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有关名人的学习故事。一百字左右

如题所述

  1、施洋搓脚夜读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2、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3、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4、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5、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02
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0-02
故乡
对于故乡的理解, 最早是词典中“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然而读过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茅盾的《可爱的故乡》诸文后,我才了解:故乡的含义不仅如此。
浅黛色微光交错编织着乡人的残梦,微风和呼吸同一节奏。
旭日的温度点燃了朝霞的絮裙,灼烧了自己,爽风毫无羁绊,在对乡人耳语些什么,涟漪被推开如翩舞的发丝毫无秩序。
眼帘的开启伴随着睡意的辞去。是推不走阳光热情的邀请?是风, 水打破了和谐的韵律?乡人,终是醒了。
阡陌仄径上乡人往来,踏着辛勤劳作的道路,忙碌的一天开始。顺着乡人的脚步:它每一次落地的脚印都被一次次的重踏遮盖。此刻是一番熙熙攘攘的景象。
已是归来时。那是蹚着汗水,穿过夕影的乡人,于是看到他们淋漓的大汗,疲倦的身影也不为怪了。桌前等待他们的是亲爱的家人,劳累顿时樟脑般升华,然后是茶余饭后的闲谈。
月色浸着清凉,如水般轻轻拂过肌肤,沁脾入骨的凉。乡人却热火朝天地继续未完的议论,直到深夜柔美的月光抚弄起沉睡的古琴。
翌日清晨又展开了熟悉而又陌生的情节……
故乡?故乡!
不必提及高低的楼舍,翠艳的草花,我的心不必含盖;不必提及淅沥的小雨,天空的阴霾,我的心不需顾及;不必提及繁荣的经济,闻名的胜地,我的心不曾在乎;不必提及过去的辉煌,将来的发展,我的心不会看到。我所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只要是“质朴”。
我只愿记住它,有它,我心中的故乡才会是我真正的故乡!
渐渐地,真实的和心仪的,它们相互溶入,相互结合……我看到了我的故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