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长亭外》的完整歌词

这首歌是李叔同送给约翰•P•奥德威

送别(广泛版本)

词: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丰子恺手抄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手迹似未留存。《送别》最初发表版本见于裘梦痕、丰子恺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此书收入李叔同作词作曲或者填词的歌曲作品十三首。

1927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有人说此书在1921年出版,是错误的。此书的歌词字体不是标准印刷体,而是手写体。书写之人正是编者丰子恺。

扩展资料

歌曲鉴赏:

《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

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

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首尾呼应,诗人的感悟:看破红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送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6

送别 长亭外》是作者李叔同写的一首歌曲,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这种美国歌曲在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

歌词如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扩展资料

《送别》及李叔同(弘一法师):戊戌而下,及至五四,在中国当时文化人中,有一类很特别的人物,李叔同便是其中之一。他是中国广告画始祖,使用裸体教学美术的第一人,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传播西洋音乐的先驱者,创办了中国第一本音乐小杂志。

他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被称为民国第一奇才、第一全才,又是第一高僧。早在1905年李叔同就创作出版了《国学唱歌集》,为同时期歌曲精品。

李叔同之歌曲《送别》最具代表,影响最大,且故事特别多。 弘一法师在写《送别》这首歌词时,还有一段动人传说故事。“天涯五好友”之许幻园在木年冬天的旧上海,因破产挥泪向李叔同道别。随后,李叔同含泪写下《送别》这首传世佳作。

“一音入耳来,万事离心去”。李叔同的作品充满了人生哲理,蕴藏着禅意,给人启迪,宁静淡雅。李叔同的词象一杯清香的茶,清淡纯净,淡中知真味。

《送别》采用了美国J.P.奥德韦“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歌词受日本词作者犬童球溪《旅愁》的影响。我国电影《早春二月》(1964)和《城南旧事》(80年代中)曾将《送别》作为插曲或主题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送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1

歌曲:送别 长亭外

歌手:李叔同

作词:李叔同

作曲:约翰·p·奥德威

歌词: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多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扩展资料

《长亭外》是李叔同写的一首歌曲,曲调取自于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这类型的美国歌曲在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

李叔同留学日本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送别》,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长亭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2

歌曲:送别 长亭外

歌手:李叔同

作词:李叔同

作曲:约翰·p·奥德威

歌词: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多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扩展资料:

《长亭外》是作者李叔同写的一首歌曲,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这种美国歌曲在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

《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参考资料:长亭外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2

歌曲:送别 长亭外

歌手:李叔同

作词:李叔同

作曲:约翰·p·奥德威

歌词: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多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扩展资料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送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