到深深的担忧!”,“老师总是对我们说,金融危机使就业形势变得很严峻,名牌大学的学生都找不到工作。如果我们考不上好大学,一辈子就完了。”
  一个被同学们认为是尖子生的学生这样说;“做一个尖子生很辛苦,压力很大。每次考完试,同学会马上来和我对答案;妈妈对我的期望很高,如果我比上次考试的成绩低两三分,她就会很不高兴;老师非常重视我,但如果我的成绩退步了,老师会狠狠责备我。”
  “刚考完期末考,迎来了自己高中生涯的最后一个寒假.但放假却不等于放松,假期我的学习要更努力,如果想一直都当尖子生,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牺牲假期在所难免。”
  另一个学生这样对我说;“什么时候才能不这么累?疲惫不堪。过完这个寒假马上就要高考啦”,“妈妈天天在念叨,高考形势有多么严峻!等考取个好的大学在休息吧”
   笔者感言;寒假,本该是轻松的,但是,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它又是沉重的。
  你们想要什么样的寒假?我问
   几个中学生向我表示,寒假里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分别是:去游乐园玩儿、和同学聚会以及与家人外出旅游,然而事与愿违。
  据我们日前向数千名中学生及其家长发放的调查问卷显示:98%的被访学生的寒假生活是在家里和补课班或学校提高班的两点一线中度过;93%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在寒假中参加补课班学习。调查也表明,大约有超过70%的中小学生报有各种各样的校内外辅导班,都是为考试做准备。究其原因,升学压力无疑是最主要原因。在社会呼吁加强素质教育,为学生“减负”的背景下,家长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增负”愿望绝非无的放矢。在教育的等级制度和学生评价体系没有明显改变的今天,学生和家长只能被动地面对分数决定升学和社会就业困难等现实压力。
  正如我之前所说的,“补课”成为假期的主旋律,反映了部分家长的急功近利心态。他们无论何时何地,看见孩子拿着书本才安心……而事实上,这种比上课还累的“补课”,往往事与愿违,效果大多为零甚至为负。
   最可怜的是我们的孩子们,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背负着中考、高考的重压,背负着家长们的厚望,顶着冬天凛冽的寒风,步履艰难地走过了这个本该轻松快乐的假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