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环境和心境为话题的作文 急!!!!!!!!!!!

如题所述

环 境 • 心 境

究竟是环境影响了心境还是心境创造了环境,一时难以辨明。
宠辱不惊,闲看门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云卷云书,这是大自然赠给我们的礼物吧,质朴却又高贵,看者不同,它的美便要随心境变化了。诗人可以看出“宠辱不惊”,品味“去留无意”,农夫或许正为风调雨顺而快乐,这同样的环境竟成全了不同的心。
试问愁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是南方的小雨,细腻得可以让诗人们掏出心田最温和柔软的那一方净土。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一场雨,又将江南的雨推至了温和、凄冷的极至。是这雨点叩击出了诗人们的情怀吗?不,是诗人的心成就了这绿肥红瘦的雨。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是一个游子的心境,创造出了一个充满亲情的乡,这样的乡,又望断了多少远乡人的肠?从前是那么地喜欢这句诗,一个“更怯”,一个“不敢”,透露出出门在外者多少复杂的心事,这心境又让我们从中窥出了多少催人感怀的景啊!然而心境一旦变更,美景也就荡然无存。不知是哪位史学家,经多方探求,得知此时这位宋大诗人正在被贬偷逃之中,怯乡之情一下子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逃亡路上做贼心虚的紧张,这样的事实创出截然不同的心境,截然不同的情景,用东坡的话说,真是煞风景。
何以同是一样的物,成全出不同的心?何以同样的心,感伤着不同的景?何以同样一句诗,知其景与不知其景会得出天壤之别的感触?这就是环境与心境吧,相互扶持着,相互包含着,相互融合着。
环境是心境的家,而心境是打开这小屋的门;环境是一片让心境休息的沃土,而心境就是在这片沃土之上为我们开出的或平淡或绚烂的花。当行路人走过时,我们已难辨环境,心境。

快乐是一种心境!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无非是为了使自己更加快乐幸福而已。
我一直都是这么想的。认真地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就必须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每一件小事情去寻求小快乐,生活一定会更加充实。
曾记得哪位作家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如果说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因为,人的一生无论怎样艰苦困难,都必须自己亲身经历,别人是无法代替的,生活是属于自己的。
而一个人只有在真正认识和了解自己之时,才能拥有一个独立自主的性格,才有资格去选择自己的爱好和习惯,不要把快乐寄托在任何人的身上,快乐是自己寻找的。
学会快乐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其实每个人都有感情的波动,每个人都会有脆弱和坚强的一面,苦乐全凭自己的判断。每件事情的好与坏,各人自有各人的看法,各人自有各人的道理。
不是有句成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如果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情总是患得患失,顾前想后,那肯定会影响自己的判断能力,这并不是说是个缺点或者是软弱的表现,但有时候这种犹豫不决的态度,优柔懦弱的性情确实会使你带来更多的烦恼和痛苦。
该舍得就舍,该留得还是应该留,不要即想留也想舍,那样,你永远会被这种思想负担所累,而无法找到真正的快乐。
每天多给自己一点快乐的理由,不要为过去的烦恼所牵连。要学会用自己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方式去寻找快乐的手段和目的。
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应该有自己特有的思想和观点,如果自己认为这样做值得的就行了,不必太在乎别人的看法,然后坚定不移地就朝这个方向去追求去努力,正确把握大方向,才能有心情去寻求每一天的快乐之源泉。
我没有什么超然的人生境界,也不想去追求什么人生的成功与荣誉,也不必去探讨什么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我不敢说自己有着怎样高深的思想境界以及豪迈豁达的胸襟。
然而,我会用一颗纯洁的心灵,乐观的心情和善良的心肠真实地去对待,用心去感受生活的可贵,领悟生活的真谛。
平时多给自己创造小机会,保持一种恬淡的心情,轻松地去享受人生的一些小乐趣就已足够。
人不可能每天都很快乐,困难的时候要学会超越痛苦,然后,给自己一个微笑,你愿意与我一起享受我的快乐吗?
因此,快乐就是一种心境,而且必须是发自内心的。
因此,快乐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才能拥有今天的幸福。

心 境

最近看了一篇散文,是李国文老先生写的《人之老》。他在文中说到老的标准,认为:“人之老,应该是从心上老起来的。”反过来说,人即使年纪大了,只要心还年轻,那么他就不能算真老。我想,这心,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心境。心境在是微妙又真实的东西,不仅能让你变老变丑,能让你变忧愁,也能让你变年轻和可爱。
喜欢看林清玄的散文,有篇记得很清楚,是“梨花的两种面目”。他有一位朋友,院子里栽种着一株梨树,新婚时写给林一封信,说道:“我真是爱极了院子里的这颗梨花,早晨醒来站在窗前看梨花落了一地,实在美丽非凡。”而有一天,朋友又寄来一封信给他:“每天抬头看到窗外的梨花落了一地,心里真是感到凄凉。”梨花还是盛开的梨花,同样的洁白如云,但朋友的感受却大不一样,原来是他经历了婚变,看花时的心境自然就不同了。
心境的变化来自于对生活的认识,既然不能相忘于江湖,那么做到心如止水又真是不容易。在岁月中行走,在感情中穿梭,心境的迁徙也就在所难免。同样是听雨,少年、中年、老年三个不同时段的滋味会断然不同。“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风雨。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年龄由小到大,经历由薄到厚,感悟由浅到深,心境不知不觉也由激到缓。情感的河流,有时的确载不动压在心中的惆怅。
生活的挫折和磨炼,可以磨砺人的心志。有的心由此长满老茧,坚硬得没有知觉,而有的心却依然柔嫩如初,敏感地触觉到那怕是细微的变化。大悲大痛后的平和和安定,则又是另一种境界。李清照晚年,由于对世俗无求,心态安宁,因此“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过去看书,是生活、抱负和梦想,而现在,则为消遣;过去游春盼晴天,现在则有雨最佳。即使寂寞也没有关系,还有木犀花相伴。浪漫虽然远去,但随意而在的闲情逸致,照样散发出淡淡的芬芳。
又想起了网上情缘,心境的起伏在这里有了更好的注脚。我们聚于网上,是为缘,散于网上,也是为缘。相聚固然令人欣喜,离散也不应有过多的忧伤。但感情的潮水却由于心境的不同而涨落无序,生活因此阴晴圆缺,我们的身边就多了长吁短叹。如果我们把网上情缘比作一朵花,不同的人心中,就会盛开不同的花,不同的心境,花开的姿态也会不同。玫瑰花也好,狗尾巴花也好,其实只要在心中长过、开过,即使现在凋零了,记忆深处的那一份温情,也会于某个时候,乘着平静的心水时缓缓袭来。
有许多东西你能感觉得到,有许多东西你却感觉不到。就如月亮,你走,它也走,无论你感情的小舟驶向何处,无论你生活的空间有何变化,心境迁徙的方向,总会有着它洒下的清辉。我想,在这样的夜晚,即使你面对的是物是人非,也不必未语泪先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06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无非是为了使自己更加快乐幸福而已。
我一直都是这么想的。认真地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就必须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每一件小事情去寻求小快乐,生活一定会更加充实。
曾记得哪位作家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如果说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因为,人的一生无论怎样艰苦困难,都必须自己亲身经历,别人是无法代替的,生活是属于自己的。
而一个人只有在真正认识和了解自己之时,才能拥有一个独立自主的性格,才有资格去选择自己的爱好和习惯,不要把快乐寄托在任何人的身上,快乐是自己寻找的。
学会快乐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其实每个人都有感情的波动,每个人都会有脆弱和坚强的一面,苦乐全凭自己的判断。每件事情的好与坏,各人自有各人的看法,各人自有各人的道理。
不是有句成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如果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情总是患得患失,顾前想后,那肯定会影响自己的判断能力,这并不是说是个缺点或者是软弱的表现,但有时候这种犹豫不决的态度,优柔懦弱的性情确实会使你带来更多的烦恼和痛苦。
该舍得就舍,该留得还是应该留,不要即想留也想舍,那样,你永远会被这种思想负担所累,而无法找到真正的快乐。
每天多给自己一点快乐的理由,不要为过去的烦恼所牵连。要学会用自己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方式去寻找快乐的手段和目的。
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应该有自己特有的思想和观点,如果自己认为这样做值得的就行了,不必太在乎别人的看法,然后坚定不移地就朝这个方向去追求去努力,正确把握大方向,才能有心情去寻求每一天的快乐之源泉。
我没有什么超然的人生境界,也不想去追求什么人生的成功与荣誉,也不必去探讨什么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我不敢说自己有着怎样高深的思想境界以及豪迈豁达的胸襟。
然而,我会用一颗纯洁的心灵,乐观的心情和善良的心肠真实地去对待,用心去感受生活的可贵,领悟生活的真谛。
平时多给自己创造小机会,保持一种恬淡的心情,轻松地去享受人生的一些小乐趣就已足够。
人不可能每天都很快乐,困难的时候要学会超越痛苦,然后,给自己一个微笑,你愿意与我一起享受我的快乐吗?
因此,快乐就是一种心境,而且必须是发自内心的。
因此,快乐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才能拥有今天的幸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