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中改革者对帝国主义抱有哪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及其表现??

如题所述

1、主张以工商立国,兴办企业,但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本主义发展薄弱,技术依赖外国,受制与外国;

2、寄希望于帝国主义,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但帝国主义只想在中国扩大侵略范围,不想中国强大,所以幻想落空。

3、戊戌变法前夕虽然内忧外患不断,存在着一定的社会变法基础,但由于“大太后、小皇帝”现象客观存在,积极主张变法的光绪皇帝并没有多大实权且变法人才匮乏,而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保守势力非常强大,所以戊戌变法的发动时机并不十分成熟。

4、在改革节奏上,作光绪皇帝性情急躁,政治智慧不高,又受到缺乏实际理政经验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书生的“大变”、“快变”、“全变”理论的影响,结果欲速则不达,许多变法举措不仅未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还弄得上下人心惶惶,给顽固派扼杀变法提供了口实。

扩展资料:

新政措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封建顽固势力所不容。清政府中的一些权贵显宦、守旧官僚对新政措施阳奉阴违,托词抗命。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宣布变法的第五天,就迫使光绪连下三谕,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准备发动政变。 

百日维新”开始后,清政府中的守旧派不能容忍维新运动的发展。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梁启超;奕劻、李莲英跪请太后“垂帘听政”;御史杨崇伊多次到天津与荣禄密谋;甚至宫廷内外传言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

9月中,光绪皇帝几次密诏维新派商议对策,但维新派既无实权,又束手无策,只得向光绪皇帝建议重用袁世凯,以对付荣禄。16、17日,光绪皇帝两次召见袁世凯,授予侍郎;18日夜,谭嗣同密访袁世凯,劝袁杀荣禄,举兵救驾。事后,被袁世凯出卖。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戊戌变法”失败。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

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将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杀害;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被遣戍新疆。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从6月11日至9月21日,进行了103天的变法维新,以戊戌政变宣告失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秘:“戊戌变法”慈禧为何与光绪决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戊戌变法为何失败?回到历史现场看历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10
康梁认为西方之所以侵略中国是因为中国是封建帝王国家,西方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例如日本在被侵略后改革为君主立宪制,就得到了西方列强的认可),所以康梁觉得西方会帮助中国改革为君主立宪制或在改革后认可中国追问

恩,有什么实物,图片及文字记录什么的可以证明这个观点吗,我很需要,谢谢!

第2个回答  2012-10-10
希望建立君主立宪制,让国君有名无实,但实际封建势力强大。对政治制度的改革不容易进行
第3个回答  2016-12-05
1898年9月19日,傍晚慈禧突然离开颐和园,返回大内。光绪帝自是日起迁居瀛台。 康有为访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请英国公使相助,不成;又访伊藤博文,请游说慈禧太后。
第4个回答  2012-10-10
以为外国会支持变法。追问

恩,我需要证据。。

追答

你找不到支持的证据,就是证据。
呵呵。
你看一下当时有发表声明支持的国家吗?
如果没有,就是不支持。
明白?

追问

我要那种关于康梁想要外国支持或认可的一手材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