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碎谈之学会记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叶圣陶说:“叙述文的材料是客观的事物,写作的目的在于传述。”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

要记叙好一件事情,就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

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他们间接表示出来。

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影响。

既记事,同时也是为了传达感情,感染别人。要写出真情实感,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深切的事情,说发自内心的话。

比如,莫怀戚的《散步》写一家四口在初春田野中散步的事情,其中重点写了选择路线的经过。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母亲改变了主意,同意走小路,走不过去的时候,我就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作者这样写,将一家人散步的过程交代的完整、具体、清晰,并且突出了散步过程中的分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的情感也在文笔中自然流露出来,比如“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一句表达了怕母亲熬不住,急切盼望春暖花开的心情。而文章结尾,又用深切的笔墨写出了自己内心的责任感,情味浓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写作练习中,旨在要教会学生抓住要素、条理清楚地叙述,并且尝试在叙述中借助恰当的语词来表达情感。

那平日如何引导学生具体练习学会记事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从梳理写作的思路做起

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在哪里达到这条路的终点,想清楚这些,下笔就有路可循。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动笔前梳理写作思路的习惯。如何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呢?可以参考下面的步骤:

1.想清我要写什么事情。

记事作文,首先就要确定写哪件事。可以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搜索可用的素材,将可写的事情罗列一个清单,再自己筛选,或与同学、老师讨论确定最恰当的选材。

2.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可以采用口头表述或列提纲、画表格的方法,还可以记录下一些注意事项,比如怎样开头和结尾,怎样安排详略等等。

3.设置好故事的波折。

想要把事情写得生动,就要在作文中设置一些波折。可以是事件本身跌宕起伏,还可以在叙述手法上做一些创新,如倒叙、插叙、设置悬念等,增强文章的起伏感。

梳理清楚思路,写作的时候笔下也就有路了,可以避免信马由缰地乱写。

二、从最熟悉和最有感触的事情写起

离开了身边的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文章中写出真情实感,要选择最熟悉和最有感触的事情来写,这样文章才真切和生动。

因此,在习作中应该强调学生写真实的生活,抒发真挚的情感,指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写起,从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写起。说真话,表真心,写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才是我们写作教学的目标。

例如《那一次我真_____》,从命题上就强调了要突出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如果不是自己亲身经历且有切实感受的事情,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空洞和虚假。

然而,学生常常忽略发生在身边最熟悉和最有感触的事情。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捕捉这些素材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要让他们从司空见惯的人和事当中,观察出一些不平常的东西来,记住那些让自己心动的东西。比如让学生观察周围熟悉的人物,可以先选定目标,再注意观察这个人的外貌和行为习惯,有没有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等等。又如,可以针对今天班上发生的某件小事,让学生谈谈或写写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有了经历和感受,还要及时把生活中发生的这些事情和自己的感触记录下来。这也是下面要讲述内容。

三、从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写周记做起

叶圣陶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除了要求孩子读书之外,还要求其子女每天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小径山峦,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放风筝、斗蟋蟀、听唱戏……均可收于笔下。

老舍曾说,:“写日记是学习写作的基本功,最好的窍门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每天几十个字也好。”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或周记,写作的素材不限,但是要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不仅要积累写作素材,还要积累写作经验。

积累素材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更不是为了这一次的写作而临时抱佛脚。这项工作,教师要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把工作做在前头,这样每逢写作练习时,学生才能有材可选,有话可说。
相似回答