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书笔记,500字,五篇

是读书笔记,不是读后感!一回或几回写一篇,不要整本书都写在一篇
用500字概括也行,不要读书笔记了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吴承恩先生的杰作,讲述的是一个泼猴和唐三藏及师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本书我虽然看了一遍,但是以这本书编辑的电视机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它给人一种百看不厌的感觉,让人看了就喜欢上了它.
看完这部小说,有很大的感悟,我觉得学习唐僧的全心全意,孙悟空的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本书把一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泼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写它从天不怕地不怕变为一个恭敬的猴子,为了师傅的安危他奋不顾身,他并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也不像沙僧那样憨厚,作者更是借助他这一点勾勒出孙悟空的大智大勇,自从唐三藏把孙悟空从五指山解救出来到取得了真经,这期间经理九九八十一难,每次劫难都是孙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师傅的,最后才圆满的取回真经.在打白骨精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变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师傅气的念紧箍咒,唐僧是凡人他并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释他完全不听,而是念他的紧箍咒,疼的孙悟空满地打滚,最后唐僧还要和孙悟空断绝师徒之情,孙悟空被迫无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孙悟空心理并没有怨恨师傅,更没有去报复师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总是想着师傅的安危,可见他对是师傅的真心.这一路上他们经历艰难险阻,不管多累,多饿,不管妖怪是多么的阴险狡猾他门都一一打败他们,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多了总是有好处的,在当今的社会里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会被社会淘汰,从我们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门说话,识字,等大一点儿他们又教我们怎样做人,我们在学校里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只有学会了怎样做人,才能学会更多的知识,才能广交益友,可见书何其的重要.从书中我们会悟出许多真理,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14
1、孙行者说:“我是历代驰名第一妖!”一笑。可是他似乎功力下降了。当年十万天兵都不放眼里····原来那妖怪是灵山脚下“得道”的老鼠!!如来啊如来!

2、黑风怪,一个妖精居然还和和尚讲什么经!黑风洞也附庸风雅!看来妖精也有很高的精神要求····

3、老和尚居然和妖精勾结,心毒手黑!!如今世上有太多的人不干人事。和尚不干和尚的事,老师不干老师的事,领导不干领导的事。学生不干学生的事。

4、神仙都很得瑟。要帮助唐僧等不直接给,总是先幻化成一个什么老太,再来个草屋装点。得瑟半天给了东西,一溜烟的消失了。

5、八戒说:“多亏太白李金星。”。。。。那金星是“李太白”??不会吧!!(李长庚)太白金星为什么姓李?
查了一下百度百科,恍然大悟~~~百度百科果然是个好东西!!^_^(扫盲了--扫盲了···)

【李白与太白金星】
  在与金星相关的众多传说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应该算是关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事了。传说李白的出生不同寻常,乃是他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而生,因此取名李白,字太白。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无人能及。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中之仙”。

【《西游记》中人物形象】
  太白金星:姓李,是天界一位颇有名气的星宿,法力广大,又比较和善。孙悟空闯地府、闹龙宫,玉皇大帝正要发兵征讨,太白金星替悟空说情,建议封悟空为管理御马的弼马温。孙悟空二反天宫时,又是金星出面为招安使,封悟空为齐天大圣,管理蟠桃园。后来,在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上,长庚星多次暗中帮助师徒四人战胜黄风怪,扫荡狮驼洞,是个和善的好老头。
  天宫外交官
  历史上的统治者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时候,总会有主战派和主和派。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把主和派理解为投降派;主和派多为反面人物,把他们与秦桧等面目可憎的人联系在一起,而主战派常常被理解为英雄。而《西游记》中的主和派太白金星则有些例外,一反主和派的丑恶嘴脸,是一位面目慈祥、和和气气的老头儿。
  《西游记》中能赢得孙悟空敬重的人少得可怜。对于大权在握的玉帝,他呼之为玉帝老儿;对于太上老君,几乎回回拿他开涮;对于如来,也只是畏他而非敬他,嘲笑如来是“妖怪的外甥”;他更是把天宫的神仙呼来唤去。只有观音菩萨和太白金星让悟空敬重。悟空对于观音菩萨的敬重是源于对她的帮助和指引,而对太白金星的敬重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太白金星高超的交际艺术和朴实的人格魅力。太白金星不仅让悟空敬重,更让读者喜欢。吴承恩老先生刻画太白金星值得我们特别留意,我们知道在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中,阻挠取经大业的妖怪很多都是天上神仙的坐骑、童子、宠物等等,而太白金星是绝对没有这样不良记录的。
  太白金星的周旋能力无疑是出众的,这使他能胜任招安的“钦差大臣”。悟空“打劫”龙王、欺负阎王,惊动了天庭,玉帝下令围剿花果山,是太白金星立刻启奏,建议招安孙悟空。
  大天尊宣众文武仙卿,问曰:“这妖猴是几年产育,何代出身,却就这般有道?”一言未已,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道:“这猴乃三百年前天产石猴。当时不以为然,不知这几年在何方修炼成仙,降龙伏虎,强销死籍也。”玉帝道:“哪路神将下界收伏?”言未已,班中闪出太白长庚星俯伏启奏道:“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顶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龙伏虎之能,与人何以异哉?臣启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界,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玉帝闻言甚喜,道:“依卿所奏。”即着文曲星官修诏,着太白金星招安。
  太白金星的这席启奏是很符合玉帝当时心理的:一方面玉帝不愿意出兵争斗;另一方面面对龙王和阎王的告状,也想给手下做主出气,太白金星的招安策略正好化解了玉帝的尴尬。太白金星承认悟空是天地孕育,既是天生就应该招之为天庭所用,这使招安变得理所当然。所以玉帝甚喜,立即批准。应该说,太白金星是很会拿捏玉帝心理的,使得招安计划顺利实施。而从语气上,让玉帝觉得是站在他的角度去招安,宣扬天庭的神威,肯定他的绝对领导地位。
  而太白金星一到花果山马上进行角色转换,放下“钦差大臣”的架子,抓住悟空喜欢肯定他名头的心理,张口闭口大王,把悟空弄得高兴地要设宴款待,并马上答应跟着太白金星去天庭接受招安。其实招安是一件看似简单,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主要是由于悟空生来就没有等级观念,对社会权力缺乏认识,你想他连“水利局局长”龙王都敢“打劫”,根本不会把什么“钦差大臣”放在眼里。如果太白金星按照规矩办事,以施恩的方式对悟空招安,是不会行得通的。必须以平等和谦恭的语气“求”悟空到天宫做官,他才会接受。不这么做招安是不会成功的,甚至“钦差大臣”都会挨悟空的棒打。而抓住悟空天性好胜,喜欢别人奉承,利用他的性格弱点,就能把事情办成。太白金星对悟空的心理拿捏得非常准确,以出色的交际艺术化解了一场争斗。第二次的招安,也同样取得了成功。
  太白金星能够招安成功,在于他出色地担当起调停人的角色,而不是狐假虎威的钦差大臣。他在玉帝面前歌颂赞扬玉帝,又在悟空面前奉承夸赞悟空,表面上看似“欺骗”,实际上是一种必要的外交手段。在他的成功调停下,玉帝和悟空化干戈为玉帛,这样做对双方都有好处。
  取经路上唐僧被抓到陷空山无底洞中,那女妖精本是托塔天王的干女儿,悟空知道事情真相后就到天庭状告托塔天王教女不严。玉帝又让太白金星随悟空去找托塔天王对质,没想到托塔天王把自己几百年前收干女儿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认为是悟空诬告,命人捆住悟空,经过哪吒提醒才想起来。这回被悟空逮个正着,悟空死活不饶他,非要到玉帝面前讨个说法。托塔天王只得求太白金星说情。太白金星知道悟空爱憎分明、知恩图报,让悟空给自己个面子,悟空果真答应了,对托塔天王既往不咎。让悟空从玉帝那里“撤诉”,太白金星是如何办到的呢?我们看一下太白金星的劝言:
  金星道:“一日官事十日打,你告了御状,说妖精是天王的女儿,天王说不是,你两个只管在御前折辩,反复不已,我说天上一日,下界就是一年。这一年之间,那妖精把你师父陷在洞中,莫说成亲,若有个喜花下儿子,也生了一个小和尚儿,却不误了大事?”行者低头想道:“是啊!我离八戒沙僧,只说多时饭熟、少时茶滚就回,今已弄了这半会儿,却不迟了?老官儿,既依你说,这旨意如何回缴?”金星道:“教李天王点兵,同你下去降妖,我去回旨。”行者道:“你怎么样回?”金星道:“我只说原告脱逃,被告免提。”行者笑道:“好啊!我倒看你面情罢了,你倒说我脱逃!教他点兵在南天门外等我,我即和你回旨缴状去。”天王害怕道:“他这一去,若有言语,是臣背君也。”行者道:“你把老孙当什么样人?我也是个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又有污言顶你?”天王即谢了行者,行者与金星回旨。
  悟空已经是非常机灵聪明了,太白金星却能诱导悟空“撤诉”,使他屡屡中招,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个外交官的才干。

鱼与虎掌兼得 国学杂谈_太白金星的传说
太白金星的传说

  太白金星出家前姓李,名失考,太白是他的号,金星是日后的仙职。金星文才极好,但仕途不顺,屡试不中,三十一岁时遂心灰意冷,出家修道。因其毕竟天资聪颖,读经往往自创一套心得,所以修为比一般同班者高出一头,甚至比高两级的道长亦需反过来向其讨教。
  金星为人又以宽容为上,往往有师兄弟偶然违犯道规律条,多能代为掩饰,甚至于出面求情,故而深得同道中人的拥戴和喜爱。据《西游》载,太白曾有恩于悟空和八戒。前者,悟空在下界闹事,惊动天宫,天帝正要发兵围剿,太白曾两次出面求情,并以天宫老臣的面子作保,荐悟空上天做官。第一次当“弼马温”,第二次当“齐天大圣”,虽都是虚名职务,但其为天地减祸之心,人神共知。
  后者更值大书一段,以免埋没金星之德。事情经过是,八戒借酒到月宫向嫦娥求婚,为巡天保安当场捉了个“现行”,被五花大绑押至灵霄宝殿御审。当众勘实其罪有三:一,明知嫦娥有夫,虽已分居千年,然毕竟未与后羿办妥离婚证书,有企图重婚之嫌;二,闹事之日正是王母诞辰,令寿宴不欢而散,当属欺君罔上之罪;三,天宫推崇独身主义,除天帝与王母之外,一律不许结婚,连贵为格格的七仙女和织女亦不例外,前不久才由王母亲行,用发簪打散了两对苦命鸳鸯,天蓬位至元帅竟敢冒天威,难保你日后不搞兵变,依律当斩。幸得金星摇动其三寸不烂之舌,说王后千秋之好日子,不易为臣下冲冒“血光之灾”,不如发“好生之德”云云。这才为八戒保下小命一条,改判天锤击胸二百,由雷公老邓操刑,然后贬下凡间变猪。
  那金星为仙前后,一直是个有名的“好好先生”。当日,金星为悟空作保,荐任“大圣”之职。谁料那猴头劣性不改,再次大闹天宫,受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金星以保荐不慎,负连带责任,受贬下凡思过一百年。他念念不忘文人之本,投胎于李姓大族之家,长成后成为唐朝一代大诗人,即诗仙李白是也,所以民间又呼之作李太白。
  另外,金星在天文学中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金星居首。在中国民间,金星又称启明星和长庚星,这两颗星其实是一颗;早上日出前位于东方地平线上,那颗最明亮的星就是启明星;晚上日落后位于西方地平线上的叫作长庚星。金星先于太阳而出,后于太阳而落,与太阳一起大白天在天空中运行,人们看不见,故而以为是两颗。又因为金星在大白天运行,所以才称之为“太白”。

太白果然是个好老头~~捏哈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