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背影中 文章写父亲的4次背影 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之情)

如题所述

“背影”在文中反复出现四次,然每次的情况都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则是一脉相承。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

第一次,在文章开头,旨在开篇点题“背影”。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以笼罩全文。

第二次,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此为写作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三次,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第四次,在文章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扩展资料:

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那年作者20岁。

在那特定的场合下,做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这印象经久不忘,并且几年之后,想起那背影,父亲的影子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使人不能忘怀。1925年,作者有感于世事,便写了此文

《背影》是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它描写了在祖母亡故回家奔丧之后与父亲在车站上别离时的情景,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作者凭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看透了时代和社会的沉疴,将哀伤和愤懑凝聚于笔端,淋漓尽致地勾勒出父亲的背影,描绘出自家光景惨淡的图画。

在这幅图画中展示了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在中外反动派的残酷压榨下朝不保夕的苦况,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处在社会下层的小私有者日趋破产的真实生活。表达了在艰难环境中父爱子、子爱父的真挚感情。作品通过这种描写父子之情的艺术闪光,照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照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背影 (朱自清创作散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7
背影”在文中反复出现四次,然每次的情况都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则是一脉相承。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

第一次,在文章开头,旨在开篇点题“背影”。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以笼罩全文。

第二次,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此为写作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三次,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第四次,在文章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第2个回答  2019-03-04
讨父亲的思念之情
第3个回答  2020-11-10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一、四写背影
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故全文以“背影”为线索。文章中,“背影”时时写到,前后出现过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写作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
第一次是文章的开头,略写背影。
惦记背影:开篇点题,表明父亲背影在“我”心灵留下的深刻印记——虚写背影。
第二次是车站送别中父亲买桔子时,详写背影。
刻画背影: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和儿子的感动——实写背影。
第三次是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时,略写背影。
惜别背影:再次写父子分手的离情别绪,催人泪下——实写背影。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详写背影。
再现背影:与文章开头呼应,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虚写背影。
二、四次流泪
文章所以感人,除了父亲的言行之外,“我”的情感也是重要的,其中我的四次眼泪有力地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
第一次流泪:赶到徐州跟父亲一起奔丧,见 “满院狼藉”,触目伤怀时的凄凉悲怆的泪。
这次流泪是悲哀,为后文写“背影”渲染了悲凉哀愁的气氛,对后文人物情感的变化起到了成功的铺垫作用。
第二次流泪:分别前,父亲老态蹒跚地去为“我”买橘子时的盈眶热泪。
这次流泪是感动,用眼泪表现出背影的感人,着力刻画出父子间的感情,有力的烘托父亲的爱,渲染了真挚的感情。
第三次流泪:分别后,目送父亲背影消逝在人群中时的潸然泪下。
这次流泪是留恋和不舍,表明我领悟到了父亲深沉的父爱,也增添了淡淡的哀愁别绪,也增添了背影的感人力量。
第四次流泪:文章结末,眼前再现的父亲的“背影”时晶莹的泪光。
这次流泪是伤心之泪,与文章开头回环呼应,表达了我对年迈的父亲无限思念的感情,使文章格外凄切动人,情长绵绵。
望采纳追问

唉 虽然你答的不是我想要的 还是给你分 把 就你一个人回答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