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出波澜起伏的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误会法让作文情节波澜起伏

无论是写人还是写事的记叙文,都少不了写故事。“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处。”故事情节平淡无奇,叙述直来直去,读来就没有情趣。故事情节曲折回环,波澜起伏,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误会法是我国古典小说和戏剧中常用的构思方法。作文采用误会法,能使叙事波澜起伏,人物形象生动丰满。

【名家引路】

错误的手套

张丽钧
  寒假时我带着儿子然然回家,父母不胜欢悦。
  母亲喜滋滋地为她的小外孙忙碌着,但却不知怎的老是对着然然喊我的小名。“我不叫娜娜,我叫然然!”那小小的男孩一遍遍地抗议着,父亲微笑着告诉我说:“管全世界的小孩都叫娜娜,那可是你妈的强项哩!”
  那天,父亲上街去买菜,母亲突然想起了什么,追出门去嘱咐父亲说:“记着,给孩子买副手套回来!”
  父亲走后,母亲抱怨地说:“你爸老了,整天丢三落四的——看着吧,然然这手套他多半是记不得买的。”
  天很晚了父亲才回来。母亲接过父亲手中的菜篮子左拨拉右拨拉,到底也没找到她要找的东西。
  母亲生气地责问父亲道:“手套忘买了吧?”
  父亲一拍脑壳说:“瞧这记性!”
  母亲于是长一声短一声地叹起气来,我晓得,这是母亲“狂轰滥炸”的前奏。
  就在这时,父亲竟变戏法般地从怀里摸出了一副杏黄色的皮手套,他不管母亲惊讶的眼睛瞪得多么大,只管得意地冲我一笑说:“闺女,戴上!”
  “错了错了!”母亲叫起来,“是让你给然然买手套,谁让你给娜娜买手套的!”
   父亲愣了一下,继而说了句让我幸福得几乎晕倒的话:“只说是给孩子买副手套,我哪儿知道是哪个孩子!”

张丽钧——中国作家协会河北省分会会员,河北省优秀教师,唐山市“十杰”青年、“十佳”教师。有60余篇文章被《读者》、《青年文摘》、《知音》、《青年博览》等文摘类杂志转载。其中《畏惧美丽》、《捐赠天堂》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拍成电视散文;已出版散文集《畏惧美丽》。近年来,《浇花》、《捐赠天堂》、《孩子,你其实不必这样》等文章多次被选作高考、中考阅读材料。

【技法点拨】

在父母眼里,子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即使有了自己的孩子,母亲也老是对着“我”的儿子然然喊我的小名娜娜。父亲上街去买菜,母亲嘱咐父亲:“记着,给孩子买副手套回来!”母亲的意思是给然然买手套,而父亲却误会了,给“我”买了手套。“只说是给孩子买副手套,我哪儿知道是哪个孩子!”文章没有直接写父母如何爱自己的孩子,但在母亲和父亲的两次误会中,我们已深深感受到了父母浓浓的爱。可怜天下父母心,作者对伟大的爱的吟唱感人至深。这就是误会法的魅力。

运用误会法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运用误会法反映生活中的事件时,必须合情合理。

第二,设置误会时,要想出各种办法,故意领着读者在误会的“歧途”上越走越远,最后真相大白,被误者“迷途知返”,感慨顿生。

第三,运用误会法,切忌“误会落空”,即设置的误会既无深刻的意义,又在读者的意料之中。

【考场佳作】

心灵的地震

2008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满分作文

“刘老师!你要小心一点!”

清早,办公室里的一张小纸条,在老师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竟然有学生写条子警告老师,谁这么胆大包天?刘老师,是有着二十几年班主任经验的名教师,今年还被评为“省优秀德育工作者”,她怎么可能被学生威胁呢?

年级组长皱着眉头思索着他把那张字条收起来没有让刘老师看到。

校长接过那张触目惊心的纸条,大为震惊,这怎么可能呢?刘老师可是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德育典型,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校长想了想,还是把刘老师叫到了办公室。

刘老师接过字条,血直往头上涌着——怎么会这样?没有理由的。几十年来,自己就一直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心扑在工作上——可眼前的这句警告却又鲜明地摆在眼前。

刘老师定了定神,把那张字条又看了一遍:这是一张普通的作文稿纸,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细心的刘老师还是透过字迹认出来了,一定是小强写的!

她把小强叫到了办公室。小强在全办公室老师告光的注视中,瑟瑟缩缩地走到了刘老师身边,脸涨得通红。其实,在班级里,小强是一个很普通的学生,成绩也很一般平时也没有什么违规乱纪的行为。如果不是他自己承认字条是他写的,刘老师真的不可能把他和“恐吓信”联系起来。刘老师压制住自己心头的怒火,平静地问“你为什么要写这张字条?”

“昨天您和我谈话时,我看您嗓子沙哑,又不断咳嗽,听天气预报说,这几天会有冷空气入侵,我想提程您注意,不要感冒了……”小强暖嚼着,眼神惊恐不安。

满办公室的人都愣住了。刘老师的眼睛也变得红红的,自己一直把目光投向那些成绩好、表现好的同学,精力和心血都花在那些调皮的、成绩差的学生身上,而小强却一直被自己忽视了。这个失去双亲的孩子,自己只不过随便和他交谈了几句他竟铭记在心里。

刘老师的眼睛湿润了,一滴泪水悄悄地滴落在那张小小的纸条上……

[点评]

一张小小的字条,在老师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一位有着二十几年班主任经验的名教师,一位省优秀德育工作者,居然被学生“警告”“威胁”,这还了得。在老师,年级组长,校长的过问,调查下,事情最终水落石出:原来是一位成绩普通,被老师忽略的学生对老师善意的关心、提醒。一件原本寻常的小事,作者运用误会法引领读者在误会的“歧途”上越走越远,当事情真相大白之后,事件的意义也就彰显了出来:每一位学生都需要老师的关爱,特别是那些平时默默无闻,毫不起眼的普通学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