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阅读题答案

①和十几年前的那一次游西湖不同,这一回我是坐在船上,在澄澄的湖水里留连。
②风微微地吹到脸上身上,只觉得寒意沁人,让人想到古代背着书和剑的游人,其时也是这般感受到江南初春凉凉的意绪。于是这风就不是来自那一线淡淡蓝灰色的苏堤,是从遥遥的远古吹来的,是翻动书卷一般翻动怀古心情的西湖三月的风。
③游船犁着澄碧的湖水,犁着浸在水里的天上的浮云,慢慢地前行。柴油发动机哒哒的声音衬得西湖的晨仿佛有无限的广大。有水鸟的叫声从头顶瓦灰的天空掉下来,好比一颗莲子掉到湖里,什么时候就会冒出一大朵惊艳的莲花来似的。导游叫人们看那岸边,说是已经桃红柳绿了。烟波迷蒙里细细望去,果然,春天躲藏的地方叫人找着了!
④坐船游西湖同在岸上游西湖,不同之点我看就在于我们坐在船上做了这天下美景的观众。有了一点距离后反而眼前之景更加地美轮美奂,朦胧而且稍稍地有了一点诡秘。十几年前我是在岸上游走,于是成了画中人。这一回我是在船上赏画,西湖的绣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了她的清丽之美。这是一个方面,从另一面说,她的清丽之美也是蜜汁一样徐徐流进我的心里了。人和景就是这么互动交融、彼此照应的。人和景,永远都有一种深情的契约。
⑤上岸,对,上岸。三潭印月。上岸小憩。这小小岛的四面也仍是水,就仿佛这小小的岛不是岛,而是泊下来沽酒的船。柳枝绽着星星的绿,风吹来真是痒痒的拂着面了,叫你觉得春天的手指比你的爱人还要温柔许多。我还没有吃早饭,就在这岛上冲了一碗西湖藕莼。真是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放了糖桂花,又甜又滑,而且香得如同这碗中搅动了一阵醉醉的熏风。这西湖,一土、一石,正好比这藕莼一样,叫你回味再三。
⑥复又回到船上,滑入泱泱的波心。十几年前我来西湖,那时站在岸上看湖心里的船,心里想着下一回要在船上看西湖之美。此刻我在船上,看着桃红柳绿和岸上游人点点,觉得那种画中之美也同样令人神往。西湖之美是可以深入进去,又可以跳脱出来的。无论怎样,她都让人眷恋忘情。
⑦十几年前游西湖的时候,我还经常在报端发表一点诗。因为那时候我还是个有诗情的人。现在呢?诗情肯定荡然无存了。不过即便这样,此时此刻,我在船上,船在西湖的波心上,西湖的波心在大地的掌上,我觉得我心里还是涌动着一种东西,这东西可以用死灰里的火来形容,也可以用感天动地来形容。当然,所有的形容都不完全,这心里的东西也还是太过复杂。
⑧没有办法呵,这西湖太叫人抵挡不住了。

1、作者为什么说“这风”“是从遥遥的远古吹来的”?
2、第三段第一句话中的“擎着”“犁着”用的如何,请谈看法
3、作者两次游西湖在方式和感觉上有何不同?
4、作者心中的西湖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
5、阅读全文后,请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作回答(不得与上面雷同)

1、因作者翻动着怀古情绪想起了古代游人。
2、 这两个词用得好。因为作者是在船上俯视湖水如同船托着湖水一般又透过湖水看倒映在水中的云前行的船自然把映入水中的云犁着了
3、在方式上以前是在岸上游西湖现在是坐船在水中游西湖。在感觉上坐船游西湖感到比在岸上游更朦胧更诡秘。
4、作者心目中的西湖美是一种可以深入进去又可以跳脱出来的美20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提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6
1、文章首先描绘了坟茔、老头和“我”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1)坟茔的画面特征:草间斑驳,坟头一簇簇杂草。
(2)老头的画面特征:一身灰白的中山装,不太对称的脸庞,看不到右手.
(3)我与去年秋游所不同的是:被老人给感动了。
3、文中称老军人先是“老头”后为“老人”,这表明作者怎样的态度?
先抑后扬。我对老军人可怜可怕到可敬可爱的感觉的变化。
⑴ 与“这里埋着的是当年牺牲的无名战士”相照应的词语是第二段中的:迷彩衣
⑵ 与“ 空空的右袖管在徐徐的山风中轻轻地摆动着”相照应的句子是:在一次战略转移中被子弹击中头部和右臂。
5、标题“那一种感动”是因为哪些而感动?
因这位老军人对无名烈士坟茔的神圣守望而感动,因这位老军人对军装的特殊感情而感动,一位青年对长者前辈的沉重军礼而感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