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的主要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如题所述

姜也叫生姜,既是重要的调味品,也可作为蔬菜单独食用。生姜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能增加饭量,所以民间有“饭不香,吃生姜”的说法。但在大姜种植过程中, 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大姜生长过程中病害主要有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大类,在降低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还给种植户朋友造成经济损失。

一、大姜常见侵染性病害及防治

1、姜瘟病

姜瘟病也叫立枯病,是大姜最常见的病害。大姜植株的根、茎、叶都可染病。

(1)、姜瘟病的表现症状

    叶部受害:发病后叶片卷缩、萎蔫、没有光泽,病叶由基部向上逐渐变黄,最后导致整个植株死亡。根及茎部受害:茎部受害初期变软、浅褐色、水渍状。切开受害部位可见维束管变色,用手挤压,有污白色液体流出;发病后期,内部组织变褐腐烂,容易从茎秆基部折断死亡。

(2)、姜瘟病的防治办法

姜瘟病由于发病期长,可多次侵染,是最难防治的病害,目前没有理想的杀菌药剂防治,主要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1)农业防治

    选择无病菌植株留种,播种严格选种,以防带病种姜播种;多年种植和已经发病的地块实行3~4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及时排田间积水;重施基肥,特别是草木灰的施用;发现病株,立即清除并在病穴周围用石灰消毒。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防治:链霉素、波尔多液、水合霉素、氧化亚铜、氢氧化铜、碱式硫酸铜悬浮剂、琥胶肥酸铜、中生菌素、噻菌铜、络氨铜等。采用药剂灌根或基部喷施,视病情10天左右交替用药喷施,连续喷2~3次。

2、大姜斑点病

大姜斑点病在温暖、高湿、植株间郁闭、田间湿度大或重茬连作地块容易发病。

(1)、大姜斑点病表现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斑细小,长2~5㎜,黄白色,呈梭形或椭圆形,病斑中部变薄,易破裂或呈穿孔状。病情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似星星点点,影响大姜的光合作用,植株长势减弱或停止生长,发病中心比较明显。

(2)、大姜斑点病的防治

1)、农业防治

    避免连作,可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选择排水灌溉方便的地块,避免低洼地种植;注意氮磷钾施肥的配比,不偏施氮肥。

2)、药剂防治

可采用以下药剂防治:甲基硫菌灵+百菌清、噻菌铜悬浮剂、醚菌酯悬浮剂等。兑水喷雾,视病情每隔10天左右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3、大姜炭疽病

大姜炭疽病属于高温高湿病害,在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达到90%就极易爆发炭疽病。

(1)、大姜炭疽病表现症状

主要为害大姜叶片,发病初期,先从叶尖和叶缘出现病斑并呈褐色水浸状,后开始向内逐渐扩展成梭形或椭圆形褐斑,数个病斑会连成大片病块,使叶片发褐干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空气潮湿时,病面会出现小黑点。

(2)、大姜炭疽病的防治

1)、农业防治

    与其它作物轮作2年以上。收获后彻底清除植株病残体,并进行烧埋处理。重视农家肥和有机肥的施用,在使用化肥时要平衡施肥,不偏施氮肥。严禁田间积水,及时做好清沟排渍工作。

2)、药剂防治

可采用以下药剂防治:溴菌腈可湿性粉剂、多硫悬浮剂、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咪鲜胺乳油、百菌清等。兑水喷雾,每10天喷雾一次,连续防治2~3次。

4、大姜叶枯病

大姜叶枯病属于高温高湿病害,高温季节连续阴雨天气或雾重、多露天气,易发病且使病情加重。另外,氮肥过量、植株徒长或过密、通风不良等均能加重病害,连作地块发病重。

(1)、大姜叶枯病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产生黄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呈大小不等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为黄褐色,边缘褐色,易穿孔。后期病斑表面生出黑色小粒点。发病较重的时候,叶片布满病斑或病斑连成片,致使整个叶片变褐、枯萎。

(2)、大姜叶枯病的防治

1)、农业防治

    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做姜种,如莱芜生姜、密轮细肉姜、疏轮大肉姜等。选择地势较高的地块种植,精耕细翻土地,高垄或高畦栽培。重病地与禾本科或豆类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配方施肥,施用腐熟粪肥。适时、适量灌水,注意降低田间湿度。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残体并集中烧毁。如果田间发病,及时摘除病叶并深埋或烧毁。

2)、药剂防治

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戊唑醇悬浮剂、醚菌酯浮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多果定可湿性粉剂等,兑水喷雾,间隔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二、大姜生理性病害及防治

大姜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高温、肥害、营养不良等情况引发大姜生理性病害,部分姜农朋友不明就里当做侵染性病害防治,不仅贻误防治时机,而且增加了成本,同时造成农药残留,大大降低了大姜的产量和品质。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大姜生理性病害及防治办法。

1、苗期叶片畸形

(1)、苗期叶片畸形表现症状

苗期幼嫩的新叶在出孔处扭曲不展开,下一新叶也不能抽生,几片叶子形成“绞辫子”,外层叶背由于扭曲不展日灼后变白,剥开后可以看到叶正面斑状或条状黄化。

(2)苗期叶片畸形防治办法

    苗期合理浇水。生姜苗期一般不浇水,遇干旱年份应浇小水,使地面保持湿润。施用腐熟有机肥,如果施入的有机肥多应尽量撒施后耕地。种植时氮磷钾肥料尽量采用沟施并与土壤充分混合。及时防治蓟马等病害。采用地膜覆盖时尽量使地膜和垄面贴近,不留间隙。放风时,要在顶芽四周多开几个放风孔。

2、叶片黄化

(1)、叶片黄化表现症状

大姜生长进入“三股杈”时期后出现叶片黄化现象,上部叶片变黄后变白,最后干枯;根茎不膨大,根系不发达,植株矮化、瘦弱,光合作用降低。

2)、叶片黄化防治办法

    使整平过得地块熟土下压,生土上浮。施肥时应多施优质土杂肥,适时补充中微量元素。生姜出齐苗后,随水冲施10%氨基酸液体肥2~3㎏/亩,并可视情况进行根外追肥,如叶片喷施300倍氨基酸溶液、叶面微肥等。

以上就是生姜在种植过程中常遇到的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防止病害的发生,在进行轮作的同时,要加强田间的管理,尤其是水肥管理,不偏施氮肥等,通过精细管理,就可以避免病害的发生,从而为高产和品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